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故事:初嚐美食在天堂

來源: 2016-03-28 18:33:1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巴西故事:初嚐美食在天堂》


這裏的“天堂”,是指巴西這個“美食天堂”。
這裏說“初嚐”,是因為我過去出門從不特意關注美食,去巴西是首次例外。


曆史上巴西算是個移民國家。它受益於18世紀金礦和19世紀咖啡等出口業帶來的經濟繁榮所導致的移民潮,包括聖保羅等在內的大城市都成了移民集中地。意大利、日本以及後來其他歐洲、亞洲、美洲、中東的移民,同時帶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與小吃,聖保羅由於人口密集規模最大,有了“美食之都”的盛譽,而巴西也因世界移民在烹飪方麵的大顯神通而可稱之為“美食天堂”。


文如其人,“食如其國”。巴西是個多民族多種族融合的國家,它的美食也是世界各國美食的混合體。經年累月下來的融合,形成為巴西烹飪最基本成分的有:葡萄牙橄欖油Olive Oil,巴西本地木薯Manioc,日本壽司Sushi,非洲秋葵Okra,意大利麵食Pasta,德國香腸Sausage,黎巴嫩塔布勒沙拉Tabbouleh(一種阿拉伯蔬菜)。這些當然不是我親口品嚐、調查體驗出來的,而是從資料裏讀來的。


我在巴西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是上述這些“泊來品”與巴西各地“土生土長”的土味土產在形成巴西特色的美食風味混合之後的呈現,其中包括:海鮮、椰奶、幹牛肉、黑豆、燉菜、牛排、亞馬遜魚、熱帶果汁、解暑雞尾酒等等。


最終流行於巴西全國的“主流食譜”,主食首選大米加豆子,豆上可撒用牛油炒成的木薯粉或者加點雞蛋和熏肉。副食自然是烤肉(葡語稱Churrasco或Grelhadas),並用綠菜沙拉或蒸炒蔬菜相伴並用。


我個人所嚐的十分有限,總體印象巴西食物最普遍的,一是(棕黑)豆類,二是燉食(菜與肉),三是冰鎮甘蔗酒。巴西燒烤在美國都很多,我就略過了沒怎麽嚐。


下麵就是我在裏約、聖保羅、伊瓜蘇、亞馬遜、薩爾瓦多、貝洛六個地方的“美食初體驗”。看看這個集世界之大成的巴西美食,到底美不美,美在何處?


裏約熱內盧:最佳餐飲區和最佳星級餐館


資料上介紹,裏約最好的餐館在南部的伊帕內瑪區(Ipanema),這幾乎是裏約頂尖的好街區,我也確實在那裏(費了些功夫)找到了一家餐館,它有我尋找中的一款燉菜。


燉菜(Feijoada)是一個統稱,屬於主食和副食“一鍋燴”那種,裏麵有(暗棕色)豆,大米,肉類,羽衣甘藍,甚至桔子片等。


我曆來喜歡“燉”和“燴”的,所以不管味道如何,都能在我這裏得到“認可”。可真要說“色彩”和“美味”,那就“差老鼻子”啦。


圖1 燉菜Feijoada端上來時是這個樣子。


圖2 燉菜吃起來是這個樣子。需要自己“操作”,調拌著吃。


圖3 喝了兩瓶這樣的當地脾酒,因為天氣實在是熱。


圖4 我的“餐友”。用英語邊吃邊聊,介紹了很多當地民俗,當然也談政治。對現在的左翼政府極為不滿。


此外,《Lonely Planet》對裏約總共隻推薦了兩家“星”級餐館,卻都在偏北麵的聖特雷莎(Santa teresa)和拉帕(Lapa)區。我選了其中的一家:Espirito Santa。


這家餐館的交通不很方便,雖有公交車可達,但資料中介紹不多,要自己去當地問。出租車當然是永遠可用的,但在巴西我是盡量回避的。


圖5 這家小店其貌不揚。


我去到餐館時早了點。在外等候開門時,來了一撥年輕人,英語很好,我以為也是慕名而來的遊客。後來一聊一問,竟是當地人,可見餐館的認可度。


圖6 同在餐館外麵等候的當地年輕人。


圖7 進了門是這樣的場景。


該餐館最出名的是海鮮,資料說“貴”。其實對美刀來說,安啦!結果我點的就是最貴的那款,R$88。味道確實不錯。


圖8 資料上特意介紹說用餐的陽台環境不錯,可以俯瞰山坡下的景色。


圖9 這批當地年輕人對這家的口碑不錯。


圖10 我點的海鮮端上來是這樣的。人家名氣大,不在乎用“破舊”的老式搪瓷缸。說不定還是故意的,要的就是那股“勁”!


圖11 海鮮調拌後是這樣的。


圖12 拌著飯一起吃,味道不錯。


聖保羅:小吃薈萃的大集市和最有名餐館


聖保羅大集市(Mercado Municipal)被很多旅遊資料稱為“必去”(Must go),是巴西傳統美食以及世界各地的精華薈萃之地。來自各國的菜蔬、水果、甜點、麵食、海鮮、家禽、肉類等等,應有盡有。裏麵場地寬敞,攤鋪整齊,並無髒亂之疾。


可惜資料上並沒有介紹大集市裏具體哪些食物值得嚐試,我便傻了眼。幸好再次巧遇在馬蒂內利大廈(Eqficio Martinelli)頂層觀光時同組的兩位波蘭女孩,她們有當地同事推薦的幾款,也推薦給了我。


圖13 一種名為Pesties(?)的普及食物,其實是油炸帶餡的“裹餅”,裏麵有菜也有肉。凡是油炸的,我都喜歡。所以自然能“上口”。


圖14“裹餅”Pesties裏麵的“餡”是這樣的,當然可以有多種選擇。


圖15 當地的一種啤酒。多次見到,在當地應該是普遍的。


圖16 一種甜點“酥”,很甜。自然不算健康,但顧不了那麽多了,好吃!


圖17 一種象麵包象蛋糕,但又不是麵包不是蛋糕的something。


《Longly Planet》推薦的特色餐館中,有三家引起我興趣。它們分別是Mani,Ramona,Tordesilhas。最後我選擇了Mani,它的慢燉雞蛋(63℉-1.5小時)和烤裏脊(Filet Migon)是我的主要目標。


圖18 大名鼎鼎的Mani,門麵一般。


圖19 Mani進門是這樣子的。環境不錯。


圖20 Mani的內廳。都不算大。


圖21 先點的冷飲。


圖22 聲名遠揚的慢燉雞蛋: 攝氏63度下慢燉1.5小時。結果不到20分鍾就端上來了。說是早就開始燉了的。


圖23 打開裏麵的蛋黃瞧瞧,還是嫩的。但吃起來味道沒什麽特殊的。


圖24 一種供應的前“食”,我沒有點它,隻是好奇問了一下那是什麽?服務員便免費送來這塊讓我嚐嚐。蠻脆的,就是難吃飽。


圖25 Mani餐廳的烤裏脊。原以為應該是豬肉,實際卻是牛肉。


圖26 最後要的一款(桔)飲料,是臨座老夫婦推薦的。


臨座的當地老夫婦是特意來慶祝結婚30年珍珠婚的(中美法叫法一樣,英國卻叫“象牙婚”,當然要祝賀他們。他們說,Mani確實是(幾乎)全巴西最好的餐館(!)。當地還有一家叫DOM的,也相當不錯。


圖27 鄰座來慶祝“珍珠婚”的當地老夫婦餐友。


伊瓜蘇:特色一般的快餐


在這裏吃的是快餐,沒什麽特色。


圖28 我要的巴西漢堡。


圖29 我不懂為什麽這樣帶“餡”的也叫“漢堡”。明明是裹著的麵餅嘛。


亞馬遜:叢林客棧的大眾食品


在叢林的客棧裏,吃的是當地的“土產”。


圖30 自助餐。有魚有肉有豆有菜。


圖31 巴西豆。美國超市裏很普遍。生吃也不錯。


圖32 讓我“銷魂”的酣暢解暑的冰鎮(Caipirinha 凱匹林納)混合酒。因為它含相當的酒精,所以更加“刺激”。


薩爾瓦多:當地最佳自助餐


當地的傳統菜肴有濃烈的非洲色彩和影響,多帶有椰子奶油(Coconut Cream)、燈籠椒(Bell Pepper)、薑、西紅柿、海鮮、香菜(Coriander)等。


《Lonely Planet》推薦的“星”級餐館有三家,其中兩家是小吃或自助餐,另一家比較正規,花樣也多,可惜離得遠,我沒有化很多時間去找到它。我最後去了離我旅店僅20米之遙的Restaurant do SENAC,它在老城中心的三角地(Largo do Pelourinho)。號稱這是當地最有名、當地人最喜歡的自助餐館。


不過當我一走近菜“櫃”,眼前一片都是“色”的黯淡,無論是菜蔬還是肉類由於燉得爛熟,幾乎全部偏暗無光澤,較難分清菜裏都有些什麽成分,更難引我食欲。自助的大多是“燉煮”食物,我談不上喜歡那裏麵的菜。


圖33 自助餐裏的顏色普遍偏暗。


圖34 這些還算亮麗些。


圖35 巴西菜例一:木薯粉和棕櫚油原漿“糊糊”。


圖36 巴西菜例二:棕櫚油燉魚。


圖37 巴西菜例三:蝦薑燉豆糕(有點像“粽子”)。


圖38 巴西菜例四:雞蛋雜卷。


圖39 巴西菜例五:棕櫚油燉鱈魚。


資料上介紹,當地的一種燉海鮮(Coconut Moqueca),以及一種油條(Acaraje)很有特色。後者通常在大街上賣,用棕豆和油蝦炸在一起而成。我在旅館門前的三角地廣場上找到了,用葡萄牙文寫的名字也核對了,但我最終沒敢買來嚐一嚐。因為小攤的主人看上去像個“悍婦”,說話不太友善不太“靠譜”,讓我有點不放心。


貝洛奧裏藏特:有名的燉菜和甘蔗烈酒 


該市美食在中部兩個廣場之間,種類變化繁多,價格分布很廣,適合各種人等的不同需求。高檔一點的餐館則在南麵。


當地有一種肉類和蔬菜合燉的雜燴,統稱Comida Mineira,是巴西人都知道並喜歡的該州(Minas Gerais)“名菜”。《Lonely Planet》專門列出一節介紹它,並稱之為“不可錯過”(Don't Miss)。這道菜熱量高,味道“酣暢”,極其美味,傳統做法是豬肉在木質柴爐裏旋轉著烤製,混著香腸、豆子、大米和羽衣甘藍。


還有一種叫Cachaca的甘蔗酒也很有名,引起我的興趣。結果一路詢問下去,費了些勁才算找到了一家,雖然是店麵不大,但Comida Mineira和Cachaca兩款都有。不可錯過,就是它了。


酒先上來我空腹“咪”了一口,沒想到如此普及的酒,竟然是高度數的烈酒,與二鍋頭無異,我相當意外。幸好我不自駕。


圖40 肉類和蔬菜合燉的雜燴Comida Mineira,是當地一款聞名全巴西的名菜。


圖41 當地有名的甘蔗酒Cachaca。不知Cachaca是否都是高度數的烈酒?


圖42 在集市嚐到的當地有名“市井小吃”Feijao Tropeiro,裏麵有肉有菜更有大量炸肉皮甚至豬油渣。健康標準是顯然不合格的,但我也決定難得嚐一次。還OK啦。


圖43 在集市嚐到的當地流行“市井小吃”Canjiquinha Com Costelinha,實際是一種小米粥一類的“米糊”。


好了,“初嚐”之旅就此結束。


由於我嚐試的食物非常有限,而且局限於巴西本地食譜,遠未涉及其他世界各地在巴西的名肴如中餐、法餐等等,所以本人沒有資格去判斷它的“世界美食之都”、“美食天堂”等等稱號是否名副其實。不過僅就我嚐過的巴西美食而言,我的印象就是:燉的多,豆子多,暗色的多,有點出乎我意外。


若從另一個角度看,巴西食譜由於燉多用油少,豆多粗糧多,熟透易吸收,這些似乎隱含著某種健康和“綠色”的觀念。難怪巴西出美女俊男,而且巴西人大多身材健美姣好,大街上幾乎見不著體重極端的行人。這難道正是巴西飲食和巴西人的前衛和“高明”之處?


(巴西係列10篇到此全部完成。在此一鞠躬感謝堅持鼓勵和支持我的網友們!)


萬裏路-萬言文-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