政治與稅收的關係:教會強大後,歐洲為何不能統一?從稅收可以理清,因為教會先取10%,再加強稅,百姓過不了

來源: 2025-02-17 13:39:36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古代農業經濟,要讓百姓豐年災年都過得下去,大概稅率不能超過15%。

我沒有很多數據,但據說文景之治時,稅率低於10%(最低時隻有3%),百姓、基層蓬勃發展。到漢武帝時,為戰爭不斷加稅,導致漢朝統治幾乎崩潰。

在歐洲,教會先取10%後,政府最好隻收5%,一當超過10%(總稅率超20%),百姓豐收時還好,一當災年就不足以生存,內部就亂起來。以法國為例,收5%的稅,國王就不能大有作為,最後統一大部分歐洲。一當王朝想大幹一場,擴軍備戰,(包括大規模麵子工程來增加國家軟勢力、文化感召力),稅率上升,開始開疆拓土,不出30年內部必亂,前麵的擴張成果全部回吐。因為30年內大概率會出現超過一兩年的災荒。

從另個方麵,歐洲在一個教會下麵,打仗時就不能大規模屠殺搶掠,以戰養戰。很多戰爭的勝利一方,很多時候就是善於以戰養戰,比如殺土豪分土地。近來,曆史專家或業餘專家提問:為何原來在明朝毫無戰力鬥誌的軍隊士兵,一投降滿人後,就如狼似虎,戰力爆棚?主要原因就在於, 明朝以稅養軍隊,但稅收不上來,軍隊供給嚴重不足。投降清軍後,打贏了自己燒殺搶掠就行了,不用朝廷發錢。軍隊就鬥誌昂揚,去打仗求勝,然後搶錢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