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書友發來《如何選帖》的文件,貼上,僅作參考。
如何選帖
學習書法是從臨摹碑帖入手的,這是繼承書法傳統的唯一途徑和根本方法,也是書法創新不可缺少的基礎訓練。
碑帖是我國曆代書跡保存和流傳的重要形式。碑是指碑版刻石。或者說是經過加工而豎起來的石版,俗稱"立碑",從我國最古的石碑上看,都沒有刻上文字,豎石僅是作為某種標記,或者說作為某種記號而已。從秦始皇時開始就在石碑上刻上了文字,以紀其功績。到了漢代時,碑的應用就很普遍了,作為上層的官吏要刻石立碑紀其政績,作為民間百姓為了紀念賢哲或亡故的先人而在廟堂、道旁或墓前豎碑,這時才稱為碑。西安市的碑林就算是較大而聞名於世。帖是把前人的手跡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再拓印成帖,即叫做字帖。帖起源於唐代,從李世民開始了廣泛應用。
碑帖的用途,在於臨習和欣賞。我國的碑帖極其豐富,不可能遍臨千帖,所以要有目的、有重點的選擇範本作為學習楷模。要求:
應當選用古代優秀的碑帖和字體。一般應先學楷書,它點畫規範,筆法豐富,結構端正,法度規矩,集中體現了書法藝術用筆、結構的法則,最便於初學者打基礎。應該選擇古代流傳下來的、經得起曆史考驗的、高水平的第一流碑帖來學習。這對學到正確的用筆法度和結體原則等書法的基本功及探索書法藝術的規律都有很大的幫助。
風格上,由於我國書法流派眾多風格各異,要選取有代表性的、難易適度的、適合自己、自己也喜歡的。
下麵介紹一些碑帖供選擇:
楷書類:1、《北魏鄭文公碑》
2、《北魏元懷墓誌》
3、《魏張猛龍碑》
4、《魏崔敬邕墓誌》
5、褚遂良《大字陽符經》《雁塔聖教序》
6、歐陽詢《九成醴泉銘》
7、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8、顏真卿《勤禮碑》、《告自帖》、《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李玄靖碑》
9、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10、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
隸書類:1、《乙瑛碑》
2、《禮器碑》
3、《張遷碑》
4、《石門頌》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書類:1、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
2、李邕《李思訓碑》
3、顏真卿《祭侄稿》
4、蘇軾《寒食詩帖》
5、黃庭堅《鬆風閣詩》
6、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草書類: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孫過庭《書譜》
4、 張旭《古詩四帖》
5、 懷素《自敘帖》《聖母帖》《大、小千字文》
6、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諸上座帖》
7、 王鐸的草書
篆書類:1、《散氏盤》
2、《石鼓文》
3、《嶧山碑》
4、李陽冰《三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