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了台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歐麗娟、國立清華大學黃一農、台灣大學外文係廖鹹浩、台灣作家黃麗群、國立清華大學羅漪文、美國波士頓大學葉凱蒂、美國斯坦福大學艾朗諾、國立中山大學王璦玲、台灣作家楊佳嫻、台灣作家白先勇等紅樓夢研究名家紅學研究的自選集,均是他們的代表性論著。說不完的紅樓夢,道不盡的謎。研究者因個性及對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形成對紅樓別樣的解讀,且看紅學家們是如何解讀《紅樓夢》的吧!
本課以中國古代政治史、製度史演變的大勢為主要線索,使同學對中國古代史的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框架。本課同時關注中華民族形成、中國版圖形成等重大問題的曆史進程,並努力把握各個曆史階段在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經濟、社會發展演變上的特色。在講授過程中,將曆史學的知識性與學術性相結合,盡量吸取學界較新研究成果,希望增強同學們對中國古代史的興趣並引發同學們的思考。
李新宇:鑒湖女俠秋瑾,俠之大者也。有一個與她有莫大關聯、因她而死的人物,卻被曆史的灰塵重重覆蓋了。秋瑾以慷慨就義的方式,贏得了千古芳名。生命雖然短暫,卻綻放出了應有的光華。而這個人,其品性之高潔遠邁常人,以一種殉難的方式結束生命,尤見悲壯。但是,今天,能夠記住他的人,並不多。他就是清末山陰縣令李鍾嶽,當年正是他押送秋瑾赴刑。整整102年前,即1907年10月29日,李鍾嶽乘家人不備,在寓中懸梁自縊,年僅53歲。此時距秋瑾遇難隻有百餘日。他為什麽要義殉秋瑾?
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它的統治究竟對中國曆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是一個很難回答,但同樣又很難回避的問題。北京大學曆史學係主任張帆教授長期研究元史,他認為,元朝對中國曆史發展的影響,可以從大統一、專製的強化、製度的斷裂、經濟的波動這四方麵來看。
白先勇:在座的朋友們可能看過我一本小說《台北人》,《台北人》跟《父親與民國》雖然中間隔了五十年,一個是文學,一個是曆史,可是這兩者之間互相也有非常深的血緣關係。《台北人》後麵的曆史架構也就是《父親與民國》這一段曆史。
2023年3月8日晚19時,受全民閱讀研究中心邀請,中南大學教授孟澤蒞臨由湖南大學教務處主辦的嶽麓講壇,作了題為“一個先知者的冒犯——晚清另類士大夫郭嵩燾”的精彩講座。講座伊始,孟教授就指出晚清湖湘是一個人文炳蔚、英雄崛起的地域。其中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和胡林翼等人,更是出類拔萃,光彩照人,是“不一二睹”之大人物。就此,孟教授從郭嵩燾的生平入手,詳細剖析了郭嵩燾之 “冒犯”,最後總結了其超越性。
汪榮祖:“新清史”名不副實,“新清史”所謂“學術創新”,名不副實。質言之,是虛假的冒牌貨!沒有學術創新,“新清史”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他們表述的係列觀點,實屬陳詞濫調,是19世紀以來那些西方帝國主義包括日本帝國主義及其禦用學者論調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