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習近平自己就是受害者 中國不能抹去文革十年


2023-05-19 21:29:12 by Paenia1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科技、建設成就
1966年8月16日,第一輛“東方紅665”軍用越野載重車下線。



196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批1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製成。



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核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到1966年以前,我國先後與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聯邦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等國家的廠商簽訂石油、化工等技術設備引進合同84項,總成交額為2.8億美元。



1967年1月5日,中國石油產品達到自給自足,勘、采、煉技術達到世界前列。



1967年1月16日,中國第一台載重150噸中型平板車下線。



1967年1月,“和平二號”固體燃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1967年9月29日,中國第一代自行研製的岸艦導彈發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8月21日,中國宣布擊中在中國領空飛行的數架美國飛機。



1967年9月5日,中國政府和坦桑尼亞、讚比亞兩國政府簽訂修建坦讚鐵路的協定。



1967年7月26日,中國第一台100噸礦山鐵路自翻車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5日,中國第一台晶體管大型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台自動化立體攝影機研製成功。



1967年11月29日,中國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安裝調試成功。



1968年1月8日,我國自行研究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輪"東風"號建成。



1968年9月3日,中國研製成第一批液壓傳動內燃機車。



1968年11月20日,萬噸遠洋巨輪“高陽”號下水。



1968年12月22日,知識青年開始全麵上山下鄉。知青流入的地區人均產出更快增長,知青流出的地區人均產出顯著負增,1978年以後逐漸停止。



1968年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長江大橋全麵建成通車。



1969年2月21日,周恩來宣布中國成為世界上即沒有內債也沒有外債的強大的、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1969年4月2日,第一艘萬噸油輪大慶27號下水。



1969年5月5日,中國研製成具有獨特療效的抗菌素“慶大黴素”。



1969年6月13日,決定在上海、天津、大連6個船廠新建8個萬噸級船台。



1969年9月13日,丹江變電工程提前完成。



1969年9月23日,首次地下核試驗成功。



1969年9月30日,北京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投產。



1969年9月30日,中國第一台十二萬五千千瓦雙水內冷氣輪發電機組建成。



1969年10月1日,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401線建成通車。



1969年10月3日,中國第一台5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誕生。



1969年10月4日,中國第一座旋轉氧氣轉爐投入生產。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集成電路數字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69年,我國第一條308軸承自動生產線建成。



1970年1月30日,中國研製的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1號衛星發射升空。中國成為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1970年5月,新汴河工程完工,徹底解決了困擾豫東、皖北、蘇北20000多平方公裏的防洪排澇問題。



1970年8月,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啟動。



到1980年運10成功首飛,中國成為第五個研製出100噸級大型客機的國家。80年代中期被下馬,之後數十年中國大飛機發展裹足不前。



1970年10月16日,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新疆哈密礦務局霜天煤礦投產。



1970年12月25日,葛洲壩開工建設,1988年12月全部竣工。



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研製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0年,中國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時操作係統和標準匯編語言的計算機441B/III型機研製成功。



1971年3月3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實踐一號”。



1971年5月15日,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數控機床誕生。



1971年4月14日,毛澤東決定由周恩來總理會見應邀來訪的加拿大、美國等乒乓球代表團,並發表重要講話,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來訪,大大推動中美關係和解。



1971年6月27日,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1971年9月10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1年10月25日,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複。



1971年12月,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交付使用。



1972年2月5日,經毛澤東、周恩來批準,決定從國外進口四套化纖新技術成套設備,兩套化肥設備。



1972年2月21日,毛澤東會見尼克鬆。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



1972年3月14日,中英建交。



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在武漢鋼鐵公司建設從聯邦德國、日本進口一米七軋機。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



1972年9月,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曆時4個多月。



1972年11月8日,屠呦呦帶領中國科研團隊全球首次成功發現並提取抗瘧單體“青蒿素”。



1973年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成為全球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1972年11月7日,國家計委報送《關於進口成套化工設備的請示報告》,涉及23套化工設備約需6億美元。毛澤東批示要求計劃委員會采取一個一體化的更大規模的進口方案。



到1973年1月5日, 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交《關於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 建議利用西方處於經濟危機, 引進設備對我有利的時機,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引進項目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氣輪機工廠等,這個方案被稱為“四三方案”。在此方案基礎上, 又陸續追加了一批項目。



到1977年我國與西方國家談成222個進口項目, 計劃進口總額達到51.4億美元。“四三方案”中用於解決吃、穿、用問題的化肥、化纖和烷基苯項目,占全部引進項目26個中的18個,大量的滌綸、腈綸等合成纖維紡織品和塑料製品解決了中國的服裝、鞋帽供應問題。



到1984年中國取消了布票。“四三方案”之外,同期還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技術有:從美國康寧公司引進彩色顯像管成套生產技術項目;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西方等購買新舊船舶,擴建遠洋船隊;購買英國三叉戟飛機;從蘇聯進口伊爾—62遠程寬體客機、米—6、米—8直升機,進口火電機組建成當時亞洲最大的火電廠遼寧清河電廠等。



1972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輛載重可達300噸的大平板車問世。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3月20日,部分企業和縣社試辦出口工業品專廠、專車間、出口農副土特產生產基地。



1973年4月10日,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1973年5月4日,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1973年,西方國家成為主要貿易合作夥伴。



1973年5月5日,陳雲聽取外貿部周化民等匯報時說: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的外貿,對蘇聯、東歐這些國家占了75%,對資本主義國家隻占25%。現在正好是倒了一個個兒。



1973年6月29日,毛澤東接見美國銀行家洛克菲勒時說:通過兩國銀行來推動兩國貿易的發展,這是一個有效的渠道。



1973年7月16日,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立。



1973年8月5日,國務院召開會議製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幹規定》。這是中國第一部環境保護的綜合性法規。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9月3日,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1973年11月8日,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



1973年12月,一機部和鐵道部共同組織軸承考察組,赴日本精工和光洋軸承公司考察鐵路軸承。



1973年12月20日,中國航空線已開辟到80多條,連接全國70多個城市,與100多個外國航空公司建立業務往來。



1973年12月26日,同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150多個,其中50多個國家同中國簽訂了貿易協議。



1973年,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1月19日,我國在西沙群島進行自衛還擊,取得勝利。



1974年1月30日,國務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汙染。



1974年2月17日,勝利油田創年鑽井進尺150105米的全國石油鑽井最高紀錄。



1974年2月24日,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建成。



1974年3月30日,地熱發電站在河北懷淶建成。



1974年4月2日,中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的浮船塢“黃山號”建成。



1974年4月31日,中國第一台醫用電子感應加速器研製成功。



1974年5月4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遠洋貨輪“風慶”號試航成功。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在天津附近的濱海地區建立。



1974年7月17日,中國冬小麥產區推廣優良品種,占全國小麥播種麵積的80%以上。



1974年8月9日,傘式太陽爐研製成功。



1974年9月12日,中國第一個5萬噸級碼頭建成。



1974年9月29日,勝利油田在山東渤海灣地區建立。



1974年10月3日,中國最大豎井鑽井研製成功。



1974年12月27日,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個計算機機型先後研製成功。



1975年,中國登山隊成功測定珠峰海拔高度為8848.13米。



1975年1月15日,中國紅麻、黃麻實現自給自足。



1975年2月3日,景山發電廠首次應用電子計算機控製10萬千瓦燃煤氣輪發電機組成功。



1975年3月29日,高能加速器研製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1975年5月30日,中國第一次發現古生界地層油田。



1975年7月5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建成。



1975年7月8日,秦皇島至北京輸油管道建成。



1975年8月,一機部決定引進斯貝發動機軸承製造技術。



1975年10月7日,由科學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秈型雜交水稻通過鑒定,經過推廣後一般提高產量20%。



1975年10月27日,中國成功進行一次核試驗。



1975年11月2日,毛澤東在談到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時,認為是“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文化大革命犯了兩個錯誤,一、打倒一切,二、全麵內戰”。他說:“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



1975年11月17日,中國原鹽豐收,創曆史最好水平。



1975年11月26日,用"長征2號"運輸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地球衛星。



1975年下半年,連續發射成功了3顆人造衛星。



1975年,中國農業連續13年全麵豐收。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等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6年3月13日,大型火力發電廠—萊蕪電廠投入生產。



1976年3月22日,郵電部門發展傳真通訊技術。



1976年4月21日,京滬杭載波電纜投產。



1976年4月24日,6011米超深井打成。



1976年5月12日,郵電職工建成全國微波通信幹線。



1976年6月6日,第一座現代化10萬噸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1976年7月6日,人工培植的小黑麥在中國西南、西北、華北推廣。



1976年7月6日,滇藏公路建成通車。



1976年7月23日,沿海鐵路幹線津滬複線工程提前接軌。



1976年8月23日,第一艘五萬噸級遠洋油輪“西湖號”在大連下水。



1976年10月5日,現代化化纖聯合企業,福建維尼綸廠建成。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決定。



1976年12月11日,高速大型通用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1976年,上海中華造船廠簽訂新中國首個出口船訂單。1976年,哈爾濱軸承廠建成了耐高溫(M50鋼)軸承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