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下半生,不靠贏別人 司徒
幸福的下半生,不靠贏別人
司徒
當我們逐漸邁入六十歲,總會不自覺地回顧、反思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困惑並非來自真正的遺憾,而是來自與他人的比較。
年輕的時候,我們難免卷入社會安排的比賽:比職位、比外貌、比名聲、比收入、比孩子考上哪所學校、比誰升得快、住得好…… 這場比賽幾乎沒有終點,隻有永無止境的比較。
但當年紀漸長,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問問自己一些更本質的問題:
我已經努力過了。
我為家庭做過許多決定,有些明智,有些不然。
我曾在事業上拚搏過,也跌倒過。
那麽現在,我該怎麽與自己和解?
我能不能不再活在別人的標準裏,而是慢慢成為我真正想成為的那個人?
榮格曾說,人生的前半段,是為了建立一個堅強的自我;而下半生,則是學會放下,轉向內在,走上所謂“個體化”的旅程——也就是與真正的自己重新連接,重新整合那些曾經被忽略的部分。
我最近聽了一些心理學家的訪談,也思考了許久。以下是我歸納出的兩點感悟。
第一,別再往外追了,學著往內聽。
年輕時,我們太習慣以他人為標準,總在比較:孩子上哪間學校?收入多少?退休金夠不夠?房子夠不夠大?
但這種比較永遠沒有終點,也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平靜。因為,總有人比你過得“更好”。
我們真正該問的是:“我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
也許你會發現,清晨帶著狗散步、黃昏陪伴家人去海邊走走、偶爾寫點回憶、親手做頓晚餐、教導年輕一代…… 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雖然沒有光環與掌聲,卻讓人內心踏實。
第二,重新定義“成功”。
走到人生下半場,若你還擁有生命、健康、記憶、愛過與被愛的痕跡,其實已經是一種圓滿。
成功,不一定要被人羨慕,也不一定要站在多高的位置。
真正的成功,是你能誠實地看著鏡中的自己,接受這樣的你,並且願意好好活在當下。
人生下半場,不是為了贏別人,而是為了走好自己的路。
願我們都能慢下來,不再比較,安靜地、自在地,走完自己的這段旅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