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觀點,是反對共同貧窮的。貧富差距能產生不滿,也能成為動力,關鍵區別

來源: 2011-12-31 12:34:1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關鍵的區別,不在貧富差距,而在這個社會能否提供貧富之間轉換的通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是錯的,不均也不患,患的是社會沒有足夠的“上升通道”。有了這個通道,貧富差距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沒有這個通道,人們就絕望了,就會造反。

所以,我個人反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共同貧窮”“國富民窮”,因為共同貧窮的社會中,大家確實平等了,可是你沒有貧或富的選擇,你和任何人一樣,被迫選擇貧窮。

為什麽美國的經濟,比多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更有活力,尤其是和北歐西歐相比?(北歐的生活肯定比美國壓力小,人們也更富足,可是經濟活力絕對不如美國)。就是因為美國貧富差距比歐洲大。

中國之所以還有很多工作狂,香港,新加坡,台灣,日本,韓國也有很多工作狂,為什麽?就是因為通過瘋狂的工作,你可以選擇犧牲自己的時間,幸福指數,來達成財富的增長。你的幸福指數可能很低,壓力可能很大,但是,至少你有選擇,通過瘋狂工作,你可以致富。這樣的一個社會,人們的幸福指數很低,貧富差距很大,抱怨也非常多(不信大家回國和人聊聊,無論多大的官,多有錢的老板,有幾個覺得自己幸福的?),可是,你可以選擇通過努力工作,來改善自己的生活。至少說明,中國社會還是有上升通道的(盡管近十年,中國社會的貧富差別日益固定化,上升通道越來越窄,很難象80年代那樣,靠小本經營賺到第一桶金了)。

因此,我絲毫不留戀1978年以前的典型社會主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