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資治通鑒》是中國最大的編年體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學者司馬光主編,記載了從戰國到北宋成立之前1362年的曆史,涉及22個王朝,共300萬字。知道《資治通鑒》的人很多,但能夠仔細讀它的人很少,因為它篇幅大、頭緒多、文字繁。可是,從政治家到學問家,乃至文化名人,大家都認為,需要讀《資治通鑒》這樣的好書。
胡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我們今天講胡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曆史人物來研究,因為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資料很少。但是關於胡雪岩的傳奇故事,卻在民間口耳相傳,流傳甚廣。盡展紅頂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傾聽智慧長者洗盡鉛華的心靈啟示。
錢理群文集。閱讀之所以能夠起到對人的提升作用,就在於它能幫助人超越自身生活、眼界、知識、思想……的局限,進入一個未知的,卻又是人所向往的,更為自由的天地。正是這樣的超越性與自由感,給我們帶來了沉迷其中的無限愉悅。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物我的回響交流的過程,一方麵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發現古人;另一方麵,又通過這種發現進一步肯定自己,擴大、豐富自己,建立起支撐自我的精神柱石,有如佛家所說的“千燈相照”。
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在與其謀士們總結曆史上治亂興衰的經驗時,一致認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於是以前朝為鑒,決定建藩,於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並規定一套嚴格的封藩製度。這一製度被明朝曆代皇帝奉為萬世不變的祖訓,一直延續至明末……
複旦大學教授侯楊方:清朝疆域的變遷 海棠葉的形成。複旦的“網紅教授”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清朝。清朝是一個“網紅”朝代。 是眾多清宮劇捧紅了清朝。即使是少受曆史教育的孺子村夫,也津津樂道於清朝的種種正記野史: 康熙長壽的開掛人生,雍正奪嫡的曲折離奇,乾隆三任皇後的情感走向…… 但清朝也是個被誤解最多的朝代,這或多或少也是源於“清宮劇”的泛濫。 正如複旦的“網紅”教授侯楊方所批判的: 這是不能正麵事實,正麵原因,正麵自省的盧瑟、巨嬰心態。他們會將真實的、動人的曆史故事,扭曲簡化為黑白對立、忠奸分明的評書、戲劇、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