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一步一腳印建設國家”北京施壓台灣APEC形象廣告停播


2004-11-17 16:59:38 by 華夏

中日潛艇事件是對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重大考驗 華夏

[adinfo] 70年代毛選擇了和美國攜手,是因為他認識到當時世界格局的變動。也就是說,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使得美中兩國選擇了和解。1972年,日中之間實現恢複邦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大背景的變化。在中日,中美恢複邦交正常化這個問題上,毛的戰略性決策是明知的和切實際的,由此給中國而帶來的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是共睹的。
今日的中日關係不同於10年,20,30年前。拿70年代初和現在作比較的話,中日兩國國內狀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在1972年還是文革期間,也就是常說的一窮二白,(共產黨由此在民間播種一些仇日情緒,也是國情的需要),而日本那時期,則剛結束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期。70年代初,日本自民黨的五派體製基本趨於完成。現今的自民黨的五派體製實際上已經有名無實,而中國則完成了第四帶領導人和 政權的和平交接。

中國國內的政治在70、80年代比較容易掌控。中國是由上而下的決 策體製,因此沒有反對派。在日本也有親中國的勢力,隻要 做些工作就可以了,中日關係的大局總有辦法控製。可是9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何順應這種變化,是對中日領導人的考驗。

進入90年代到如今,中國經曆了從鄧-江-胡,雖然體製沒有本質的變化,但由於改革開放帶來的信息化浪潮,由於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民間強烈反日情緒開始有些不容易控製。保釣,亞洲杯,趙薇,浙大等等事例,我想信中國領導人也開始意識到這種過渡的反日情緒將會影 響中國未來的利益。

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以後,曾慶紅是首位接見國外記者訪問的官員,而且是日本記者。這是偶然嗎?顯然不是。這是在表明新一屆領導人在……(此處有亂碼)更合理,更務實的思考和作風。這也是中國想要成為世界強國的長期國策─ 韜光養晦,對外營造和平的外交關,對內致力於維持國內的穩定。

對於半個多世紀之前的那場戰爭,以及中日之間綿延一個多世紀的糾葛,想用一個簡單的單詞─道歉,來蓋棺定論,顯然是不可能的。 如何解開這場世代恩怨的死結?……(此處有亂碼)

潛艇事件隻是中日未來長期和平共處中的一個小插曲,我以為,未來世界的衝突將是東西文化和宗教的衝突,中,美的衝突。中日世世代 代友好下去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站得高一點來看,中日關係在未來曆史上存在多種選擇的可能。 一是日本加深與美國結盟,提防和對付中國;二是不即不離,互相猜疑,暗施冷箭;三是中日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及東亞、 東南亞的繁榮。第二種狀態其實是一種過渡,不是滑到第一條路,就是進到第三條路。究竟何者對中國更為有利,是不言而喻的。 江澤民提出中日友好是“惟一正確的選擇”,可謂切中曆史機樞。(1)"。

中國正在向一個負責的大國邁進,新時期,新格局,需要新思維, 新思想,我堅信中國新的一代領導人能夠拿出智慧和勇氣圓滿解決這一糾紛,為解開這個死結做出我們的一份。

我也同時列舉一下我的有關的政治傾向,供大家批判:

1)潛艇事件,假如日本所claimd屬實,中國政府應該作出適當的道歉。

2)日本侵華,日本應在根本上對那場侵略戰爭作出反省,道歉隻是個結果,不是我們的目的。

3)台獨:堅決反對。

4)武統:堅決反對。

5)抵製日貨:不反對,也不讚成。個人覺得意義不大。

最後引甘地一段話:(2)“人作為動物是殘暴的,而作為精神存在是非暴力的, 他一旦在精神上覺醒就不能夠再使用暴力。”

他又說:“非暴力行為的第一個原則是不參與任何羞辱人的事情。"

1,2,參考了人民日報評論部馬立誠的《對日關係新思維─中日民間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