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臨慕過畢加索的大作(圖)

來源: 2012-11-15 07:34:1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有人在討論曆史事件中說,藝術家的作品很好,不過,政治上可能糊塗。。。

我想起了幾件事。。。。。

畢加索在1937年畫了幅巨作(3。5mx7.8m)《格尼卡》,用的是黑白灰三個主色調,控訴了西班牙內戰的恐怖和劫難,表現的是西班牙法西斯主義分子在德國轟炸機的幫凶下轟炸了格尼卡的巴斯克城的慘象---這幅作品麵世後,震驚世界畫壇。



80年代中,我為香港某部電影美術指導設計的要求, 臨慕了畢加索的原作。


在臨慕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大師作品的偉大氣魄,逼得我幾乎要半途而廢。

然而,畫麵上傳遞出來的每一個符號,形像和筆觸,又似乎有股力量在推著我,激勵著我悉心感受作品中體現的反戰反屠殺的正義呼聲。感受一個藝術大師用作品對敵人展開鬥爭的可能。

據說,當德國人占領巴黎時,反戰反法西斯的畢加索並不離去,他向德國人傳話---歡迎用藝術作品來進行戰爭(大意)!直到二戰結束---德國人並沒有接受大師的挑戰。

20年後,在大師的故鄉,西班牙的馬德裏---站在大師的原作畫前,我久久不願離去,漸漸的,好像不見了自己。。。。

中國有個老藝術家叫林風眠,上世紀20年代留學法國,回國後創立了杭州畫院(浙江杭州美術學院的前身)。他在教育家蔡元培的鼓勵和支持下,將中西美學集於一家,一早就請了中國畫大師齊白石加入。林先生廣納人才,包容百家,為中國的近代美學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席德進--都是林先生的學生。

林風眠先生在辦學前說過,藝術家,不該在象牙塔內,藝術家,應該比常人更嫉惡如仇。。。

因為林先生的美學教育理念和1949 年後與一麵倒向蘇聯的當局不合--他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70年代末,林先生移居香港。

89年,與世紀同齡的林老先生,為6--4---畫了幾張大畫---老藝術家,用他生命最後的激情,用他自己風格化的色彩和形象以及獨特的筆觸,表現了他年輕時就定下的生活理念------嫉惡如仇。

一位北京藝術院校的亦師亦友的教授,在將要退休的年令,和學生一起上街,為反貪汙,為反官僚,為民主。當時,我在香港和他常常通電話,那晚--他在電話裏哭了,他的學生死了八個。。。他來信告訴我:現在才發現,自己的畫----毫無價值!

一個終身熱愛藝術、對自己的作品曾自豪過的專業藝術教授--這樣勇敢地重新開始認識自己!(當然他過謙了)真叫我敬佩!

林風眠老先生和北京的美術教授,無論從藝術家還是常人來看--他們都沒有絲毫的糊塗。

你問我當年有沒有作品?有,隻不過---還沒到出手的候。。。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家沒停電,成了“避難所”
  • 香港
  • 人不可貌相--樹也一樣(圖)
  • 溫總理--還不如章明星?
  • 入黨“方便找漂亮的老婆”是事實,但不是絕對吧?(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