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字所暗示的不同,稀土實際上並不罕見。 許多國家——包括澳大利亞——都富含這種對現代科技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稀土被用於製造從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到風力渦輪機、武器和醫療設備等各類產品。 盡管某些國家的礦藏豐富,但全球唯一的供應鏈核心仍是中國。 稀土並非稀缺,但至關重要。稀土由約17種元素組成,是關鍵礦產的一部分。在澳大利亞,有31種礦物被列為關鍵礦產,包括鋰、鎂和鋯。 稀土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磁性特性,這在日常科技和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中尤為關鍵。 據估算,中國稀土儲量約為4400萬噸,遠高於澳大利亞的570萬噸和美國的190萬噸。2024年全球稀土儲量約為1.1億噸,其中近一半在中國。巴西約2100萬噸,印度和澳大利亞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 盡管地殼中稀土元素豐富,但其分布零散,常與其他礦物混雜,因此大礦床難以開采,成本也高。 真正稀缺的其實是將稀土分離為可用於製造永磁體材料的複雜工藝。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地質學教授約翰·馬夫羅吉尼斯(John Mavrogenes)指出,僅看儲量並不能全麵反映商業可行性:“你必須做實地工作,看看能否開采、加工並投向市場。這是非常複雜的領域。” 儲量最大 加工領先 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稀土儲量,也在生產和加工上領先。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中國占全球稀土開采約70%,分離加工約90%,磁鐵製造約93%。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指出:“中國不僅開采稀土,還完成分離、金屬化和產品製造,包括最重要的磁鐵。德國和日本雖然具備生產磁鐵的技術,也製造磁鐵,但數量有限,因為從中國購買更便宜。” 澳大利亞礦業與勘探公司協會首席執行官沃倫·皮爾斯(Warren Pearce)稱,中國的主導地位是“壓倒性的”,他們掌握了所有技術、專業知識及設備。 “遠遠落後於中國” 稀土對製造從電動汽車到戰鬥機的各類產品至關重要。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指出,稀土開采本身未必是問題所在。 稀土可能含有放射性成分,提取關鍵礦物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專家認為,即使是水資源管理成效顯著的國家,也必須創新技術以滿足稀土加工的水資源需求。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說,這些因素讓許多國家在開發稀土儲量時猶豫:“礦石可能品位很高,但是否負擔得起開采成本?是否願意為此付出環境代價?” 中國之外,其他重要礦床位於美國山口礦(Mountain Pass)和澳大利亞西澳州的韋爾德山礦(Mount Weld),但大部分原礦隻是出口,國內加工有限。韋爾德山的礦石被濃縮成稀土氧化物,再送至馬來西亞進行分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分析稱,澳大利亞、巴西、南非、沙特、日本和越南都在推進稀土開采、加工及研發投資。澳大利亞的《關鍵礦產戰略》(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計劃從單純開采轉向精煉和加工。 皮爾斯表示,澳大利亞雖領先其他國家,但仍“遠遠落後於中國”。 本周,美國與澳大利亞簽署了曆史性稀土及關鍵礦產加工協議,有望加速相關項目。 皮爾斯表示:“中國在開發知識產權和技術方麵成效顯著,卻不願分享……在美資製造商和加工企業的支持下,我們有機會獲得技術和專業知識來實現實際生產。我們始終需要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稀土都是中國方麵在中文圈子裏瞎胡吹,才看上去這麽厲害。實際上,這東西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東西提煉簡單,提煉這東西汙染不小。所以說,隻要不怕汙染,美國明年就能基本上搞定。這個月,幾萬噸巴基斯坦稀土粗提物正在運往美國,大致上可以解燃眉之急了。
世間百態人情冷暖,萬般滋味皆是生活。
精心整理,實時速報,24小時全球動態,要聞簡報一刻不漏!
夜闌人靜時讀一篇深度好文,品味深刻意涵、感悟經典魅力、啟發思辨、認知升級。詩酒趁年華,不負好時光。
讀書、文化、品位、新知、鉤沉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文革期間,一億人受到不同形式的折磨和迫害,兩千萬人死於非命,兩代人被毀掉,國民經濟到達崩潰邊緣。每一個經曆文革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那個時代的記錄。
在海外,苦樂自知
金庸是華人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幾乎家喻戶曉。讀金庸小說的讀者,既有一般市民、工農大眾、青年學生,也有高級知識分子,甚至還有知名政治家。金庸小說為何能吸引那麽多讀者,奧秘何在?近來更有人出來批判金庸小說。本專輯收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網絡寫手對金庸小說的評論。涉及到的問題有:金庸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金庸小說反映的哲學思想、人生理念、民族共識、文化隱喻,以及它的語言、結構、敘事方式、豐富性和藝術性等等。喜愛和不喜愛金庸的讀者,都不妨看一看他們怎麽說的,然後作出自己的判斷。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紮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該書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這部作品在藝術風格是最能代表巴爾紮克的特點的作品之一。
與名字所暗示的不同,稀土實際上並不罕見。 許多國家——包括澳大利亞——都富含這種對現代科技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稀土被用於製造從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到風力渦輪機、武器和醫療設備等各類產品。 盡管某些國家的礦藏豐富,但全球唯一的供應鏈核心仍是中國。 稀土並非稀缺,但至關重要。稀土由約17種元素組成,是關鍵礦產的一部分。在澳大利亞,有31種礦物被列為關鍵礦產,包括鋰、鎂和鋯。 稀土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磁性特性,這在日常科技和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中尤為關鍵。 據估算,中國稀土儲量約為4400萬噸,遠高於澳大利亞的570萬噸和美國的190萬噸。2024年全球稀土儲量約為1.1億噸,其中近一半在中國。巴西約2100萬噸,印度和澳大利亞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 盡管地殼中稀土元素豐富,但其分布零散,常與其他礦物混雜,因此大礦床難以開采,成本也高。 真正稀缺的其實是將稀土分離為可用於製造永磁體材料的複雜工藝。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地質學教授約翰·馬夫羅吉尼斯(John Mavrogenes)指出,僅看儲量並不能全麵反映商業可行性:“你必須做實地工作,看看能否開采、加工並投向市場。這是非常複雜的領域。” 儲量最大 加工領先 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稀土儲量,也在生產和加工上領先。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中國占全球稀土開采約70%,分離加工約90%,磁鐵製造約93%。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指出:“中國不僅開采稀土,還完成分離、金屬化和產品製造,包括最重要的磁鐵。德國和日本雖然具備生產磁鐵的技術,也製造磁鐵,但數量有限,因為從中國購買更便宜。” 澳大利亞礦業與勘探公司協會首席執行官沃倫·皮爾斯(Warren Pearce)稱,中國的主導地位是“壓倒性的”,他們掌握了所有技術、專業知識及設備。 “遠遠落後於中國” 稀土對製造從電動汽車到戰鬥機的各類產品至關重要。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指出,稀土開采本身未必是問題所在。 稀土可能含有放射性成分,提取關鍵礦物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專家認為,即使是水資源管理成效顯著的國家,也必須創新技術以滿足稀土加工的水資源需求。 馬夫羅吉尼斯教授說,這些因素讓許多國家在開發稀土儲量時猶豫:“礦石可能品位很高,但是否負擔得起開采成本?是否願意為此付出環境代價?” 中國之外,其他重要礦床位於美國山口礦(Mountain Pass)和澳大利亞西澳州的韋爾德山礦(Mount Weld),但大部分原礦隻是出口,國內加工有限。韋爾德山的礦石被濃縮成稀土氧化物,再送至馬來西亞進行分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分析稱,澳大利亞、巴西、南非、沙特、日本和越南都在推進稀土開采、加工及研發投資。澳大利亞的《關鍵礦產戰略》(Critical Minerals Strategy)計劃從單純開采轉向精煉和加工。 皮爾斯表示,澳大利亞雖領先其他國家,但仍“遠遠落後於中國”。 本周,美國與澳大利亞簽署了曆史性稀土及關鍵礦產加工協議,有望加速相關項目。 皮爾斯表示:“中國在開發知識產權和技術方麵成效顯著,卻不願分享……在美資製造商和加工企業的支持下,我們有機會獲得技術和專業知識來實現實際生產。我們始終需要更強大的合作夥伴。”
稀土都是中國方麵在中文圈子裏瞎胡吹,才看上去這麽厲害。實際上,這東西世界上到處都有,這東西提煉簡單,提煉這東西汙染不小。所以說,隻要不怕汙染,美國明年就能基本上搞定。這個月,幾萬噸巴基斯坦稀土粗提物正在運往美國,大致上可以解燃眉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