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從創業明星到“泡沫製造者”

來源: 2015-10-09 10:07:4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僑報記者王伶羽北京報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被捧為“90後海歸創業典範”的孫宇晨,如今正被唱空者視為依靠炒作製造創業泡沫的代表人物。
8月初,一則名為“馬佳佳孫宇晨大喜的日子,打賞搶婚”的帖子開始在各大社交媒體迅速走紅。事件的主角是2014年3月從美國留學歸國,成立銳波科技公司的孫宇晨;另一位是以情趣用品創業而出名的90後創業者馬佳佳,2013年她創辦的“泡否”公司傳出倒閉的消息。
很快,這個消息被輿論定義為是一次“對即將走入末路的創業路程”的失敗炒作。在此之前,擅長公關的孫宇晨就頻繁在各大媒體露麵,發表個人言論。他並不認為這種高調是不務正業,反而稱之為“用很低的成本推廣公司。”
但網民對此卻表示質疑。有知情人士稱,銳波公司實際是美國互聯網金融公司Ripple Labs在中國的分公司,隻負責宣傳,實際沒有任何技術能力。
直到現在,關於“婚禮”是否屬於炒作行為,仍未見到當事人的說法。但這個事件所帶來的負麵影響仍在不斷發酵中。
被輿論先捧後殺的並非隻有孫宇晨。隨著創業人數的迅猛增長,不斷有海歸創業者被曝利用話題炒作自己的負麵消息。而在浮躁和膨脹的背後,則往往隱藏著公司、融資造假、浮誇事實等諸多泡沫。資深媒體人張靈犀把這個特點稱為是“90後創業者的生存之道,”但他同時也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疑似炒作的“大喜結婚” 
早在傳出“結婚”消息前,孫宇晨曾在微博上發出一條狀態稱:“今天@馬佳佳深夜來我家,給我送了個瓜,打算一起搞個神秘的很炸的事,需要腦洞大能力強的優質青年全職參加。”
一個月後,在一個名為“追夢網”的眾籌平台上出現了“馬佳佳孫宇晨大喜日子”的項目,在宣傳圖裏並未涉及“結婚”兩字。但卻提到“這是一次沒有任何回報的眾籌,”同時又提到,現場將有徐小平、汪小菲、魯豫等人的出席或發來賀電,並表示“所有款項會加入某即將發布的宇宙神秘組織。”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大部分網民在表示驚訝的同時認為“這是一次有預謀的炒作。”因為就在10天前,馬佳佳曾明確表示“90後不談結婚。”
引人質疑的是,在此之前,無論是在孫宇晨還是馬佳佳的社交媒體上,均未見到兩人有任何互動。
8月9日,在“婚禮”結束後,盡管孫宇晨曾表示,這次“婚禮”是私人的,不對外公開,但在微博上,仍有相關照片流出,從照片上來看,現場有節目主持人魯豫和百合網CEO慕岩等知名人士。
記者聯係到了“追夢網”的創始人杜夢傑,他表示,不方便透露太多現場情況。另外,雖然他和孫宇晨馬佳佳早就認識,但這次選擇在追夢網上進行眾籌並不存在任何商業方麵的合作,也不存在炒作。
然而在奪人眼球後,這場“婚禮”卻又歸於寂靜。在孫宇晨的微信、微博裏看不到任何關於“宇宙神秘組織”的信息。就在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時,傳來了孫宇晨收購APP的消息,他在一篇文章裏提到,“我司收購了一款叫陪我的APP,目前用戶突破130萬,A輪千萬級別融資順利完成。”
據陪我APP的官方信息顯示,這款手機應用由網絡紅人“同道大叔”推出,並於2014年9月15日正式上線。但在所有的信息頁麵內均找不到孫宇晨收購了這家公司的信息。 
記者特意下載了這款APP,官方稱這是一款可以與陌生人電話聊天APP。但實際上,對於女性而言,可以通過設置聊天費用來賺錢。然而這款軟件的在線人數並不多,在注冊成功後,僅五分鍾就先後有陌生男子來搭訕,“多少錢一晚上?”
近日,又有知情網友發帖稱,“發現孫宇晨再次說謊”,陪我APP並未被孫宇晨所在的銳波科技公司收購。隨後,在孫宇晨的微博上再也找不到任何關於“陪我APP”的信息。
是炒作還是自我營銷?
自信、高調是孫宇晨給人的第一印象。11個月以前,《僑報》記者曾在海澱科技大廈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裏采訪孫宇晨。那個時候他剛將辦公室搬到科技大廈,“見賢思齊焉”,他這樣說。在這裏,曾誕生了網易、搜狐等一流的互聯網公司。
在采訪中,孫宇晨並不反感人們給他貼的標簽。作為一個創業新人,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現的非常自如。在談到“婚姻”問題時,他頻繁搖頭,稱“一個男人如果當了爸爸就完蛋了。”
事實上,關於他的爭議一直與他高調在各大媒體露麵並存。在正式創業後,孫宇晨先後接受了《彭博商業周刊》、《環球雜誌》的采訪。並成為了《南都周刊》第30期的封麵人物。後又登上了CCTV的《對話》、《魯豫有約》等欄目,還在鳳凰衛視上“挑戰”資深投資人士徐小平。
在2月初,孫宇晨還以“唯一一個90後創業者”的身份收到了由馬雲創辦的“非學曆實體大學”湖畔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該校的第一批學員。之後,他又對媒體表示,自己與馬雲“非常鐵”,是“馬雲最得意的弟子。”
從某種角度上說,孫宇晨享受、甚至認為隻有這樣,一家年輕的公司才能生存下去。他在接受GQ智族采訪時直言,“隻要投資人不介意,我就不怕(這類批評)。”和所有年輕的海歸創業者一樣,他的野心並不小,“在30歲之前,我希望把一家公司完成納斯達克或者紐交所的上市。”
與孫宇晨以創業者身份頻繁在媒體露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成立一年多的銳波科技公司,一直保持著沉默。記者點開銳波的官網發現,正如網民在一年前所說的那樣,網站上除了孫宇晨與投資方IDG的介紹以外,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在一項名為“產品”的欄目裏,隻能看到“銳波社交金融優勢”的簡介。
與此同時,熱衷於發朋友圈和微博的孫宇晨,也極少提到關於銳波的情況。微博上關於銳波的狀態僅有33條,最新的一條招聘發自於今年7月份。
在一則名為“銳波與上海華瑞銀行成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圖片新聞裏,卻看不到銳波的名字和任何標誌,評論區裏有網友稱“我看你是想多了,在意淫。”
很顯然,這樣的巨大反差引起了輿論的注意。在微博上,一個名為“瑞波新聞”的網友向孫宇晨提問:“請問孫總現在已經不是RippleLabs成員了(RippleLabs網站的員工列表已經沒有孫總了)。這對北京銳波公司的影響大嗎?”
該消息並未得到孫宇晨的正麵回應。
黃金時代的“泡沫”
就在8月,中國的各大媒體曾刮起一陣“扒皮90後創業者”的風潮。有趣的是,其中不乏之前將創業群體締造為“明星”的媒體。“中槍”的人遠遠不止孫宇晨一個。
與孫宇晨成為“伴侶”,以口無遮攔而著稱的馬佳佳首當其衝受到了猛烈抨擊。這個自稱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90後女孩,一麵以情趣用品作為創業領域,一麵頻頻參加各種節目,發表“90後根本不買房”等驚人言論。有網友稱,“馬佳佳創業全靠嘴”。後又曝出其學曆造假等諸多負麵新聞。
另外一位在2014年拿到阿裏紅杉資本上千萬美元投資的“超級課程表”軟件的創始人餘佳文,在某節目上宣稱“要拿出一億元給員工分紅”,但當媒體問及該公司如何盈利時,餘佳文卻以“關你什麽事”來回應。後來他寫公開信道歉,承認自己確實是在吹噓炒作。
在這場熱火朝天的批鬥會上,海歸創業者顯得更為慘烈。
一家名叫“雲視鏈”的公司,因一篇《22歲,天使輪估值超過6億,將顛覆整個視頻和廣告行業|Via直播報名》的文章而走紅。該公司的創始人金證濟蒼曾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後中途休學,在2014年回到上海創業。
集合了“90後”“海歸”“估值6億”等光環,然而在幾天之後,曇花一現的“雲視鏈”卻成為了輿論質疑的對象。先是被曝出學曆作假,後又被曝出誇大融資金額、公司盜用其他公司的宣傳片、技術存在抄襲嫌疑等諸多問題。
身心俱疲的金證濟蒼對網民說,“感覺自己像個假人”。盡管他通過視頻直播出示了自己在哈佛讀書時的照片等,但依然無法平息所有的質疑。
“一個成功的創業演員。”一位投資人士這樣點評到,“比方說他本來是100分,通過包裝成1000分的樣子,隻要這個泡沫不戳破,他就可以在市場上找來1000分對應的資本和行業地位。一直這樣玩兒下去,等泡沫吹得足夠大,圈到足夠多的錢,再去市場上收購一個真正靠譜的公司,這個資本遊戲就算玩兒成了。”
正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言,泡沫隻有在破滅後才知道是泡沫。但一旦破碎,將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泡沫令好的公司獲得成長,也讓壞的公司原形畢露,做事業還是踏實點好,”一位海歸創業者這樣對記者說道。
對於他們中的很多人而言,回到中國創業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選擇。“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終究還是太邊緣。你融不到最核心的那個圈子裏麵。隻有回國,我才能贏。”孫宇晨曾這樣坦言。
然而如同絢爛卻短暫的流星,這些天之驕子在這個“最好的創業環境裏”成為了資本遊戲裏不知何去何從的泡沫。
(編輯:黃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