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對北京來說,西方已變得無足輕重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6:23:49
當今最惡心的溜須拍馬就是荷蘭的前首相呂特,他叫川帝爸爸。
當今最金典的溜須拍馬就是南韓總統李在明。
據說川帝當場就對萬斯說學著點。
城裏人說說看,有意思吧?!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6:00:34
談好的協議,川帝當場大筆一揮就改了,其他國家還得默默接受,你說這是什麽?
當前,世界各國最流行的是什麽?
就是看誰對川帝的溜須拍馬技藝最高?
這就是現在國際政治的悲哀,不是嗎?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5:48:07
既然大美施加關稅是大美的主權,那其他國家關稅設置是不是其他國家的主權?
邏輯上肯定是對吧?那川帝為什麽威脅其他國家絕不能跟進大美“對等關稅”而增加關稅?
其他國家在川帝協迫下,不敢增加關稅,還得跑到大美求饒,那你怎麽描述這種現象?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5:37:41
另一個誤區就是貿易逆差。
如果大美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絕對平衡,比如大美印發新幣1萬億就無法流出而隻能留在國內,房價和物價就會飛漲。股市也一樣。當然薪金也會跟著漲。
如果大美有節製的印發新幣,其他國家會欣然接受。但天量印發新幣,其他國家就會盡可能減持大美國債而減少損失。
看看現在大美的現狀是不是這樣?
Forever02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5:24:22
我說的是關稅戰,不存在舔不舔的問題。
---------------------------------
川普根本就沒讓對方跪舔,不清楚為什麽非要理解成跪舔。玻璃心?沒自信?

設定關稅,難道不是一個國家的主權麽?以前大清被列強收拾了,連製定關稅的權力都沒有,那才是不平等,喪權辱國。 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不也設定了很高的關稅? 關稅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權事務,不讓對方設定關稅,就是幹涉別國內政,侵犯對方主權。美國設定新的關稅稅率,中國也設定新的關稅稅率,完事,這是平等。至於這樣平等的行使主權,哪方虧得更多,對自己造成的損害是不是太大,算算就清楚了。怎麽減少損失,才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當然,如果你不算經濟帳,要加上政治賬,要確保政權的穩固,那就另說。

關稅戰隻是打牌而已。川普出牌了,你也出牌就行了,把牌打完貿易協議也就達成了。不存在舔不舔的問題。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5:14:44
美元是這個世界上的通用貿易貨幣,大美從美元上獲得了多少利益,從川帝威脅要對金磚國家去美元化行動課征懲罰性關稅就知道了。
比如說,全世界流通美元5萬億,大美有4萬億,其他國家有1萬億。大美印發新幣1萬億,總流通量就變成6萬億,大美僅支付了印刷成本就增加了1萬億至5萬億,其他國家原有的1萬億就被稀釋(貶值)了。
另外,使用美元貿易是要交手續費的。
因此,大美印發新幣和增加關稅,是要考慮其他國家利益或者承受能力的。你見過大美官員說,大美對其他國家增加關稅是大美主權嗎?如果僅是大美主權,以大美的實力還需要談判嗎?



Forever02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4:13:41川普根本就沒讓對方跪舔,不清楚為什麽非要理解成跪舔。
Lincoln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4:13:54
那是親爸爸關照自己的兒子,盡管這兒子不爭氣,愛撒驕,哪天親爸爸不忍了,就會暴揍這兒一頓。
Forever02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4:13:41
川普根本就沒讓對方跪舔,不清楚為什麽非要理解成跪舔。玻璃心?沒自信?

設定關稅,難道不是一個國家的主權麽?以前大清被列強收拾了,連製定關稅的權力都沒有,那才是不平等,喪權辱國。 中國上世紀80年代,不也設定了很高的關稅? 關稅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權事務,不讓對方設定關稅,就是幹涉別國內政,侵犯對方主權。美國設定新的關稅稅率,中國也設定新的關稅稅率,完事,這是平等。至於這樣平等的行使主權,哪方虧得更多,對自己造成的損害是不是太大,算算就清楚了。怎麽減少損失,才是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當然,如果你不算經濟帳,要加上政治賬,要確保政權的穩固,那就另說。

關稅戰隻是打牌而已。川普出牌了,你也出牌就行了,把牌打完貿易協議也就達成了。不存在舔不舔的問題。
指鹿為馬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3:55:39
真是好笑,牆國和俄羅斯、巴基斯坦、朝鮮、伊朗、古巴的貿易總額,都不及和台灣國的貿易額。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3:32:45
看看中國為首的所謂南南合作,上合,和金磚,不論哪一個機製所代表的人口和占世界經濟比重都大於西方國家組織,比如G7或者歐盟。
尤其是GDP-PPP,這是人們真實感受到的經濟,不是美國這種虛擬經濟成分很大的經濟規模。
目前剛結束的上合會議,代表了世界40%的人口,25%的經濟,但GDP PPP遠遠大於25%,而且基本都是實體經濟。
這個世界沒有金融業沒有律師是可以生存的,但沒有了實體經濟是無法生存的,因此客觀上北京等於控製了世界經濟。
今年初IMF計算中國GDP PPP為42萬億,遠大於美國的28萬億。
如今隻不過就是關於話語權問題,在西方,媒體話語權還是上個世紀西方的觀點水平,包括對世界觀點的影響。看看印度甲亢姐,這個一向極端反華反美的主持人,跟著莫迪訪問天津,對著現代化的城市再也不能說中國髒亂差,畢竟報道時的背景大家都看得見。而天津在中國城市中連前十都進不去,就是一個二線城市。
但明顯比印度引以自豪的孟買強很多,更別說新德裏。
從網上印度網民的驚歎來看,突然對中國的認識轉了180度,認為印度再過50年也趕不上中國。
如今油管上revers culture shock成為一個tag,原因就是那些在中國當expat的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回到自己國家後對那種落後的局麵不適應,希望再次回到中國。過去有過一個統計,在中國的expat一般的合同期是半年到兩年,但一半左右的人留在中國工作時間超過五年,很明顯這不可能是強迫的。
這還是在中國五星卡(所謂中國綠卡)很難獲得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每年更新簽證)。
所以,其實世界已經開始傾斜,隻是媒體還是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水平,但中國政府並不是不清楚。
人民幣如今不僅是第三大國際儲備貨幣,也是第三大貿易貨幣,超過日元英鎊。盡管比例還不高,但總有一個開始。你覺得中國政府會怎麽看這些問題?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3:10:42
現在貼一個頭條新聞上的帖子,大家看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特朗普,可能快要被我們,給逼出“精神病”了。很多人還以為,他在跟我們,打什麽高明的“貿易戰”。錯了!真相是,他根本,就看不懂我們。他的人生經驗裏,有三個巨大的“不敢相信”,而這三個“不敢相信”,正在把他,和他的美國霸權,一起,拖入深淵。
他第一個“不敢相信”的,是我們的“反常”。在他的劇本裏,隻要他把關稅大棒,掄起來,從歐盟到日韓,哪個不是乖乖“滑跪”?隻有我們中國,不僅敢還手,還越打越強。這種不按劇本出牌的“硬骨頭”,他,理解不了。
他第二個“不敢相信”的,是我們的“擴張”。他以為,隻要把我們,從他的“朋友圈”裏踢出去,隻要搞“技術封鎖”,就能把我們困死。結果呢?他越是封鎖,我們的朋友,反而越多;他越是打壓,我們的影響力,反而越大。從中東到非洲,從拉美到東南亞,一個全新的、沒有美國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他第三個,也是最“不敢相信”的,是我們的“穩定”。他用他那套“商人思維”,對我們,一會威脅,一會談判,反複無常,毫無信譽。他以為,用這種流氓手段,就能把我們,搞得內部分裂,方寸大亂。結果,我們,卻總能保持最清醒的理智,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這種戰略定力,他,更是理解不了。
說到底,他這三個“不敢相信”,根源,隻有一個:他用一套“強盜”的邏輯,來理解一個“文明”的複興。他不懂,什麽是“五千年的曆史”;他不懂,什麽是“14億人的意誌”;他更不懂,什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他以為,全世界,都跟他一樣,隻認利益,不講道義。所以,他注定,要輸得,一敗塗地。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3:03:54
感謝川普 再造美國。 不需要就不需要唄。
wyayhwxc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2:57:51
把美利堅的方向盤交給老串狗的選民全都是罪人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2:26:17
德國之聲造謠不斷,自己不把別人當回事,偏要說別人不把別人當回事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55:56
德國人挺能挑事兒
556517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49:37
單靠俄羅斯和印度,朝鮮等國就可以稱霸全球?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48:14
再強調一遍,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人口特別是出生人口下降!
人口下降,消費必然下降;消費下降,經濟一定萎縮;經濟萎縮,失業率一定上升!

請中國政府重視兩位名人的警示直言:

李光耀:一個人口萎縮的國家,是不可能保持經濟的繁榮的。

金燦榮:如果中國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無法扭轉,中華民族就不是複興的問題了,而是麵臨生死存亡的問題了!因為沒有人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41:43
我認為在大陸眼裏,西方仍然高足輕重。
隻是熄滅別人的燈,並不能照亮你的未來!
Forever02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11:20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百年不動搖。鄧小平當年提出的這條基本路線,高瞻遠矚,非常英明。
記者想多了,中國方麵目前仍然在努力維護和平穩定的世界格局,發展經濟,壯大綜合國力。
逐風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1:07:00
中國產電動車也隻能賣給亞非拉,因為這些國家對汽車性能安全性沒啥要求,死了人賠償起來也便宜。至於賺來的是不是你想要的硬通貨,就另當別論了。搞不好隻能以物換物。跟幫你致富的人翻臉,還能咋辦?
畢納到拉猛琴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0:57:11
電動車為例,亞非拉待開拓市場比歐美還大,怎麽辦?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0:48:29
再說一遍,合作,同盟,邪惡軸心,臭味相投沒有什麽本質區別,隻是根據個人好惡對同樣事件的不同描述。
比如川帝在阿拉斯加紅毯迎接普京,是合作?同盟?邪惡軸心?還是臭味相投?
灣區範兒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0:40:17
邪惡軸心已經形成,能量極大,其他國家好自為之。
你來我往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0:35:46
你的憂國憂民之心可見一斑。比章同誌強,比春帽牛!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31:46
破棉襖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10:26:28
中國跟俄羅斯,伊朗,朝鮮這樣的國家結盟,實際上是敗相已經呈現。德國一直是強大的國家,但是一戰結盟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這兩個慫包,哪裏有不敗的道理。二戰結盟意大利這個慫包,和遠東的日本,日本幫不上忙,還惹事,也是德國的負擔,又敗了。問題來了,為什麽德國無法結盟強大和有助理的盟友?強大的玩家一般有清醒的頭腦,能夠認識到德國很牛,但是實力遠遠不足駕馭世界,根本不會上它的船,就這這麽簡單。
Lincoln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9:59:26
大腸杆菌說:中國未來將麵臨多重壓力,由於無法調和的矛盾,所有的發展動力都將停滯,不排除重新閉關鎖國以延續共產黨的統治。

llq中美18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9:37:00
除了美國之外
飿崆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40:32
歐洲變得無足輕重有啥不好?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31:46
中國未來將麵臨多重壓力,由於無法調和的矛盾,所有的發展動力都將停滯,不排除重新閉關鎖國以延續共產黨的統治。

首先,資本投資的信心重塑必然以政治改革為前提,否則無法保證資本的安全。
其次,消防信心的重振隻能通過收入分配的改變,否則95%的中國人是沒錢的。
最後,進出口必然遭受更大的打擊因為政治風險極速增加。

未來的10年是一個逐漸下滑的10年,但中國人極有韌性,所以不至於崩潰。真正的挑戰是10年後,那時候,經濟停滯10年,大多數老百姓也已經被掏空了,還有大量的債務需要償還,而發展遙遙無期。這時候,中國隻有兩條路:(1)朝鮮化;(2)蘇聯化。
鬼不靈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20:59
精辟!!!

“這種幻想基於一個假設,那就是華盛頓是在落實某種戰略規劃,但事實是這種戰略規劃根本就不存在。

從川普的言辭來分析,已經完全看不出誰才是他的衝突對象:中國,韓國,日本,台灣抑或澳大利亞?

與此同時,西方陣營的道德優勢也在快速喪失。川普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令許多亞洲人對他失去了最後的信任。”
東西風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20:42
真這樣嗎?
reference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18:47
德國之聲換主編了?
鳥鳴鶯鶯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16:14
歐洲人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啊!
華人在Toronto 發表評論於 2025-09-01 08:13:21
From ChatGPT here’s a **realistic roadmap/timeline** showing **how Canada–US integration could unfold over the next 50–75 years**, step by step. This includes **key milestones**, **drivers**, and **potential public reactions**.

---

## ???? Roadmap to Canada–US Integration

### (2025–2100+)

---

### ???? **Phase 1: Deepening Cooperation (2025–2035)**

> *Laying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groundwork.*

#### **Milestones:**

* **Expanded Trade & Defense Agreements**

* Modernization of USMCA 2.0 to include tech, AI, and climate.
* NORAD deepens cooperation on cyber and Arctic defense.
* **Share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Joint investments in high-speed rail (e.g., Vancouver-Seattle-Portland).
* Shared Arctic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adaptation zones.
* **Cross-border Governance Councils**

* Permanent joint bodies on AI, immigration, climate, and energy.
* **Cultural Exchange**

* Joint citizenship programs, education exchange expansion.
* Cross-border digital ID standards and travel simplification.

#### **Public Sentiment:**

* Mostly positive in Canada, mixed in the U.S.
* Some concerns over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ism on both sides.

---

### ???? **Phase 2: Political & Economic Integration Framework (2035–2050)**

> *Paving the way for formal political and legal integration.*

#### **Milestones:**

* **North American Parliament / Assembly Formed**

* Advisory at first, evolving into policy-setting on key shared issues.
* **Common Market & Currency Considered**

* Introduction of a dual-currency zone or a shared reserve currency (“Amero”).
* Unified labor and regulatory standards.
* **Mutual Defense Pact (NATO-Plus)**

* Canada & US integrate strategic defense planning, border enforcement.
* **Public Referendums in Both Countries (2045–2050)**

* Non-binding at first; gauge support for formal union.

#### **Public Sentiment:**

* **Divisive** but increasingly pragmatic.
* **Canadian resistance** in Quebec, Indigenous groups.
* **U.S. resistance** from far-right or isolationist blocs.
* **Support from younger generations**, business, climate advocates.

---

### ???? **Phase 3: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 Formal Union (2050–2060)**

> *Transforming into a single federated entity.*

#### **Milestones:**

*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 Delegates from provinces, states, tribal governments, territories.
* Key debates: federal structure, official languages, Indigenous sovereignty, health care, guns.
* **Drafting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Union (NAU)”**

* Bicameral legislature: one chamber by population, one by region.
* Federalized states/provinces with broad autonomy.
* **Binding Referendums in Canada and US (mid-2050s)**

* Require supermajority (e.g., 66%) in both countries.

#### **Outcome:**

* If successful: Formal union declared \~2060.
* If rejected: Reverts to Phase 2 cooperation with possible second attempt later.

---

### ???? **Phase 4: Transition Period (2060–2075)**

>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nd societal adaptation.*

#### **Milestones:**

* **Unified Government**

* First NAU elections held (\~2065).
* Unified executive (President/Prime Minister hybrid?), Cabinet, and Parliament.
* **Legal Harmonization**

* Gradual alignment of legal codes, courts, an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s.
* **Common Currency Adopted (\~2070)**

* Optional at first, then becomes official.
* **Unified Military Command**

* Full integration of armed forces under NAU Defense Department.
* **Healthcare & Education**

* Major political negotiations over public vs private healthcare and university systems.

#### **Public Reaction:**

* Cultural tension remains but begins to ease as new identity forms.
* National symbols evolve: NAU flag, anthem, passports, etc.

---

### ???? **Phase 5: Consolidation and Global Repositioning (2075–2100)**

> *NAU emerges as dominant global act...  查看完整評論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34, 共34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