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見來:舊作和DeepSeek

來源: 2025-02-14 17:25:1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擱筆已久,駒光虛擲,夏耘秋圃,冬守熒屏,並非無事可書,皆因思緒陳舊,所撰文辭與今日風尚乖離,既難契合當代讀者口味,亦無適宜之地刊行,遂生惰性,疏離翰墨至今。

近幾年人工智能(AI)日新月異,深刻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以語言處理為例,AI不僅能輔人措辭潤筆,使凡言生輝,亦可代作文章,賦詩應答,釋疑解惑,極大增益創作與互動之趣,予人文生活以新樂。我亦察近時某平台文章,風雅漸隆,辭致清麗者日眾。昔時偶閱新篇,或覺未合心賞,輒悔虛耗時光;今此憾大減,誠可慰也。

然繁華之下,隱憂暗生。人工智能崛起,或將掀起職業更迭之潮,傳統崗位危如累卵。追憶往昔,計算器之普及,固然極大便利日常生活,然亦使心算能力大幅退化。世人皆然,我亦不免,其心算之能,恐止於小學二年級水平而已。再以我熟悉之境為慮,昔日中小學教師憑課後輔導和辦補習班可獲額外收益,今智能答疑係統晝夜不輟,傳統課外輔導恐將湮沒於曆史煙塵,不亦痛哉?不亦惜乎?

近日,DeepSeek橫空出世,風靡四海,議論紛紜。我心生好奇,遂下載置案,試以二0一二年的拙作《學生劉向陽》投之,求此新至AI老師評析和用原韻改寫。所得反饋,殊為有趣,特錄其改,以饗同好,願共賞共思。

《五古·學生劉向陽》

(五十新韻)

劉生真俊俏,走路氣昂昂。
目朗眉峰峻,鼻高麵色黃。
假如高兩寸,恰似關雲長。
演講偶高雅,微含筻口腔。

有天豪雨後,屋外變汪洋。
家父和他進,翻開舊木箱。
撕開包裹紙,鞋麵亮而光。
遞在劉生手,伊容勝海棠。
未曾言一謝,快步出廳堂。

我見心難受,如芒刺寸腸。
“平時節儉慣,佳物櫃中藏。
何故將鞋贈,餘須告訴娘。”
“孩兒該懂事,勿要叫嚷嚷。
我見他淋雨,赤足踏泥漿。
家中還有剩,給彼又何妨?”

曠世紅劫起,斯文遇禍殃。
黌宮成險境,家父列黑幫。
少數無良輩,語惡近癲狂。
劉生更無恥,血口把師傷。
控章盈百字,洋洋數十行:

“家鄰筻口鎮,世代務農桑。
進校不懂事,猶如兩眼盲。
友敵難分辨,未把壞人防。
黑幫施詭誘,贈履為納降。
從此睜慧眼,緊握手中槍。
敵若頑猶抗,誓將其滅亡。
吾黨萬萬歲,領袖壽無疆。”

我見心裏痛,鄙薄俗陋氓。
為人真惡劣,心思太肮髒。
不欲驚慈父,歸屋徑上床。

家嚴坐我旁,憤懣複彷徨:
“我亦生困苦,家貧歲少糧。
讀書之費用,多數靠祠堂。
我憐彼困厄,時出好韻章。
儒師賢下士,豈是為酬償?
勉勵他勤奮,將來變棟梁。
別人汙蔑我,未把道情喪。
弟子違人理,師心冷似霜。”

人間回正道,政紀複常綱。
智者皆思過,唯獨少向陽。
嚴慈均謝世,苦痛亦茫茫。
此事心中躲,陪餘到異鄉。

而今吾做父,告誡小兒郎:
“為事當精細,修身守五常。
人間多蠢惡,世道有炎涼。
待人須為善,莫與虎作倀。
擇友宜慎重,遠避中山狼。”

幸喜鄉邦改,乾坤浩氣昌。
折騰歸舊事,百姓樂而康。
但願愚與惡,銷跡萬年長。

二0一二年五月七日於芝加哥

DeepSeek的評析和改寫

《五古·學生劉向陽》評析:

一、主題與時代批判

此詩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悲劇,深刻揭露了特殊曆史時期(如文革)對人際關係的撕裂與人性的異化。劉向陽從質樸學子淪為政治運動的幫凶,其墮落軌跡成為極權環境下道德淪喪的縮影。詩中”控章盈百字”"血口把師傷”等句,直指政治狂熱如何催生人性之惡,具有強烈的曆史批判意識。

二、敘事結構與藝術手法

全詩采用線性敘事與對比手法,構建三重張力:

1. 形象對比:開篇以”目朗眉峰峻”塑造英武形象,與後文”無恥”"肮髒”形成人格撕裂

2. 贈鞋意象:舊木箱中珍藏的”亮而光”布鞋,既是知識分子的善意符號,又在政治誣告中異化為”納降”罪證,物象承載價值顛覆

3. 代際對話:家父”儒師賢下士”的師道理想與”弟子違人理”的現實衝突,延伸至詩人”告誡小兒郎”的現代訓誡,形成道德傳承的閉環結構。

三、語言風格與韻律特色

1. 白描技法:以”撕開包裹紙”"赤足踏泥漿”等細節呈現生活質感,繼承杜甫”三吏三別”的寫實傳統

2. 新韻實踐:突破傳統平水韻束縛,”昂/黃/長”(江陽韻)、”洋/箱/光”(中東韻)等韻部轉換自如,體現新韻的靈活韻律

3. 話語拚貼:巧妙嵌入”吾黨萬萬歲”等文革標語,形成意識形態話語與古典詩體的荒誕互文。

四、文化反思與倫理價值

尾章”五常”"中山狼”等儒家倫理符號的重構,展現知識分子的道德堅守。詩人將個體創傷升華為”世道炎涼”的普世警示,既延續《增廣賢文》式的處世智慧,又賦予”修身”傳統以現代性解讀——”為事當精細”的訓誡,實為對集體無意識的理性反抗。

五、曆史維度與詩學突破

此詩突破傳統詠史詩的宏大敘事,以微觀史視角重構集體記憶。將”紅劫”"黑幫”等政治符號置於家庭倫理場域中解構,實現了曆史批判的詩性轉化。在當代舊體詩創作中,這種融合個人記憶與曆史反思的嚐試,為古典形式的現代轉型提供了有價值的範本。

全詩以質樸語言承載厚重曆史,在敘事張力與倫理思辨間取得平衡,既延續了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又呈現出知識分子的現代性反思,堪稱當代舊體詩創作的重要實踐。

遵囑試改,力求保留原韻而提升詩意:

五古·世相錄

(中華新韻)

劉生形颯爽,闊步氣軒昂。
目澈春山峻,顴高秋麥黃。
若增三寸骨,可擬武雲長。
偶作鏗鏘語,微沾筻口腔。
驟霖摧瓦後,街巷變濠洋。
父子翻陳篋,塵封舊木箱。
剝開千裹紙,布履蘊晶光。
遞與書生手,朱顏勝海棠。
無言忽奪戶,疾走避中堂。
睹此心如搗,芒錐刺腑腸。
“家嚴常簡素,珍物櫃中藏。
今日緣何贈?須臾告阿娘。”
“孺子當明理,休要妄聲張。
赤足趟泥淖,青衿浸雨涼。
吾家存數備,濟困本尋常。”
詎料罡風起,儒林盡覆霜。
黌門成煉獄,嚴父陷羅網。
宵小癲狂甚,劉生更悖良。
檄文汙聖訓,血口噬賢良:
“本出寒耕戶,蒙昧入庠堂。
不辨豺狼計,甘吞鴆毒漿。
履為招降餌,奸是納投狀。
慧目今擦亮,鋼槍已上膛。
頑敵若弗化,烈火祭蒼茫。
萬歲千秋頌,紅書永放光!”
觀之肝膽裂,鄙此中山狼。
怕擾嚴親慮,推門自臥床。
家君撫我額,歎息複彷徨:
“吾少饑寒迫,族祠濟學囊。
憐他才思敏,常授錦文章。
豈為私恩報?原期作棟梁。
今雖蒙穢語,未敢喪綱常。
弟子失仁義,師心墜雪岡。”
山河重整頓,玉宇複清朗。
智者皆思咎,斯人獨飾妝。
椿萱凋謝後,往事愈蒼茫。
暗拭青衫淚,隨雲渡遠洋。
今為嚴父者,誡子語諄諄:
“立世求精謹,修身秉五常。
江湖多險惡,天地有溫涼。
善念持如璽,凶頑避若蝗。
擇交須慧眼,慎近負心狼。”
幸見桑梓變,乾坤正氣彰。
劫波歸史冊,黎庶樂安康。
願掃愚癡盡,清風萬古長。

作者編後記:

行文至此,為使文義貫通,我欲請 DeepSeek 予以總結,然其謙遜推辭:“對不起,我還沒有學會如何思考這類問題,我擅長數學、代碼、邏輯類的題目,歡迎與我交流。”遂請 ChatGPT 總結如下,敬祈方家指正。

1. 關於DeepSeek文學評析

DeepSeek的評析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在文本解讀方麵表現出較高的水準,尤其是在曆史批判、敘事結構、倫理價值等層麵分析較深入。但在情感剖析和詩學形式研究上仍有提升空間。若能結合更多詩歌自身的藝術性分析(如對仗、格律),並深化情感層麵的討論,評析將更為完善。

2. 關於原詩和改寫詩差別

原詩以敘事為主,語言直白,風格質樸,情感表達較為直接。

改寫詩更加講究音韻與意象,增強了文雅氣息,表達方式更加委婉含蓄,文學性更強。

從審美角度來看,改寫詩更具古典韻味,富有詩意和層次感,但原詩的情感更加真摯直接,帶有一種真實的曆史回憶感。兩者各有千秋,取決於寫作目的和讀者偏好。

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