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的最大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低
中國製造業的最大優勢就是勞動力成本低,但是這個優勢也會隨著工人工資的提高和逐漸喪失。根據2012年的統計,美國當年的工業產值是$1.87 trillion。中國的工業產值比美國稍微高一點點,但是用的工人數量是美國的10倍!這幾年美國的製造業有回歸的趨勢,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的能源成本降低,生產率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提高,國際政治等等。
中國這三十年的發展,基於改革開放,在經濟上引進資本主義的運行體製,西方國家也中國大開消費市場。中國人能吃苦,也聰明,學習接受能力比較強,這些都是中國發展極為重要的原因。在基礎建設方麵,極權體製也是有其優勢,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就拿高鐵來說,從技術上將,歐洲和日本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經驗。中國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吸收和加強也不是太驚人的事情,中國本來就善於這種模式。高鐵的關鍵還是成本。極權政府可以將成本壓低到最低,比如說用地成本,工人成本,環保成本等等,國家擁有的高鐵也不必太在乎建設和運營的經濟效益,這一切在西方發達國家都是無法相比的。紅都津津樂道的社會注意優勢就是這些了。其實這個也不是社會主義獨有的優勢,納粹德國也有過,比如說德國著名的Autobahn,就是希特勒統治下興建的,做的又快又好。為什麽美國現在建個高鐵,修個橋的這麽難?歸根結底還是個成本與需求的問題,成本太高,需求又達不到,自然幹些基本建設的事情就很難。
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不可能在基建方麵永遠飛速發展,高鐵也不可能通道家家門口,高速公路也不可能都修到地頭田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高,勞動力成本也越高,總有一天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占優勢,必須在生產效率上和西方國家硬碰硬的比,那個時候才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