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的明珠 - 重慶古鎮磁器口。。。。。。。

來源: 2010-01-29 15:48: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白日裏千人拱手, 入夜來萬盞明燈”,在老家重慶的千年古鎮磁器口正街口牌樓的兩側,刻著這幅嚴嵩寫的對子, 這是對古鎮昔日繁華景象的生動描述。。“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隻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劃著船順著嘉陵江(長江支流)向古鎮的碼頭集散。“萬盞明燈”:是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和汽燈如繁星閃爍。。。。。。。。。





古鎮磁器口地處重慶歌樂山腳下嘉陵江畔,其曆史文化底蘊豐厚,是巴渝文化最具獨特表現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到道地的川東派的川劇清唱、買到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嚐到享譽四方的古鎮小吃如毛血旺、千張皮、糯米糍粑,陳麻花和椒鹽花生等美味。“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古鎮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宛如一幅國畫那樣,表現出自古以來的雅致,清純和賞心悅目。





磁器口的人文曆史也極其厚重。古鎮曾作為當年抗戰陪都時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在此聚集過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享譽世界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丁肇中曾在磁器口小學讀書。1975年第一次回國訪問的丁肇中抽時間去了磁器口舊地重遊,老人無限感慨;他望著奔騰不息的嘉陵江,兒時隨父母在這裏度過的艱難歲月,又浮現在眼前。在他去母校磁器口小學參觀時,這裏的小學生們根本不曾想到站在自己麵前的這位風塵仆仆又大名鼎鼎的世界級物理學巨人,竟是自己的校友。丁肇中用道地的重慶話和同學們交談,見此情景,孩子們驚喜地嚷道:“呀,這個日本人,會講四川話!”。。。。。。。。。,小說《紅岩》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書中“人間魔窟”渣滓洞和“白公館”獄友們的那句“華子良帶著解放軍來了!”的歡喜的驚呼,曾震撼了多少讀者。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也見過,華子良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鑫記雜貨店裏,現在這裏的一切還都展現著昔日的原樣。。。。。。。。。。





在古鎮裏遊曆,給人一種時空不再的感覺。這裏既有重溫曆史的愜意,又有深入民間的舒緩。走在石板街上,老街神秘而幽靜,透過老屋的窗台,茂盛的竹叢從簷角飛出,幾隻老母雞在地上哚食,使我頓時忘記了身處何地。由著興致,坐在臨僻古街的食肆裏就餐,望著街口牌樓外的嘉陵江,耳邊隱約飄來戲樓中抑揚頓挫的川劇,如此愜意的感覺,也隻有這古鎮磁器口才能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