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重慶(下)

來源: 2009-01-13 17:07:0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悠哉遊哉逛了重慶市區,黃山蔣介石官邸,我們又來到有名的磁器口古鎮,的確蠻有特色。百度百科如下:

“磁器口古鎮是位於重慶市區,始建於宋代,曆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地理位置】
  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
  【麵積】
  麵積1.18平方公裏
  【人口】
  1.8萬人
  【名稱由來】
  磁器口原名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為繁華的商業碼頭,“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是其繁榮寫照。清朝初年,因生產青花磁,得名磁器口。古稱龍隱鎮。
  【曆史】
  磁器口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傳說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發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曆千年不變的濃鬱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征, “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的磁器口,被美譽為“小重慶”。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的磁器口,已有1800年,孕育了古鎮悠久的曆史與文化,其美食三絕中,首數的便是古鎮麻花。因其選料上乘,手工精製,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其與眾不同的品質,早已備受好評。其中以古鎮陳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鎮陳麻花憑借其獨特的口味從此在巴渝大地流傳開來;因其選料上乘,采用全手工製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綿等特點,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文化】
  磁器口文化底蘊豐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譽為“古鎮三寶”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特色飲食享譽四方。“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濃鬱的民俗風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磁器口官方網站:
  http://www.gzcqk.com/”

磁器口的牌坊


窄窄的古街


翰林書居


葫蘆店


舂糍粑


五彩繽紛糖葫蘆


燈影牛肉很帶勁


古街建築依山傍水




龍隱門碼頭


嘉陵江水滋養巴人


擺農門陣的好去處


最後看看街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226;  霧都重慶(中)
8226;  霧都重慶(上)
8226;  《夢想》續。。。
8226;  我的夢想
8226;  路邊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