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共軍最新航母被看扁?美退將:戰力不及"美軍50年老航母"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9:51:12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9:27:33
F35上了福特號哪天,偉大的川總會高興得流淚,城裏的倭寇會裸奔
--------------
五毛為啥都這麽在意F35上福特號呢?F-35C上不了福特號,美海軍早已公布原因:
福特號的後勤係統不適合F-35C的部署。因為當福特號於2005年開始建造時,福特級的艦體設計與內部配置已經定案,而美軍對F-35的實際後勤需求仍屬未知。這一時間差造成的實質影響就是福特號沒有F-35C專屬需要的維修設備、隱形塗層維護空間、隱形戰機實時數據傳輸網!最關鍵的,F-35C采用鋰電池啟動係統,而鋰電池受損可能自燃,這就需要特別的收容與滅火係統,這些在福特號建造階段還無法預先設計,所以需要另外改造!
而今年剛下水,明年正式服役的福特級2號艦-肯尼迪號就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融入了F-35C的後勤支援能力!根據亨廷頓英格斯造船廠(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的說法,肯尼迪號的機庫甲板、維修間、資料管理室及電力分配係統,都已預留並整合支援F-35C的相關基礎設施。
例如,肯尼迪號的機庫空間在規劃階段就考慮了F-35的隱形塗層維護需求,設置了密閉式塗裝維修區,可進行除鹽與塗料補修的作業。同時肯尼迪號也設置新的數據處理中心,可安全接收、儲存與分發F-35的任務數據,該係統兼容F-35C專用的維護支援係統(ODIN,操作數據整合網路,用以計算F-35C主要設備的零件狀態、維修紀錄、耗材更換時間)。這些改進讓肯尼迪號成為美軍第一艘自建造起就完整支援F-35C的航空母艦!
最後再強調一遍,五毛們集體排隊哭著喊著F35上不了福特號的原因是美國的電磁彈射係統推力不夠無法彈射F35,而中國的就可以彈射殲35。哈哈,真是讓人笑掉大牙!F-35C早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陸地電磁彈射器的實驗,證明電磁彈射可以完全可以彈射F-35C,並沒有推力不夠的問題。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9:27:33
F35上了福特號哪天,偉大的川總會高興得流淚,城裏的倭寇會裸奔
沒上之前,還是在用跑車上下班,瞎BB自以為是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54:30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52:26
美軍福特號的電磁彈射的設計指標是彈射四千幾百次才需要維修,但實際上入列後隻能達到68次,經過兩年調整後如今可以達到160次左右。
------------
本城最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騙子就是這位恬不知恥的西岸-影。拜托你去美國海軍的官方網站上去查查好嗎?人家清清楚楚的告訴你,福特號(CVN-78)在2017年到2022財年總共進行了10826架次固定翼艦載機的起降,2023財年進行了9266架次固定翼艦載機的起降,如果福特號電磁彈射還存在問題,它是如何做到一年起降9266架次固定翼艦載機的?這還是它在2024年正式值班服役之前的統計數據。如果像你這麽胡說八道,美國政府敢把它派到地中海、波羅的海和委內瑞拉旁邊的危險之地嗎?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38:07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3:43:57
我也看過報道,福建艦本來設計的是蒸汽彈射。為了研發蒸汽彈射,土共本來已經花了幾十個億,有十幾萬人參與其中。本來已經研製成功準備上福建艦,沒想到馬偉明率領他的團隊花了很少的錢就解決了直流電磁彈射問題。所以才對福建艦做了修改使用了電磁彈射。
這裏我不得不佩服海軍有關負責人,敢於下這麽大決心去嚐試新事物,願意冒這麽大的風險
--------------
你搞錯了,正是因為蒸汽彈射這條路走不通(能上艦的蒸汽彈射器中國死活都搞不出來),為了能讓重型雙發戰鬥機和空中預警機上艦,才逼得中國另辟捷徑走電磁彈射這條路,否則中國絕無可能選用這種高耗油高風險損管的彈射方案(為了達到電磁彈射所需的極高的瞬時電流峰值,不得不另外搭載兩台巨大的柴油發電機和1萬8千噸巨量柴油!)。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23:55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32:23
@theriver 說中國沒有蒸汽彈射器的,去看看這個。遼寧興城就有兩條彈射試驗跑道
----------
五毛還是別再跑出來丟人現眼了好嗎?你對中國軍工的技術發展水平的認知簡直就像文盲一樣。有兩條試驗跑到就叫攻克難關啦?中國的核聚變還有N個實驗反應堆呢,搞不出來就是搞不出來好嗎!
清泉出山濁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22:56
知扁而後勇,中國的航母還是在起步階段,要和美軍比,起碼還要造十艘才行,隻怕美國要說中國威脅他了。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14:35
cobraa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56:23
50年代有重型艦載機和隱身艦載機嗎?美國一直是在這種盲目自信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
50年前和50年代是一回事兒嗎?另外別說50年前的尼米茲了,就是50年代的航母,即1956年開工建造,1960年開始服役的小鷹號,它搭載的主力戰機就是阿湯哥在《壯誌淩雲1》中吊打米格29,在《壯誌淩雲2》中擊落兩架蘇57的重型戰機,被全球軍迷愛好者一致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帥戰鬥機的F14!
50年代生產的小鷹號能夠搭載42架F14和4架E2-C空中預警機,說明美國50年代的蒸汽彈射技術就已經能夠彈射重型艦載機了好嗎!
另外再強調一遍,小鷹級航母最恐怖的高技術還不是蒸汽彈射,而是超強的抗打擊能力!!2005年的環太平洋軍演,美軍用剛退役的小鷹號進行擊沉航母測試,結果美軍用魚叉反艦導彈、戰斧巡航導彈、Mk48重型魚雷、艦炮轟擊和JDAM航空製導炸彈密集狂轟濫炸了整整25天後,小鷹號竟然還停在海麵上蔚然不動!!到了第25天時,徹底“絕望”的美軍不得不在該航母“全身”安裝了高爆炸藥,最終通過定向爆破使它受到了嚴重損傷,才最終導致船體進水沉沒!!!如此恐怖的抗打擊能力,妥妥碾壓福建號!!!
TXZS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8:04:41
比掉飛機到大海,共軍航母的確比不上人家老航母,嗬嗬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58:18
有些反中的人們可能不服氣,說美國艦隊可以抵抗反艦導彈的攻擊。但事實是,他們想多了。其實看看印巴空戰中,陣風飛機被在一百多公裏以外的霹靂15導彈摧毀,就知道美軍航母在反艦導彈下的生存率就是零。原因顯而易見,陣風飛機麵積不過是50平方米,而美國航母的麵積是1.9萬平方米。而陣風飛機的最大速度是1900公裏每小時,而美國航母的最大速度是不到60公裏每小時。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陣風飛機是在三維空間被定位,而美國航母是在二維空間被定位。當遠程定位問題被解決了以後(這對於中國來講太簡單了),美國航母就是一個幾乎停在原地的一個活靶子。同時高超音速反艦導彈(5到10馬赫),美國自己都承認無法被攔截。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52:26
美軍福特號的電磁彈射的設計指標是彈射四千幾百次才需要維修,但實際上入列後隻能達到68次,經過兩年調整後如今可以達到160次左右,遠遠低於設計要求,本質上不能用於實戰,因為這意味實戰中隻能用一天就需要返場維護。
這就是為什麽說福特號始終沒能解決電磁彈射穩定性問題的原因。
美軍艦艇還是中壓交流的電力係統,80年代的設計水平,隻能提供相當於中國福建號的一半的電力,這是硬傷。
而因為美國唯一一家建造和維護蒸汽彈射器的公司不久前徹底破產,另外10艘航母客觀上不能維護彈射器。
正常運作情況下航母大致每兩年一次大修,包括彈射器。因此幾年內美軍麵臨至多隻有一艘航母可用,而且彈射還不穩定的局麵,目前可用的不超過四艘。
杜魯門號撞傷已經八個月,還是停留在港口裏等候修理,目前的說法是明年下半年可以開始修理。
最近的這半小時內兩起航母戰機墜毀,最低限度也是或者訓練不足,或者維護不足導致的,這是傷害程度最輕的局麵,要是因為電子戰的因素,那才是最糟。
航母是個燒錢的東西,美軍一艘航母在南海平均每天耗費一億美元。要想省錢,就可能出現訓練和維護不足的現象,按照前年五角大樓在國會的公開作證,美軍飛行員達不到北約對飛行員的訓練飛行小時要求,北約的標準是每半年達到90小時,美軍基本與北韓的飛行時間差不多,50幾個小時,原因是沒錢。當然,五角大樓這個作證的目的是要錢。
中國飛行員是120小時,這還不算在模擬器上的訓練。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46:48
其實隨著反艦導彈的越來越普及,現在美國航母也是越來越無用武之地了。即使是對付胡塞武裝這種拖鞋軍,美國海軍都要退到幾百公裏以外。這並不是說胡塞武裝真的有能力擊中美國航母,而是美軍根本不具備冒險的能力。首先,美國一艘航母上有5000多名士兵,一旦有個萬一,那可是比911還慘的傷亡。任何一屆美國政府會因此倒台。其次,美國現在的造艦能力實在是太差了。不要說損失航母,就算是航母被擊傷,沒個兩三年美國的船塢根本修不好。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43:42
中國最新航空母艦「福建號」的飛行甲板配置,限製了戰機同時起降的速度,導致其空中作戰能力恐怕僅有美軍50年老航母的60%左右,成為巨大的戰鬥力限製。
-------------------
這位美國前海軍上校還是太謙虛了,豈止是和50年前的尼米茲比差了40%,即使和65年前的小鷹級比,福建號也是完全被碾壓!
1)同樣都是滿載排水量8萬噸,小鷹號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1萬2千海裏,福建號最高航速31節,續航力1萬海裏,最關鍵的,小鷹號能以30節的高速續航4000海裏,妥妥碾壓福建號!
2)小鷹號搭載90架戰機(F14、FA18、EA-6、S-3、SH-60、E-2C),小鷹號搭載46架戰機(殲35、殲15T、殲15D、空警600、直20F、直9S),小鷹號妥妥碾壓福建號!
3)小鷹號艦用柴油儲量隻有7800噸,而福建號為了供應電磁彈射所需的高耗電,竟然配備了兩部額外的柴油發電機,最終導致艦用柴油儲量高達1萬8千噸(近1/4的排水量),戰時必然成為其損管能力的致命弱點!在損管上小鷹號妥妥碾壓福建號!
4)小鷹號航空燃油搭載量5900噸,是福建號的3倍!而航母的航空燃油搭載量,決定了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和艦載機的作戰規模和出動頻率!這方麵小鷹號妥妥碾壓福建號!
5)小鷹號飛行甲板的設計和飛行調度能力徹底吊打福建號!
大型航母與其他中小型航母的最大不同,是其飛行甲板有個真正厲害的三角形整備區。由於中型航母和輕型航母的甲板麵積所限,他們無法設置出一個三角整備區,隻能以環繞舷側的方式整備和布置艦載機;而大型航母三角形整備區內一般可以容納兩位數的艦載戰鬥機,同時進行試車整備,這是其他級別航母沒有的能力!
問題是,大型航母如001遼寧艦和002山東艦等,雖然有三角形整備區,但是麵積十分狹窄,僅能容納個位數的飛機,且整備能力較差。而福建號卻因為艦島位於艦體中間部位,三角形整備區被攔腰切斷了(恰好占據了三角形整備區的中間較寬部分),因此大大的減少了整備區的麵積和整體的貫通性。且福建艦的三角形整備區最寬處僅有1部雙機大型升降機,而從艦島後方升降機提升到飛行甲板的飛機,還需要滑過艦島才能來到前部彈射器附近進行試車整備,這就大大降低了飛行甲板的運轉效率。
而小鷹號艦島位於艦體的靠後方向位置,艦島之前有一個容納了2台5變形雙機升降機的三角整備區。由於降落跑道和艦體軸線是有一個夾角的,因此三角整備區是越往艦體前部就越寬敞,越往後部就越狹窄。因此,“小鷹”級航母艦島偏後,就等於讓出了最寬闊的整備區給戰鬥機整備使用,且在該區域配置了2部升降機,更是大大提高了艦載機從機庫到飛行甲板,再在三角整備區完成整備試車的效率!
總之,別說和尼米茲與福特比了,就是和美國50年代研發的,65年前服役的常規蒸汽彈射航母小鷹號比,福建號都被徹底碾壓!!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40:09
這個美軍將領應該明白,中國建造航母和美國建造航母的目的根本不同。第一,中美航母之間不可能交手。原因很簡單,中國的055大驅外加鷹擊21反艦導彈,讓美軍航母無法靠近中國艦隊的1500公裏的範疇,這遠在美航母的艦載機的航程以外。如果美國硬是要交手,那麽它們還沒航行到中國艦隊1000公裏以內,美國艦艇們就都和泰坦尼克號去會合了。第二,美國和中國的航母真正的用處是用來對付那些沒有反艦能力的弱國。這一點上中美有本質性的不同。美國的航母是要真槍實彈的到處轟炸,而中國航母則是威懾性武器,是結合中國其他的各方麵勢力,讓對手不戰而降。這些理念的區別,才是導致中美航母追求的目標不同,設計也就會不同。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32:23
@theriver 說中國沒有蒸汽彈射器的,去看看這個。遼寧興城就有兩條彈射試驗跑道
***m.sohu***/a/809215869_121118976/?pvid=000115_3w_a
一:中國的蒸汽彈射器
“遼寧”艦在建造之初,中國就打算為其裝上彈射器,蒸汽彈射器的技術是來自蘇聯建造的“烏裏楊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蘇聯解體後,建造了40%的“烏裏楊諾夫斯克"號被拆解,烏克蘭就將蒸汽彈射器的圖紙賣給了中國,2010年前後,蒸汽彈射器比較順利,這也使人們認為中國彈射型航母將使用蒸汽彈射器,2014年開始,中國在興城的中國海軍航母飛行員訓練中心建設2條彈射係統,周圍有2個儲水罐,附屬設施模擬的是鍋爐、汽輪機艙。
蒸汽彈射器由兩條100米長,直徑0.46至0.53米的大管子組成,管子裏有一個來回滑動的活塞,活塞通過上麵一條開縫和彈射滑塊直接相連,動力來自航母推進鍋爐產生的高壓蒸汽,先儲存在可滿足2次全功率彈射的蓄壓罐內,開始工作前要進行幾小時分階段預熱,當彈射器完成預熱,甲板控製員引導飛機滑行進入彈射軌道中心,彈射管理員將前輪支架上的拖曳杆掛到彈射滑塊上,然後用限位杆將飛機前起落架固定到彈射器上,彈射控製員將按照飛機的燃油和武器計算起飛重量,並提供彈射操縱員,彈射操縱員調整蒸汽壓力後等待彈射信號。
當彈射滑塊把前起落架的拖曳杆拉緊,飛行員將發動機開到最大推力,然後向彈射指揮員示意可以彈射,彈射指揮員根據大海的波濤起伏等待航母正好處於波峰位置時下令彈射操縱員按下彈射按鈕,打開閥門將700公斤蒸汽釋放到汽缸內,缸內壓力上升到15個大氣壓,推動活塞以200公裏的時速向前,輸出能量可達95兆焦耳,將艦載機以339千米/小時的高速彈射出去,蒸汽同時也從開縫處冒出來,飛機升空後打開蒸汽排放閥將200餘千克剩餘蒸汽排入加壓溫度梯度冷凝器,同時水刹消耗2噸淡水刹停活塞。
蒸汽彈射器的蒸汽消耗對航母動力係統構成極大的壓力,若彈射每分鍾2架,16分鍾就耗盡蒸汽輪機的蒸汽,需要25分鍾後才能重新開始彈射作業,這套蒸汽彈射器需要500人伺候,每彈射100次需要檢查維護一次,每彈射300次需要檢查維修開縫汽缸、金屬密封條,每彈射500~600次彈射需要一次中期保養,每彈射1200次彈射要進行一次大修,進行檢修、膛光汽缸,更換磨損部件,管路閥門,活塞環,金屬密封條,占到航母全部設備維護資金的80%,而且蒸汽彈射器受蒸汽注入閥性能限製,彈射能量極限超不過100兆焦。
蒸汽彈射器設計製造技術並不是秘密,但由於結構極其複雜,每條汽缸均由二十多個缸體組合安裝而成,每個氣缸長4米,溫度變化高壓蒸汽都會讓其產生變形,對缸體材料和加工工藝要求相當高,精度達0.05毫米,對接誤差不得超過0.001毫米,安裝後還要進行1年內膛打磨,氣缸的開口要用橡膠帶形成“拉鏈”式密封,如何解決橡膠在高壓下保持密封也不是容易的事,儲氣罐是一種要承受幾十萬次加壓/卸壓的大尺寸高壓容器,製造工藝相當的繁瑣,先是用耐高溫特種合金鋼鋼錠反複鍛壓再焊成筒體,兩邊封頭用萬噸以上的水壓機整體壓出,並焊接在一起。
中國雖然工業製造水平比蘇聯提高了一大截,但在蒸汽彈射器的生產工藝方麵與美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而且“瓦良格”號在設計之初沒有預留安裝彈射器的位置,如果“遼寧”艦加裝蒸汽彈射器,首先要切開飛行甲板,在機庫中騰出1100餘立方米安裝彈射係統的空間,改造鍋爐和蒸汽管路,由於左舷增重了500多噸,還要重新調整壓艙平衡,加裝蒸汽彈射器後,“遼寧”艦上使用的8台重油鍋爐也無法承受連續彈射的蒸汽消耗,所以“遼寧”艦還是保留了出動強度隻有“尼米茲”級航母1/4的滑躍起飛方式。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7:20:43
那得要感謝眾多像@theriver和章家敦這樣的戰忽局深海同誌天天為解放軍軍事發展放煙幕彈,灌美國爹喝迷魂湯,搞得美軍將領以為現在解放軍還像當年的大清北洋水師一樣不堪一擊。
cobraa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56:2350年代有重型艦載機和隱身艦載機嗎?美國一直是在這種盲目自信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cobraa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56:23
50年代有重型艦載機和隱身艦載機嗎?美國一直是在這種盲目自信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55:11
無知者無畏,還造謠
偉大的美國最新福特號航母用電子彈射,但故障率太高,待建肯尼迪號也用電子彈射。偉大的川總認為既然電子彈射故障率那麽高,改回蒸汽算了,可是太複雜,改不了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38:37
更正:中國根本就沒搞出蒸汽彈射!
theriver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36:05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0:50:27
據那篇報道的意思,中國本來計劃飯一口一口的吃,要到航母05號時才能配備齊全(電彈,核動力,彈射全部機種),福建艦原來一直設計是用蒸汽彈射,是但是電彈提前成熟了,經過海軍內部激烈爭論,如果用原來的設計(蒸汽彈射),航母一下海就過時,但是如果換成電彈,至少在彈射技術上提前了二十多年進入最先進行列...
------------
你被中國媒體騙了,以為中國兩種方案都搞出來了,最後來個二選一。事實上,中國在福建號上放棄蒸汽彈射而改用電磁彈射,與山東號上放棄蒸汽彈射而繼續沿用滑躍起飛如出一轍:中國根本就沒搞不出蒸汽彈射!
蒸汽彈射的技術難度和複雜度遠超電磁彈射,全世界隻有美國搞出了蒸汽彈射,老牌航母大國英法也沒搞出來,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上的蒸汽彈射是全套購買美國的,法國的新型航母也是采用電磁彈射!
中國之所以沒搞出蒸汽彈射,是因為以下三個技術難題沒有攻克:
1.開口汽缸的變形問題無法克服:
開口氣缸是彈射器的核心,就是由它和活塞共同產生的約束力把高壓高溫蒸汽中的熱能轉化成拉動飛機的巨大動能。開口氣缸之所以難造就是因為它是開口的,由於氣缸每一次彈射都要經曆加壓、減壓的過程,所以開口氣缸的變形是免不了的,但要保證開口汽缸在頻繁加壓減壓過程中的變形量保持一致,以避免影響活塞的順暢運動就比較困難了。而且整條彈射軌道是由二十多個開口氣缸連接而成的,每個4米長,體積大、重量大,而且是鋼結構件,先不說氣缸內的高壓蒸汽會導致缸體變形,光是外界的溫度變化就會讓其產生不小的變形,所以如何保證這幾十個氣缸的加工精度、變形量和安裝精度保持規律一致,對加工工藝水平要求極高!
2.密封性能難以保障:
這裏指的是開口氣缸的密封,因為活塞在開口氣缸內是靠蒸汽推動往複運動,這就必然涉及到氣缸的密封問題,因為密封不好就無法保持足夠的壓力,推動飛機前進也就無從談起。國產彈射器的開口汽缸曾經使用過兩種密封方法,最早采用的是設置在汽缸開口兩側的橡膠帶形成“拉鏈”式密封,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橡膠容易磨損和老化,需要經常更換。後來采用的是“填條”式方法,是用活塞帶動一根柔性金屬條,活塞在前進的同時將密封條推入汽缸蓋和氣缸縫的縫隙中完成密封。但是使用此法產生了新問題,彈射器工作時,氣缸內的蒸汽壓力高達20-80千克/平方厘米,如何保證這麽長的開口汽缸在如此高壓下“保持足夠的密封度”成了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
3.彈射儲氣罐製造難以製造:
彈射器的儲汽罐是一種大尺寸的高壓容器,雖然儲氣罐沒有活動部件,結構也相當簡單,但由於要承受高壓,尺寸又大,而且對於航母彈射器來說,又有使用次數、重量限製和耐高溫方麵的要求,所以必須要有很好的蠕變性能和抗拉強度,而且還要承受幾十萬次的彈射加壓/卸壓疲勞循環,因此對製罐材料、製造設備和焊接工藝等方麵提出了特殊的高要求。這種儲氣罐製造工藝極為繁瑣,先是用鋼杵穿過鋼錠,反複鍛壓製成環節狀,經車削加工後,再將幾個環節焊成筒體,兩邊封頭用萬噸以上的水壓機整體壓出或分塊壓出,然後經過切削加工再焊接,而且焊接的工藝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就會使部件報廢!最致命的問題是,製造彈射儲氣罐所用的耐高溫特種合金鋼,中國目前還無法煉製,必須從美國或日本進口!單是這點就把蒸汽彈射這個方案給堵死了!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28:22
倭寇試圖以造謠撒謊顛倒黑白的手段達到目的,如何取信於天下?以為是曹操,實力卻是吳下阿蒙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16:16
前幾天倭寇媒體聽說李成剛被撤,不再參與貿易談判,大海特海,結果搞得NBC也信以為真,拿著傳說給貝大人說,把貝大人樂的嘴角都歪了。可是啊可是,2天前再次見到李,不是在洗手間,而是在談判桌對麵,心裏想:TMD臉丟大了
拿傻錢豢養這些造謠媒體是偉大的川總最恨的,但是倭寇賴清德必須這樣做,不然無法抹去光複,2758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10:29
偉大的川總知道就行,倭寇媒體試圖忽悠他是找死
tankbig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6:08:12
聽說中國的J35明年可以正常上艦,還有2艘核動力航母也在建。這些可以讓中國在近海和遠洋都有優勢。有了這些中國就可以維護在遠洋的利益,在南美和中東都可以。現在美國沒有造大型航母的船塢,尼米茲級也快到服役大限。未來很有玩頭
llq中美18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5:57:00
怎麽把這麽機密的事情都告訴中國啦!
李新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5:42:00
彎彎的媒體別急,等福建艦用到台灣就知道好不好用了。
心會擱淺123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5:31:23
大陸能建10萬噸航母的船廠有30個。美國隻有1個。一旦技術成熟,中國2年就可以生產20艘航母出來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5:02:31
中國航母的對手就是美國,如果落後美國太多,有航母還不如沒有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3:43:57
我也看過報道,福建艦本來設計的是蒸汽彈射。為了研發蒸汽彈射,土共本來已經花了幾十個億,有十幾萬人參與其中。本來已經研製成功準備上福建艦,沒想到馬偉明率領他的團隊花了很少的錢就解決了直流電磁彈射問題。所以才對福建艦做了修改使用了電磁彈射。
這裏我不得不佩服海軍有關負責人,敢於下這麽大決心去嚐試新事物,願意冒這麽大的風險,絕對也是牛人一個。這說明土共內部不僅僅是貪官,確實還有不少能幹事情的人。
rosin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3:18:00
福建艦本來是上一代技術的試驗艦,但是強行裝上了電磁彈射甲板才有點緊緊巴巴,但是這正顯示出中共技術突破的速度比計劃中的速度還要快,很快下一艘就會出來,估計要再過兩到三艘才會完全技術成熟。
涼亭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2:14:00
常規動力!不適合打仗。訓練用的。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1:42:54
先解決有無問題,不追求一步到位,小步快跑,後續改進,是解放軍一貫作風。和三哥那樣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堆砌高大上的技術的尿性有很大不同。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0:18:45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1:27:50
福特號先將F35安全彈射出去再說吧?福特號服役多少年了?F35遲遲不能彈射,是啥原因呢?戰鬥力100%那又如何?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1:24:47
這些沒有經過韓戰和越戰美軍將領,沒有當年經過那兩場戰爭的將領務實。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1:24:27
解放軍裝備航母是什麽時候開始的?遼寧號是2012年才
服役的,到今年2025年過去了才13年,已經有航母三艘,直通甲板兩棲艦船四條,如果一個剛剛學會武功的小年青已經有功力深厚的武林高手60%的戰鬥力,你們不覺得害怕嗎?
牢騷太勝防腸斷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1:01:53
哈哈哈!剛剛的新聞,掉海裏了,兩架,哈哈哈
從“尼米茲”上,30分鍾不出,兩架,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一架"F/A-18F" "超級大黃蜂“。哈哈哈,這肌肉秀的。砸了!!!快回家去看看吧!
Panda-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0:58:00
很快就會趕上的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0:50:27
據那篇報道的意思,中國本來計劃飯一口一口的吃,要到航母05號時才能配備齊全(電彈,核動力,彈射全部機種),福建艦原來一直設計是用蒸汽彈射,是但是電彈提前成熟了,經過海軍內部激烈爭論,如果用原來的設計(蒸汽彈射),航母一下海就過時,但是如果換成電彈,至少在彈射技術上提前了二十多年進入最先進行列,海軍在這二十多年可以在最先進的技術上進行訓練,積累經驗,權衡再三,最後決定決定采用電彈,因為考慮到福建艦在十五年之內大改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暫時把跑道加長20米,等到大改時一並整改,從蒸汽彈射改成電彈,需要有重大設計改動,不僅僅是甲板上的改動,艦艙裏也必須要有重大改動,光是電彈需要的維護人員就比蒸汽彈射的少一半。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10-27 00:18:45
有一個很長的詳細報道,其中專門談到了這事。福建艦原來定位是常規動力,蒸汽彈射,隻能彈射中型飛機(殲35)。殲16T因為太重,不能彈。福建艦生不逢時,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設計完成,開建之即,兩項關鍵技術有了重大突破,第一是電彈,第二是釷基核反應堆。釷基核反應堆大概還需要10到15年才能上艦,但是航母一代的時間是40到50年,所以福建艦在有生之年改裝核反應堆是不可避免的事。而電彈是按照福建艦原來的要求設計的,評估後全麵壓倒蒸汽彈射器,如果隻是把蒸汽彈射器換成電彈,航母甲板根本無需改動,但是這時又殺出一個陳咬金,海軍發現這電彈雖然是按照福建艦原來的要求設計的,但是尚有很大餘量,稍微把起飛跑道加長20米(記不清具體數字了),就可以彈射殲16T,這樣海軍為航母準備的“三件套”就齊全了,另外電彈對控製彈射各種重量的飛機易如翻掌,於是就臨時決定把起飛跑道加長了20米,這樣一來中間那條跑道就與降落跑道相交了,也就是說第二條起飛跑道隻有在沒有飛機降落時才能使用。大概的意思就是,因為現在並沒有急迫的作戰任務,而且今後福建艦肯定要大改(等於是福建艦剛一下水,已經計劃對其最初的設計要求進行三項重大改進:蒸汽彈改電彈,常規動力改核電,隻能彈射中型飛機改成能彈射”三件套”),這事得花好多年才搞的清楚,所以不如現在加長跑道,讓海軍的“三件套”都可以上艦訓練,積累經驗,以後設計成熟後再一起改裝。據那個報道說,一架重型戰機(殲16T)的作戰能力比幾架殲35都強。
太天真了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3:52:53
毛澤東有時候會說一些有一定哲理的話,比如說“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憤青口中說出此言可以理解,從一個退休將軍口中說出未免不太專業. 雖然我不認為中共的新航母可以比肩美國現役航母,但是不會還不如50年代的老航母. 這話如果不是這位將軍的戲言,美國這位將軍的水平真的堪憂。不了解敵人,怎麽打仗?
duty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3:34:52
福建號噸位不及尼米茲級航母,也沒有核動力,但電磁彈射比蒸汽彈射效率高,飛機更重,福建號上的新型飛機更遠超尼米茲的大黃蜂,再加上更強的區域集成綜合指揮係統,真要對決最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2:32:11
福建號和福特號,名字雖然隻差一個字,作戰效能恐怕是天差地別。。。
GOATMESSI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2:19:18
一個基本的常識,蒸汽彈射vs電磁彈射的效率問題
Robinlu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2:16:23
傻逼“專家”who knows!
神秘的獨角獸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2:06:45
論飛機下海,潛艇上山的戰力,的確不如。
Zhisou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2:00:16
專家的話可靠。
river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1:52:32
這個退役的腦子估計進水了
把酒論思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1:22:41
趕緊打吧,再不打中國的將軍都快被習近平幹完了。
Dwclys
發表評論於 2025-10-26 21:18:00
小編的台 毒 巴 子 媒體又在自欺欺人了。台 毒就是中美腳下的癩皮狗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48
, 共
48
分頁: [
1
]
F35上了福特號哪天,偉大的川總會高興得流淚,城裏的倭寇會裸奔
--------------
五毛為啥都這麽在意F35上福特號呢?F-35C上不了福特號,美海軍早已公布原因:
福特號的後勤係統不適合F-35C的部署。因為當福特號於2005年開始建造時,福特級的艦體設計與內部配置已經定案,而美軍對F-35的實際後勤需求仍屬未知。這一時間差造成的實質影響就是福特號沒有F-35C專屬需要的維修設備、隱形塗層維護空間、隱形戰機實時數據傳輸網!最關鍵的,F-35C采用鋰電池啟動係統,而鋰電池受損可能自燃,這就需要特別的收容與滅火係統,這些在福特號建造階段還無法預先設計,所以需要另外改造!
而今年剛下水,明年正式服役的福特級2號艦-肯尼迪號就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融入了F-35C的後勤支援能力!根據亨廷頓英格斯造船廠(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的說法,肯尼迪號的機庫甲板、維修間、資料管理室及電力分配係統,都已預留並整合支援F-35C的相關基礎設施。
例如,肯尼迪號的機庫空間在規劃階段就考慮了F-35的隱形塗層維護需求,設置了密閉式塗裝維修區,可進行除鹽與塗料補修的作業。同時肯尼迪號也設置新的數據處理中心,可安全接收、儲存與分發F-35的任務數據,該係統兼容F-35C專用的維護支援係統(ODIN,操作數據整合網路,用以計算F-35C主要設備的零件狀態、維修紀錄、耗材更換時間)。這些改進讓肯尼迪號成為美軍第一艘自建造起就完整支援F-35C的航空母艦!
最後再強調一遍,五毛們集體排隊哭著喊著F35上不了福特號的原因是美國的電磁彈射係統推力不夠無法彈射F35,而中國的就可以彈射殲35。哈哈,真是讓人笑掉大牙!F-35C早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陸地電磁彈射器的實驗,證明電磁彈射可以完全可以彈射F-35C,並沒有推力不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