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早晨》周而複這部龐大的四部曲小說,寫的是建國初期上海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曆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構思執筆到完稿經曆了27個春秋,龐大的結構、眾多的人物顯示了那一代作家駕馭大曆史的雄心。
《年輪》中的主人公經曆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過早地嚐到了生活的艱辛;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他們激揚過也失落過;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們熱血沸騰,也令他們迷茫無奈。他們有中國傳統的家庭親情,又有比親情更高、為朋友義不容辭的友情,還有陰差陽錯、充滿了悲劇色彩的愛情。當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時候,他們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已經逝去。但是,他們憑著堅忍不拔的意誌,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鮮血譜寫著一代人壯美的人生,刻畫出共和國同齡人的年輪。
《芙蓉鎮》小說描寫了1963—1979年間中國南方農村。當三年困難時期結束,農村經濟開始複蘇時,胡玉音在糧站主任穀燕山和大隊書記黎滿庚支持下,在鎮上擺起了米豆腐攤子,生意興隆。1964年春她用積攢的錢蓋了一 座樓屋,落成時正值“四清”開始,就被“政治闖將”李國香和“運動根子”王秋赦作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罪證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農”,丈夫黎桂桂自殺,黎滿庚撤職,穀燕山被停職反省。接著“文革”開始,胡玉音更飽受屈辱,絕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輕自踐而內心純潔正直的“右派”秦書田的同情,兩人結為“黑鬼夫妻”,秦書田因此被判勞改,胡玉音管製勞動。冬天一個夜晚,胡玉音分娩難產,穀燕山截車送她到醫院,剖腹產了個胖小子。三中全會後,胡玉音摘掉了“富農”帽子,秦書田摘掉了“右派”和“壞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鎮……作者古華,1942年生於湖南嘉禾一個小山村。1962年畢業於農業專科學校,當年冬開始發表作品。現客居加拿大。著有長篇小說《芙蓉鎮》,中篇小說集《浮屠嶺》、短篇小說集《爬滿青藤的木屋》等。《芙蓉鎮》,1981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
《駱駝祥子》講述: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京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鬱的生活氣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本書收錄《駱駝祥子》和《離婚》兩部長篇小說,均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人物性格鮮明,細節生動,再加之語言諷刺幽默,詼諧輕鬆,是不可多得的現代文學瑰寶。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隻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