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AI太耗電,美國電網不堪重負怎麽辦?馬斯克:儲能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elli123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14:39:33
紐約就有挖礦公司把公司主機樓下改成spa, 每天24小時不斷的熱水, 別提多棒。
elli123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14:38:37
正好可以把周圍的社區改造成冬天的水暖, 像中國北方一樣, 都是有專門的鍋爐在燒熱水, 供應到每家每戶, 這樣就不用furnace燒天然氣了, 非常省錢
ln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8:37:37
更簡單:先算力翻倍,再晚上開機。
懶得編筆名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0:51:06
你總是說大實話然後得罪美國的核心資源產業,也是毀滅地球的的舊產業,這些人不會管你死活隻要他們能活著像國王一樣。
Sunset_beach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0:26:05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2:38:12要擺脫中國對鋰電池的控製,美國有一條突圍之路:開發鈉電池。鈉儲量比鋰要多一千倍以上。

動力電池不隻有鋰和鈉,鋰和鈉隻是一小部分成本,還有隔膜,負極材料,生產測試設備,這些東西都在中國,美國沒有。CATL老板說在美國建立電池廠的成本是中國的6倍,這還是沒有投資貿易技術管製的情況下。就是電池用都石墨材料,中國就能把全世界卡死。
souledgeii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3:50:45
中國已經有鈉電池了呀。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2:38:12
要擺脫中國對鋰電池的控製,美國有一條突圍之路:開發鈉電池。鈉儲量比鋰要多一千倍以上。

然而,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電池行業,鈉離子電池也不例外。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如今全球75%以上的電池銷量來自中國。在鈉離子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等開發商已進軍第二代電池領域,並於今年4月推出了麵向電動汽車應用的品牌Naxtra。

美國專業人士說,考慮到中國已安裝的鈉離子電池基礎,我們處於明顯的劣勢。
kingdale1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2:28:18
鋰電池不夠,應該發展鈉離子電池,價格低壽命長,就是容量密度比較低,但儲能完全沒有問題。
Oba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2:11:20
基建太老舊落後,不全部汰換一遍 搞不贏的
Sunset_beach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2:08:18
儲能成本再降低99%,看看有沒有可能。靠鋰電池是不可能的。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1:50:55
10月9日,商務部、海關總署連續發布四則公告,宣布對超硬材料相關物項、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

老毛當年講,小子不動手,老子不動手;小子要動手,老子必動手。
無聊紐約人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1:43:16
AI絞殺人類的另一招?
pellegrino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1:27:36
現在AI中心購買了太多的電力,

居民用電價格漲了50%
鬼不靈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1:15:04
中方限製鋰電和石墨負極,而且長臂管轄。
美國卡芯片,中國卡稀土和電。有人比喻:美國卡麵包,中國卡麵粉
GOATMESSI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0:22:57
靠近水邊以便水冷或者數據中心建在寒冷地區,散熱的水提供給居民供暖。

Great idea!
摘星001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0:22:42
中方不管了,大家都來脫鉤吧。日本,韓國想要賣電池給美國也需要中國的許可證。如果違反,跟美國做法一樣,進入實體名單,以後中國的電池原材料別買了。

重建產業鏈,當然可以了,5-10年,這期間,日韓電池企業估計要破產了。

===========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0:01:17

中方對部分鋰電池及相關材料實施的出口限製將於下月生效,鑒於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對電池儲能需求的激增,此舉可能對美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美國電池製造產能有所增長,但仍無法滿足國內對儲能的需求。這些工廠也將受到中國新限製措施的影響。彭博新能源財經稱,中國控製著全球約96%的負極材料產能和85%的正極材料產能。
XM25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0:11:00
數據中心和發電廠綁定。就近發電。靠近水邊以便水冷或者數據中心建在寒冷地區,散熱的水提供給居民。數據中心耗電最終要100%變成熱,直接釋放到環境太浪費了。本來很多家庭就是用電加熱,現在先計算再加熱,讓熵慢慢增加,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泥川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20:01:17
中方對部分鋰電池及相關材料實施的出口限製將於下月生效,鑒於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對電池儲能需求的激增,此舉可能對美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美國電池製造產能有所增長,但仍無法滿足國內對儲能的需求。這些工廠也將受到中國新限製措施的影響。彭博新能源財經稱,中國控製著全球約96%的負極材料產能和85%的正極材料產能。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19:50:33
找中國進口儲能電池材料和設備。
王豬豬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19:43:34
買寧德的電池嗎?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2025-10-11 19:38:00
馬斯克為了特斯拉業務吧,儲能,能從何來?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21, 共21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