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馬斯克可能真覺得,造車沒意思了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漲保田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5:51:00
必須靠忽悠呀,外星移民火箭,但凡接地的都沒挑戰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5:38:37
電車技術角度講,特斯拉已經過時,中國的品牌在幾個關鍵部分遠遠領先。
電池技術目前寧德出了充電10分鍾充滿,可以跑800公裏的電池,而且發展了一種理論上不可能著火的新電池。
華為的駕駛控製軟件目前幾乎所有歐洲知名品牌的電動版都買了,去年豐田也買了。
今年的中國車展上歐美評車大家組團去中國,是第一次,事後都成為中吹,認為電動車領域特斯拉落後太多,尤其是控製軟件。還不提特斯拉的價格比中國同檔次的貴一倍以上。
今年回北京沒少打滴滴,幾乎都是電動車,十萬美元,開車的師傅說做滴滴是不會用自己的車的,從公司租一輛這種10人民幣的電動車就是了,很便宜,本來也就是掙多餘的錢,而不是靠滴滴養活。
國內品牌有一個北京牌,據說是專門為出租和滴滴設計的,非常便宜。
因此美國在電動車領域基本沒有機會了,僅僅是靠關稅保護可以獲得美國市場,但無法打入世界。如今非洲的汽車基本都是中國品牌,中國也給他們建立充電樁,畢竟太陽能資源豐富。非洲有10億人,哪怕隻有1%的中產階層,也是一千萬的汽車市場規模,因為這個市場基本還沒有開發,從零開始。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會繼續領先很多年。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3:51:00
現在可以布局特斯拉的上遊,馬斯克為了自己的一萬億會拚命,砸鍋賣鐵也會購買配件,就像買日本南韓的電池,看好晶片機械手產業。
畢納到拉猛琴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2:04:38
造車,但賣不出計劃中的大餅那麽多,

隻好換個大餅另外畫,原來那個大餅就扔垃圾桶好了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44:31
十年前我也覺得是騙局,但是現在這個目標越來越接近現實。我相信未來世界的主角是矽基生命,現在就是矽基生命的寒武紀時刻的前夜。人類會消亡,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將深植於矽基生命的基因(芯片)延續下去。
殺豬小哥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34:00
一樓那個青蛙怎麽什麽屎都舔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30:17
都太高看馬斯克了。他的才幹隻在於識別風口(和大忽悠)。他本人沒有任何技術發明,作為特斯拉的第4任CEO,電車也不是他發明的。他的AI大模型grok,抄的也是OpenAI的ChatGPT,他的機器人也是隨大流,Boston Dynamic的機器人也早就有了。

ChatGPT是一些OpenAI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錯了再試,通過N次計算,硬試出來的。三年之前,有幾個人聽說過OpenAI?

指望某個名人能帶我們走上科技的巔峰,都是幻想。
Yummy2000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28:19
火星計劃, 馬斯克的子女都說騙人的。

。。。。。。。。。。。。。。。。。。。。。。。。。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24:15馬斯克的最終目的是在火星上建立人類文明。早期的賣車、機器人、星鏈、火箭都是為此目進行的積累財富和前期技術儲備。人形機器的工業化意義巨大,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為人工作,而是取代人生產足夠的數據,現在大模型的瓶頸一個是電力,另一個就是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源。未來由人性機器人生產的數據就是現金流和在火星複製文明的基礎。
低智商豬頭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1:24:15
馬斯克的最終目的是在火星上建立人類文明。早期的賣車、機器人、星鏈、火箭都是為此目進行的積累財富和前期技術儲備。人形機器的工業化意義巨大,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為人工作,而是取代人生產足夠的數據,現在大模型的瓶頸一個是電力,另一個就是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源。未來由人性機器人生產的數據就是現金流和在火星複製文明的基礎。
非否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0:31:17
Fool me again, shame on me.
TSLA holders, it will be too late when fools run out
cfol2012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0:17:00
其實機器人Tesla也不會永遠占優勢, 將來也可能象電動車一樣?
ZGBD01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10:03:00
樓下,難道不可以 學中國的彎道超車哈哈。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9:54:55
AI與機器人的結合使其關鍵。任何公司如果可以再這方麵產生突破,那將是未來全球第一得公司。
吃才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9:53:00
FSD真是好用
Yummy2000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9:52:35
toyota的混動,現在市場追捧。所有的車企,都有自己EV產品線了。
Yummy2000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9:50:49
馬斯克一條到晚玩虛頭,就是保住股價。 現在的電動車產業,不是以前了,競爭太激烈了。

所謂的自動駕駛, 遙遙無期。 而且看過很多視頻,tesla的自動駕駛,問題很多,最近幾年不可能上路。

Amazon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也開始測試了,效果不差。
保深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9:45:39
那當然, 吹牛騙錢最有意思!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5-11-08 08:59:00
換賽道吧,這個賽道中國已經領先了。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18, 共18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