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內塔尼亞胡:巴勒斯坦人可去沙特領土上建國
2025-02-07 11:39:32 by 肚皮舞
走過歲月 發表評論於 2025-02-07 09:43:46
-----------------給你貼篇國內的貼子吧
關於這塊土地是誰的,誰最先在這片土地生活,關於這一問題有很多書籍和大量文獻資料,內外網上都有。但可惜這些人選擇無視或忽略這些內容。因此,我想花一些時間整理一些資料,給這些人做一次補課。關於當前名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聲稱自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考古學證明,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是腓尼基人,而“巴勒斯坦”一詞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
在公元前20到公元前15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從兩河流域來到迦南(即現在的巴勒斯坦),後又流亡至埃及,並被埃及法老迫害。公元前13世紀,摩西帶領猶太人脫離埃及,返回迦南,這一事件被稱為“出埃及記”。之後,曆代猶太領袖在迦南地區擴張領土,在公元前11世紀,猶太領袖大衛擊敗了當時統治耶路撒冷的菲利斯人,建立了古代以色列王國,將首都定在耶路撒冷。
然而,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占領了耶路撒冷,焚毀了聖殿,並擄走了數千名猶太精英人士囚禁在巴比倫。幾十年後,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今伊朗)的居魯士大帝擊敗了巴比倫王國,解放了猶太人,他們返回耶路撒冷並重建了聖殿。到了公元前66年,羅馬人占領了耶路撒冷以及整個迦南地區,將其變為羅馬省,並將其改名為巴勒斯坦,在羅馬人統治期間,猶太人進行了激烈的反抗。公元130年,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下令將猶太人驅逐出耶路撒冷,在原來的耶路撒冷遺址上建立了羅馬新城。從此,猶太人開始四處流亡至世界各地。
時間流轉,直到公元638年,阿拉伯人才占領了耶路撒冷,成為這片土地的統治者。但此後,該地發生了許多曆史事件,如十字軍東征、阿拉伯領袖薩拉丁的反擊、花剌子模王朝的統治以及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的崛起等。阿拉伯人在這一地區統治了一千多年,並與當地人民不斷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巴勒斯坦人。直到1517年,奧斯曼帝國占領該地區。雖然該帝國接受了伊斯蘭教信仰,但他們是突厥人,而不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稱他們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那段時間為“突厥桎梏”。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已經有很多流亡的猶太人返回到這裏,通過購買土地和建立農場來定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戰敗,土崩瓦解,英國接管了巴勒斯坦地區,成為托管國。直到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其托管權交給了聯合國,聯合國考慮到這片土地上同時居住著120萬阿拉伯人(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巴勒斯坦人)和60多萬猶太人。基於這個現實,進行了巴以分治。
綜上所述,對於這片土地來說,自猶太人建立國家以來,曆經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帝國、拜占庭、阿拉伯帝國、十字軍、薩拉丁、蒙古、奧斯曼土耳其、英國等許多統治者,所以現在很多人這塊地方就是巴勒斯坦人獨有的,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所謂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之間的區別,在於統治時間更早的一方和統治時間更長的一方。
然而,兩方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從數量上來看,後來的巴勒斯坦人是絕大多數。盡管猶太人在某一段時間並非這片土地的主人,但仍有一些猶太家族一直居住在這裏,並未全部離開。由於戰爭等原因,人口數量不斷波動,有時隻占總人口的1.7%,大多數情況下保持在10%左右。1851年,奧斯曼帝國統治時進行了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耶路撒冷的約2萬人口中,猶太人約有5000多人,占比大約是22%。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從曆史的角度看,巴勒斯坦這片土地並不屬於某個特定民族獨有。有關猶太人是二戰時5000多個猶太乞丐乘船來到巴勒斯坦,祈求巴勒斯坦人收留,最後上演了農夫與蛇的故事,以色列人鳩占鵲巢搶奪了巴勒斯坦人土地的說法是完全扯淡,掩蓋了關鍵事實的謊言。
無論是從曆史的角度,還是根據1947年實際控製區(國際法中關於主權認定的重要條件),猶太人在如今的土地上建立以色列國完全合理合法,並沒有任何不當之處。相反,是阿拉伯人在曆史長河中表現出的失敗。
接下來,我想談一下巴以分治的起因。近代以來,國家的民族主義興起,猶太人由於曆史上亡國的痛苦,對建立民族國家的願望更加強烈,猶太複國主義逐漸興起。1897年,猶太複國主義者在瑞士召開了大會,通過了複國綱領,將建國地點選在了他們祖先曾居住的地方,即耶路撒冷。隨後,猶太複國主義在歐洲不斷發展,各國都不得不重視。在一戰期間,英國意識到了猶太複國主義的力量(猶太人富有,代表跨國組織),於是在1917年發表了《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民族家園”(而不是國家),因為這塊土地之前是土耳其的,英國在一戰中打敗土耳其統治了這裏,所以隻能支持猶太人在這裏安家。於是,大批猶太人隨之而來,加劇了他們與當地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
1936年4月,阿拉伯人發動了“大起義”,襲擊猶太人和英國人。猶太人也進行了武裝反擊。英國人意識到這種情況無法持續下去,於是在1937年7月提出了分治方案(即皮爾調查報告),將土地一分為二,一部分給予猶太人複國,另一部分給予“阿拉伯國”,同時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繼續由英國托管統治。當時給阿拉伯人是整個土地的80%,給猶太人的隻有20%,但是阿拉伯人覺得80%的土地沙漠較多不想要。
而猶太人接受了這一方案,但阿拉伯人要獨占這一地方,趕走猶太人,所以堅決反對,因此該方案最終未能實施。英國曾經想甩掉這個燙手山芋,想送給約旦讓他們合並,但是約旦考慮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不同,以及約旦河西河很多地方都是沙漠,所以也沒有要。約旦在一段時期裏,世界叫他為外約旦,之前在英國和土耳其統治時期是連在一起的,巴勒斯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隻是一個地區名稱。
二戰之後,國際建立了新秩序,英國將這個燙手山芋扔給了聯合國。此後就是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討論處理巴以問題,當時加入聯合國的60多個國家投票,其中,美國、蘇聯等33票讚成,英國、中國(國民政府)10票棄權,阿拉伯等13票反對,通過了181號決議。以色列遵守181號決議在1948年按照劃分的土地建國,迅速得到了世界多數國家的承認,但是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以色列國,並且主動挑事,發起了對以色列的侵略,巴以之間發生了五次中東戰爭,每次以色列都打贏了戰爭,在勝利中占領了一部分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使巴勒斯坦不斷縮小,而以色列則增大。
可事實上,巴以衝突的紛爭和曆史背景源遠流長,再加上宗教因素的強烈影響,很難清晰地解釋。要解決巴以衝突,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再糾纏於曆史。回到現實,關注現實,讓巴以兩個民族共處,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國共存,不允許任何一方驅逐另一方,也不允許吞並對方。遺憾的是,在中文輿論場上,存在著許多人對巴以衝突持無知熱情和嗜血衝動的態度,這種人非常之多。深陷互聯網繭房的人們很多都站在認知和人性對立的立場上。對於戰爭、曆史,以及對於是非問題,他們既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也無法進行真正獨立的思考。他們成為了重複口號式的哈批,隻是簡單地接受別人的觀點,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以上就是以色列為何在中東巴勒斯坦地區複國的曆史原因和背景,並不是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土地建國,這是一種謊言和謬論,以色列複國有曆史依據,以及土地契約,還有聯合國決議,國際法理依據等,總之以色列在中東複國是合法的正義之舉,後麵中東國家五次入侵以色列,對以色列圍攻要將他從地圖上抹去是非法的戰爭,是站不住腳的。以色列當初的複國和建國時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我方是堅決支持以色列的,說以色列是正義的複國,反對中東七國對以色列的侵略,支持以色列反擊侵略。大家可以去看1948年的新華社報道和人民日報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