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紐約時報:DeepSeek的成功是中國教育的勝利嗎


2025-02-10 01:59:31 by ajaychen_2024

裁撤美國教育部!從拿掉男廁衛生巾開始

後沙月光後沙月光官方賬號
9小時前
在特朗普的支持下,馬斯克正帶領著他的小將們在美國聯邦各個政府機構內橫衝直撞。
繼美國國際開發署被摘牌之後,小將們又占領了教育部大樓。

2月7日,來自加州的眾議員瑪克辛·沃特斯帶著十餘名民主黨議員和記者來到教育部大樓。
一名光頭佬將他們擋在了門外,眾人不停地問:你是誰?
他隻是說自己是“為教育部工作”。

在一番激烈爭吵後,沃特斯隻好在門口開了個新聞發布會,譴責對方(馬斯克)公然踐踏國會監督權。後麵的女議員似乎還哭了。

教育部存留問題,成了美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的共同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們關心的不是美日關係,而是教育部。

特朗普斬釘截鐵地表示了對馬斯克的支持。

他說,“他們(教育部)不愛我們的國家,我希望美國擁有良好的教育。中國就做得很好。在40個國家的教育排名中,美國倒數第一,但是人均教育成本卻排名第一”。

他希望能花費更少的錢,擁有更好的教育。

據CCTV報道,在2月4日,特朗普政府就已開始起草行政命令,啟動了裁撤美國教育部的程序。

但教育部作為一個聯邦機構,特朗普想要在任期之內裁撤它,按照正常秩序幾乎是不可能之事。

辯論一年、兩院投票一年、走完程序一年,再扯皮一年……換總統了。
馬斯克這幫小將們卻能幹成這事。

出生小狗不怕虎!他們現在就是先斬後奏。

國際開發署在1999年就已“獨立”,成了美國政府對外搞顏色革命的“白手套”總部。
教育部則是正兒八經的聯邦機構,1979年由吉米·卡特總統設立,1980年正式運作。
它就管兩件事:錢和法規。其它繼續由各州管理(體現州權,憲法並沒有賦予聯邦教育權)

美國教育部日前擁有約4000名員工,年預算約680億美元,覆蓋近十萬所公立學校和三萬所私立學校的5000萬名學生。

如果說因為教育部成立時間晚,就有裁撤理由,那麽,二戰之後成立的國防部、CIA是否也要裁撤?
真正的問題不是教育部是否應當存在,而是它的政策正在破壞美國的教育質量,浪費了美國的教育資金。
美國教育部對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直接刺激是全力推行校園LGBT教育,男廁所必須免費提供衛生巾和衛生棉條,則是刺激的頂點。

2023年,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簽署法令,要求全州在4至12年級學生洗手間裏,免費提供大姨媽用品,包括男廁所。2024年1月1日生效。

當時特朗業就炸了,說民主黨這幫人瘋了。馬斯克在X大叫:救命啊!
Meta、穀歌、蘋果和亞馬遜等“進步價值觀堡壘”早就在辦公樓裏這麽幹了,以投拜登所好。
之前加州、華盛頓、俄勒岡、紐約、弗吉尼亞、伊利諾伊等州也要求學校男廁所提供大姨媽用品。
明尼蘇達州不僅將其變成法律,還將手伸向了小學生。鬧劇的根子就在教育部,因為教育部管著錢和政策,而LGBT進校園,就是它們的政策。
如果一個州拒絕配合將衛生巾放進男廁所,那麽,它將失去經費。
如果一個州願意配合,那麽,它不僅能得到經費,還能得到更多。

2023年9月,特朗普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炮轟教育部,“我將在新一屆政府上任初期,就關閉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教育部”。

馬斯克則跟教育部有私人恩怨,他的兒子就是在讀書期間被LBGT教育洗腦,導致性別認知錯亂,變成了“女兒”。他等報仇雪恨的機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美國教育部最大的業績是推行了校內LGBT和快樂教育。
說白了就是公器私用,少數人利用手中擁有的分配資源權力,強行在校園裏推行自己所謂的“進步價值觀”。根本不在乎大多數美國人民能不能接受?

2022年3月,紐約一名“心理女性”大叔要進入女廁所,遭到守在門口的一位母親的阻止。雙方在廁所門口發生了激烈爭吵,由於女人越聚越多,這名“心理女性”在眾人唾罵之下,才不得不離開。“心理女性”男女廁所隨便進,是奧巴馬的成就,推手就是教育部。

美國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允許跨性別者自由選擇使用哪種廁所。很多學校不願意,但教育部就卡它們的經費,隻到它們廁所驗收合格。

拜登上來後,教育部變本加厲,還允許男生(心理女性)參加學校女子體育比賽。
伊利諾伊州就很懂事,它製定教科書,專門講LGBT曆史,深挖美國曆史上的“同性戀鬥士”,鼓勵孩子們向其學習,把LGBT人士搞得比獨立戰爭先賢們還要偉大。

僅僅5年,美國青少年認定自己是跨性別者的數量就增加了一倍(約30萬人),18歲以上為130萬人
所以,教育部就要求各校要跟上大好形勢,在男廁所裏提供大姨媽用品。

它們用教育經費向芬蘭Vuokkoset公司采購男用衛生棉條,價格比女用的貴三到五倍。

2023年,美國女權團體痛罵這是對女性的侮辱。
但美國教育部一些人為了做成這筆生意,又花錢請了美國科研機構研究跨性別者是否有大姨媽?

結論是:跨性別男性在進行激素治療時,會經曆大姨媽周期,93%的跨性別男性曾有過相關焦慮。

這是昧著良心的科學結論,這不就是反動學術權威嗎?

美國教育部將性別概念變成了:有大姨媽的不一定是女性;沒有大姨媽的不一定是男性。

《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還為教育部叫好,稱讚這體現了“包容性”。

今年初,美國媒體爆料,僅俄勒岡州各公立學校男廁所為了配置免費衛生巾和衛生棉條,一年要至少耗資560萬美元的教育經費。但這些大姨媽用品在男廁所的命運如何?除了少數變態會真的用在自己身上。絕大多數被人順走賣掉,還有就被人連機器一起扔進馬桶。

本來為女學生提供免費大姨媽用品是件好事,結果卻成了夾帶LGBT私貨的鬧劇。

去年,民主黨挑選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沃爾茲跟哈裏斯搭檔參加美國大選,他全力推動為男廁所提供衛生巾一事,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MAGA給他起的外號就叫“衛生棉條蒂姆”(Tampon Tim)

美國網友大選期間還呼籲“衛生棉條蒂姆”出來教教大家,他平時是怎麽使用衛生棉條的?

如果不是特朗普贏得大選,哈裏斯將簽署命令,要求美國所有學校國廁所都要提供大姨媽用品。

所以說,男廁所裏的大姨媽用品,不僅僅 美國教育部有人從中拿回扣的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特朗普出任總統後,Meta公司首席執行官紮克伯克立刻宣布,他已命令下屬移走男廁中的所有衛生棉條,這就是他的“堅定的價值觀”

而緊跟拜登政府要求在男廁所裏提供大姨媽用品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現在不知道怎麽辦?
男孩,女孩,認知分明,有什麽不好嗎?

美國教育部卻將大量經費投入到校園LGBT推廣之中,用這些錢拿去改善美國中小學營養午餐不香嗎?但這幫人不這麽看,因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它們還在掙紮。

據《紐約郵報》1月31日報道,心理女性們(Meta員工)在抗議將衛生棉條從男廁所移除,它們還要發動全國性的抗議。它們及背後的支持者,絕不會善罷甘休,消停4年,這股妖風可能來得更猛。
有人說,特朗普和馬斯克在拯救美國,會讓美國變得強大。

怎麽可能,他們四年忙完,政策就斷線了,更何況美聯儲還穩如泰山。

不過,即便是對手,我們也不想看到這麽惡心的對手。

馬斯克和小將們還要掃蕩國防部、財政部、國土安全部……

衛生巾事小,背後利益鏈事大。

不知道這會斷了多少人的財路?

冤家四起,千夫所指,馬斯克最好還是小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