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不如不看門道(意象人體)

來源: 2012-04-06 14:00:1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把畫貼在論壇,更喜歡讀者用“裸眼”看,盡管會有很多很不專業的問題,我都樂於回答。但是也有一些好像懂行的人,並不是拿眼睛看的,卻摸出一個兩個“名家”的門道來,把我的畫去比較,實際上這等於是拿出了尚方寶劍,我敢反駁嗎?

在國內的藝術圈,說“畫”就是這樣的套路,你的資格嫩,不管畫得怎樣,人家隻要搬出幾個老資格的,你就不得翻身了。當然,法外開恩的事是有的,就是這些老資格的自己來作證,說你已經青出於藍又勝於藍了,這就是專業人的門道。如果這些老資格的畫家真的都貨真價實,也沒有話說了,恰恰是,很多老早時代的畫家,由於資源有限,環境封閉,著實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山頭純粹是為立山頭而拜的山頭,藝術的高低水準沒有刻度標準,拜的人愈多,山頭就聳得愈高。這樣的山頭,在人脈關係上很複雜,不好得罪。

這次在論壇貼畫,又有人跟上來,說xxx的畫就比你的更怎麽怎麽......我並不計較不同的意見,但是還是計較他拿出來的比較對象,因為那位畫家恰恰是很僵化概念的老一輩。我想說的是,隨便找一個中青年的畫家,在國內比較好的院校訓練過的,畫出來的速寫有幾張比我的強的,一定不奇怪,也很歡迎跟貼比較和討論,那會有些意義。但是如果隻是那一個地方的山頭要我去拜,我就不會認同那樣的“門道”了,如果在國內我為了“做人”不得不買賬,我在這裏根本就無須勉強自己:他畫的水平,隻怕我去教他,他都不一定有能力(年齡和接受能力)去改變他的畫畫習慣了,觀察事物的敏感性是必須在比較年輕的時候訓練好的,等年紀大了,理論上哪怕同意我的說法,在實踐上沒有辦法跟進了。

我並不想去激怒和氣惱老一輩的畫家,那個時代,參考的資料太少。如果說畫國畫的這樣的道理不適合,畫西洋畫的,的確有極大的限製。現在還老有人動不動拿出李叔同,我是吃不消那樣大的磚頭的,也沒有辦法用很專業的話去評論那個時期的藝術水準,即使我找不到他一張紙片的人體素描,也不得不認同他一定畫得比我好,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就好像說,上海美專最早在中國教畫人體課,劉海粟的人體就應該畫得比我強,這幾乎是個“常識”,卻很荒謬!那些比李叔同或者劉海粟名氣小的,我就更直言告訴你:我隻看畫,你不用告訴我陳丹青怎麽怎麽說他,或者陳逸飛怎麽怎麽說他,我看了他的畫還是小兒科,不比美術院校的考生好多少,那些專家所說的“門道”就都不是可靠的觀賞依據。

如果是真的懂行的人,即使想要對我的作品提出質疑,也會找到合適的參照係來說明問題,就繪畫而言,永遠能夠依據不同的方麵和風格找到更有強化和深入的高人。可惜沒有經過訓練的人連基本的眼力也沒有,哪壺不開提哪壺地找出幾個山頭來鎮我,的確貽笑大方了。

外行人不如不看門道的好,尤其對於我這樣的不依賴“門道”生存的畫家。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水果之文藝腔
  • 美麗的意外(女人體素描)
  • 女人體兩分鍾速寫三幅
  • 總統獎
  • “喪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