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個正經人,還是做正經生意吧 -- rankuplocal.com

來源: 2025-11-02 22:16:1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咖啡館裏暖黃的燈光搖晃著,照在桌上的兩杯拿鐵表麵,光裏混著一絲即將入夜的倦意。窗外是多倫多秋天典型的冷色街景,路上行人帶著一種微妙的遲疑節奏。

廖晴抬眼,看著窗外反光裏自己的倒影,笑了笑,像是在給這一刻配旁白:

“你知道嗎,這個世界就是圍城。大廠工作久了的人幻想著外麵自由得跟山頂空氣一樣純淨,天天想‘逃離舒適圈’。但真等出來晃幾圈,又開始懷念公司氛圍,畢竟花公司的錢從來不手軟。”

 


 

 

朋友聽完輕輕抿了口咖啡,抬眉調侃:“哎,一生要強的東亞人啊,就是不會滿足。”

“不對,” 廖晴毫不猶豫打斷,“大多數人是喜歡穩定的,是隻願意走熟悉路徑的人。你別看一個人怎麽說,你要看他怎麽做。”

她頓了頓,聳肩補刀:

“那些喊著‘我要逃出牢籠’的人,最後不也都坐在原地?有幾個人真的動起來了?所以每次聽見別人吹什麽大理想大計劃,我嘴上點點頭,心裏嗬嗬一聲:別說了,幹就完了。”

朋友不說話,隻是笑,看她表演。

廖晴看見對方眼中的好奇,自己忽然也笑了出來,一拍大腿:

“哎,你知道嗎?我覺得那個王輝,還有John那個程序員,當初在上賊船之前,也想過怎麽靠技術迅速搞到錢、最小代價財富自由。”

“可現實呢?他們左想右想,咬著腳趾頭都想不出來一個既高效又能兼職操作的‘快速自由’的方法。畢竟像John舍不得那每年四十多萬的穩定收入,他還是做底層技術的,工資比一般工程師高。”

她輕輕搖頭,嘴角一翹:

“結果人家想明白了,幹脆兼職做平台詐騙。加密貨幣嘛,又神秘又跳脫,漲跌在大眾認知裏,隨便報回報都會有人信。十倍不過癮,一百倍不是夢,越荒誕越讓人上頭。”

朋友笑得前仰後合:

“哈哈哈哈你別說,我真覺得詐騙比賣白粉有前途!你看那個被美國收繳比特幣的哥們,上百億哎,還‘誠信勞模企業家’呢!而那位北大在墨西哥倒賣芬太尼的‘絕命毒師’,搞了半天才兩千萬,還得吃牢飯。”

兩人相視大笑,輕鬆得像在拆解一門荒唐的社會學課題。

廖晴拉平表情,指了指窗外雨後燈光:

“詐騙這賽道可擠著呢。這個時代就是笑貧不笑娼,人人都想幹一票大的,進去都覺得值了的那種。”

就在這句話掉地板上回響的時候,朋友忽然想起什麽,問:

“那John後來咋樣了?”

廖晴做了個秀肌肉的動作,模仿John的口頭禪:

“我估計他說 ‘矽穀裁員?關我屁事!我詐騙技能滿級,一技傍身,刮風下雨都不怕。’”

 

夜色裏,街燈打在濕漉漉的地麵上,反射出淡金色的霓虹,像多倫多這座城市留給夜行者的最後一點溫情。

廖晴一邊帶著朋友往前走,一邊抬手指著路口一家燈光微弱的奶茶店:

“走,帶你去看看所謂‘正經生意’,看看創業者行動力滿分的人,現實有多憋屈。”

推門進去的一瞬間,奶茶店鈴鐺發出清脆的一聲,像是對顧客到來的儀式性歡迎。但店裏空蕩蕩的,除了老板和飲料機的嗡嗡聲,再無其他。

“老板,我們來了哦~生意怎麽樣?”廖晴衝店主擺手,熟門熟路的樣子。

老板聽到熟悉的聲音,抬頭露出一個疲憊又職業化的微笑:

“哎,歡迎歡迎,今天還可以啦……不過說‘還可以’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性的精神勝利法。”

說著,老板把今天的銷售小票單拉出來,啪一聲攤在櫃台上。

15杯。
一整天的銷量:15杯。

廖晴看到數字那一瞬間,差點把剛喝下去的珍珠奶茶噴在點單機屏幕上。

“15杯???”她聲音都飄了,“同樣是奶茶店,聽說紐約唐人街一天五百杯...這裏十五杯?”

老板攤手聳肩,一笑帶苦:

“成本幾乎一樣,房租、奶源、人工都沒少花,就是人流量,沒救。”

廖晴忍不住問:“那你怎麽獲客的?就靠自然客流?”

老板歎了口氣,像把所有委屈係進一句話裏:

“我也不知道怎麽獲客。Google 廣告一個月不給 Google 3000塊,基本沒水花。而且你光給 Google 不夠,還得給營銷公司1500,否則你根本搞不來廣告結構,這行太複雜啦!”

廖晴聽完眉頭皺起,把杯子往桌上一頓:

“那你Facebook 廣告試過嗎?或者 Instagram?”

老板擺手,笑得像認命:

“試過試過,全試過啊。但都是太貴了!最便宜也一天100多刀,我這種小店怎麽燒得起?”

廖晴轉頭看向朋友,像找到了現實落地反例,語氣帶點挑釁意味:

“哎你看看,這就是現實。說到 Facebook,我真沒覺得這公司多偉大,但小劄做生意那是真的牛的一批。”

“早幾年的 Facebook,你隨便發圈,至少還有十幾%的自然流量,不做廣告也能被平台推點人。但現在?自然流量跌到 3% 以下,幾乎等於必須打廣告才能被看見。而且一旦你打了廣告,它又狠狠下調自然流量。逼你花錢續命。殺敵一千,自損錢包。”

朋友雙手抱胸,輕輕搖頭,歎了句:“你做過 Facebook 廣告?”

“當然做過,”廖晴反問,手指著自己,“你看我這種人能不上手試?但我發現,像奶茶店這種低客單價的還行,20塊以內大家下單不糾結,但我們這種醫療診所是高頻高決策消費,完全是另一回事。”

“Facebook 和小紅書、抖音一樣,都是推送算法,用戶不是主動搜索來的,而是係統推薦的。不像Google,是客戶主動搜索的。你看小紅書上人均白富美,各個斜杠青年,雖然可能你我不感興趣,但這種消費產品和消費情緒的內容,對於殺垃圾時間,是最最讓人上頭的,用戶非常非常多,那些人也許剛刷到你,隻是因為你的廣告跟著一個什麽短視頻一起跳出來了,可根本不是剛需。所以點擊了?也不代表買單。預約了?也可能臨時取消。粘性低得不行,客戶質量很差。”

朋友皺眉:“那市場公司是救星嗎?”

廖晴差點笑岔氣,趕緊壓低聲音以免嚇到老板:

“救星?得了吧。好聽點叫不負責,說難聽點就是騙錢。”

她掰著指頭說:

“市場公司做網站,美觀合格,但SEO?沒。技術結構優化?沒。能自己跑流量?更沒。網站做得像招牌,不能吸客,隻能展示信息。網站不能幫你賺錢,就等於半個殘廢。你一旦停廣告,搜索排名立刻掉,逼著你繼續投錢,停都停不了。”

“更絕的是,”她壓低聲音強化語氣,“他們選關鍵字也亂來,都隻選最大流量關鍵詞,競爭激烈,出價更高,新商家何德何能拚得過老商家?”

朋友抓抓頭:“那就看 Google 這些後台數據啊?”

廖晴拍了一下桌子:

“問題是你以為這些小商家知道 Google Search Console 和 Analytics 是啥嗎??要是他們會用,還請啥市場公司啦?”

朋友笑得快哭了:“那這……咋辦?”

”所以啊,本地的小生意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是最慘的。先是電話網絡比家用貴一大截,電信公司先來割一刀;接著商業裝修比住宅裝修更貴,裝修公司再割一刀;房租是商業價,還要加消費稅,政府又來補一刀。

好不容易開門營業了,像多倫多這種經濟環境,小商家隻能費盡心思到處找客戶。一般剛開始都得上 Groupon,結果那簡直是吸血鬼他親爸,割得你重度貧血,等流量起來了,才能一點點回血。

等到靠 Groupon 活過來一點兒,又輪到 Facebook 和 Google 來收割。你看那些年薪上億的矽穀大佬,大部分都是靠廣告費養活的。而這廣告費,絕大部分都是從這些小商家的口袋裏刮走的。小商家就是 Meta 的活體血包,而小紮那幾棟豪宅和私人叢林小島,說白了,大部分是用廣告費堆出來的。

廖晴抿了一口奶茶,眼神忽然亮了那種“我有底牌”的光:

“所以我幹脆做了一個自動化網站,來隨時檢測自己診所狀態。因為我又懶又窮,請不起市場公司,就想讓 AI 來幹,AI來寫 Google Profile,AI 來投 Google 廣告,AI 來監控診所流量表現,AI來看本地商家在AI搜索中的可見度。”

朋友眼睛瞪大,像被戳中興奮開關:“你真搞了?那這個係統叫啥?”

廖晴一邊拿出手機,一邊裝模作樣清清嗓:

“RankUpLocal.com 就是,咱們懶人專屬的自動化本地商家增長助手。”

朋友一聲“哇靠”:

“聽起來特別自動化!”

“那當然啊!一個懶人最極致的自我救贖。隻是現在我隻救醫療診所,別的行業我吃不下,太大了。”

朋友忽然皺眉:

“但…這不是還得花很多錢請開發做吧?”

廖晴表情鬆弛,手一攤:“我自己寫代碼呀。”

朋友瞬間愣住,用那種“你逗我吧”的表情盯著她好幾秒:

“……你??會寫代碼???”

廖晴提前預料到了這種眼神,立刻甩出一句壓軸式對白:

“我以前誰提這個問題,我都懶得解釋。但現在?我不低調啦。我是真會寫。”

她忽然像講段子一樣,開始講起“編程啟蒙記”:

“當年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二手書攤,別人都賣《生理》《解剖》《內外婦兒》那些練習冊,隻有一個苦兮兮的男生賣《林肯傳》,他很幸運地遇到討厭練習冊的我,完全不用討價還價就買了。我以為自己是替知識扶貧,他反手塞我一本他賣不掉的 C語言教材當贈品。怕我不要,還擺出一副要哭的表情。你懂那種我‘隻求被領走的命運感’嗎?”

朋友爆笑彎腰:“哈哈哈所以你才入坑編程的?”

“對啊!但當時根本沒環境寫代碼,不知道幹什麽,隻好報名考個計算機等級考試自證清白。拖延症發作,考前十天才開始翻開書臨時抱佛腳的,泡圖書館裏學 C 語言,最後真給考過了。那幾天學得可投入了,別人都以為我要轉專業。我隻想說,我學起編程來,還是挺容易的,比我長得看起來學的快。”

廖晴豎了豎眉,像是撿到舊日幽默,又重燃熱情:

“後來我一直不知道什麽才算會寫代碼,所以默認回答都是:不,我不會。但現在我發現,好多人不是CS出身,就像我一樣,專業差著十萬八千裏,照樣自稱會寫,別人也照單全收。而我要說我自己做產品,別人的表情就跟你剛才一樣:就你?

廖晴故作生氣:”就因為我長得像個隻能癱沙發上,啃爆米花看肥皂劇的中年少女?行吧,雖然我也不介意別人怎麽想,但我決定不低調了。為了我的產品,我得讓人知道,我就是這麽懂本地小商家,而且就是能從0到1做產品,本人就是什麽都能幹,放在小紅書裏也能斜杠出幾十個粉絲的那種。“

最後,她一攤手,認真補刀:

“而且,講真,現在編程更簡單了。尤其有大模型做合夥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