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美印關係急劇惡化,美媒曝光幕後博弈過程始末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8-09 07:09:09
下周三,川普會說:老莫給我打電話,他說理解我(川普)的決定,他答應印度會開放市場。。。。而且印度是我們的盟友,因此,我決定關稅調至15% !!
川:另外,別叫我Chicken。
keras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21:59:09
印度投資1000萬億在美開咖喱雞連鎖滿足MAGA需求
摘星001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20:34:53
這是成年人的想法嗎,感覺是幼兒園水平?印度不可能放棄俄羅斯,印度是14億人口的大國,怎麽可能聽美國的?
從民族性和曆史來看,印度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那就必須獨立自主,不會屈從與壓力。
從經濟結構看,印度又不是靠製造業立國,出口受限對經濟影響很小。
當然在某些人看來,別的國家必須聽美國的,那是為了這些國家好,可能是這些人內心自卑引起的崇拜強者的思維吧。
========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51:35
美國對印度還是非常和藹的,25%的關稅比中國55%的關稅少多了,當然印度希望能達到越南柬埔寨那種20%,但是印度不想開放農業,農業對印度又那麽重要,所以應該平和的接受25%,還是能夠接受的。至於額外的針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25%,印度最終應該放棄購買俄羅斯石油,絕對不能為了俄羅斯石油失去美國市場,失去發展印度經濟的良好機會,畢竟還有幾周時間,希望印度政府好好想想,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LISP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20:16:24
印度文化盲目樂觀,好大喜功,毫無實事求是的精神
很難想象這是吠陀智慧的結果
印度對美國來說沒有價值
如果印度挑釁中國,中國隻需要巴基斯坦放出去咬一口就行了
lue96500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19:32:10
印度會服軟的
一點小看法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17:32:00
獨裁者都是這樣的:以自己的虛榮心為重,超過了對於國家利益的考量。印度的莫迪,說白了就是個大沙必。連個經濟賬都算不清楚,而且覺得自己是盤菜了。
ypb001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9:44:49
印度趕緊買Trump幣表忠心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8:02:03
日韓歐明顯在敷衍特朗普
原創 風雨如歌 盧克文工作室 2025年08月08日 15:32
2025年8月4日,日本國會議事堂內,氣氛緊張,空氣中彌漫著無形的硝煙。
議員們向首相石破茂拋出無數個問題,核心隻有一個:那份沉甸甸的《美日貿易協議》,那些對日本有害的條款,日本應該怎麽執行?
麵對圍攻的議員,石破茂說出了一句令外界驚訝的話:“要執行這一協議的條款,可能要比達成協議更具挑戰。”
言外之意,便是協議難以落實。
難以落實的,何止《美日貿易協議》,還有《美歐貿易協議》以及《美韓貿易協議》。這些特朗普費盡心力,好不容易才簽訂的協議,很可能淪為一張廢紙。
一
這三份令特朗普“大贏特贏”的貿易協議,內容幾乎如出一轍,核心有四條:接受美國關稅、投資美國、購買美國能源、對美國開放市場。
關稅上,美國給歐盟、日本、韓國統一定為15%,但鋼鐵、鋁和銅的關稅另算,一律50%;
投資美國上,歐盟承諾6000億美元,日本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全部砸向美國製造業,而投資所獲利潤,美國將分得九成;
購買美國能源上,歐盟7500億美元,韓國1000億美元,日本的金額雖未明確,但要掏的錢顯然不會少於韓國;
對美開放市場的重點,則聚焦於農產品和汽車兩大行業。
簡而言之,特朗普的盤算一目了然:以關稅為施壓手段,迫使歐盟及日韓購買美國的能源、農產品和汽車,並向美國製造業注入巨額投資。
若全部落實,美國自然是“大贏特贏”。可協議才達成沒幾天,變數已然浮現。
最直接的分歧,在於投資美國的資金來源。
特朗普稱,這些資金將由歐日韓官方出資,成立一個由美國管理的投資基金。
但根據《政客》雜誌的報道,7月28日下午,兩名歐盟官員表示,“這些資金將完全來自私營部門的投資,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對此沒有管轄權。”
也就是說,這6000億美元,歐盟官方一分都不會出,而是由私營企業自主決定。
石破茂也表態:“這一計劃將由私營部門決定,日本政府無權強製企業簽署相關合同。”
私營企業的投資變數極大,或許今天承諾投資十億美元,明天就可能因市場行情波動而變卦撤資。這麽一來,數千億美元的投資還怎麽落實?
此前“星際之門”計劃麵臨爛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2025年1月22日,特朗普上任次日,甲骨文、軟銀與Open AI聯合啟動“星際之門”計劃,計劃未來四年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多個大型數據中心,以滿足人工智能行業的需求。
該計劃中,軟銀負責出資,甲骨文提供技術支持,Open AI則負責運營。對美國製造業而言,這筆數千億美元的投資無疑是重大利好。
特朗普對“星際之門”計劃極為重視,在白宮親自宣布計劃啟動。
然而,7月21日,《華爾街日報》報道,“星際之門”計劃已瀕臨夭折,原因是甲骨文、軟銀和Open AI之間,存在諸多分歧難以解決。
這5000億美元投資,大概率是沒了。
再比如,日本對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乍聽之下,似乎日本農業要陷入困境。
但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說得很明白,“進口大米的總量並不會增加。”
這話什麽意思?
日本每年進口大米的配額為77萬噸,其中美國大米占45萬噸。在45萬噸這個基礎上,進口量可能會增加到55萬噸或60 萬噸,但不會超過77萬噸。
這些增加的大米配額,原本屬於東南亞國家。日本不過把東南亞國家的大米配額挪給了美國,根本談不上開放市場,本土大米的銷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有一個細節,很能反映歐日韓的心態。
日本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並無書麵文本,僅是口頭承諾。
有過談判經驗的人都清楚,若真心想落實協議,怎會連書麵文本都沒有。
不僅美日協議如此,日本談判代表赤澤亮正透露,美韓協議和美歐協議,同樣沒有書麵文本。
顯然,各方都想敷衍了事。
二
各方不願落實協議,直接原因是內部的強烈反對。
美歐貿易協議達成後,法國總理貝魯直言,協議達成之日是個“黑暗的日子”。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更是毫不客氣地說,特朗普把馮德萊恩當成早餐“吃”了(美歐協議是馮德萊恩和特朗普談的)。
他們的憤怒,源於協議的“慷他人之慨”。
農產品是法國和匈牙利的核心出口產業,尤其是法國,作為歐洲第一農業生產大國,其小麥、蔬菜、水果等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而美歐貿易協議的本質,是為保全歐洲汽車產業,選擇犧牲歐洲農業。
巧了,馮德萊恩是德國人,汽車又是德國的優勢產業,於是在法國看來,“美歐協議”就是德國出賣法國。
俄烏戰爭後的歐盟,本就風雨飄搖,隱隱有分崩離析之態,若法國蒙受重大損失,歐盟內部的裂痕,恐怕會進一步擴大。
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同樣高漲,農協的不滿最為突出。
美國農產品的大量湧入,將嚴重損害農協利益,而農協是執政黨自民黨的核心票倉,其上下遊體係涉及上千萬人。
自民黨無論得罪誰,都不敢輕易觸碰農協的利益。
2015 年日本加入 TPP 談判時,美國曾向安倍政府施加巨大壓力,要求開放農產品市場。
而安倍始終未讓步太多。要知道,安倍是強勢首相,連他都不敢在農產品問題上過多讓步。石破茂作為弱勢首相,更難有底氣得罪農協。
不願落實協議的根本原因,是財政困難。
這些...
查看完整評論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53:11
下周三川普會這樣說:老莫給我打電話,他說理解我(川普)的決定,他答應印度會開放市場。。。。而且印度是我們的盟友,因此,我決定關稅調至15%
川Chicken的下三濫就這樣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51:35
美國對印度還是非常和藹的,25%的關稅比中國55%的關稅少多了,當然印度希望能達到越南柬埔寨那種20%,但是印度不想開放農業,農業對印度又那麽重要,所以應該平和的接受25%,還是能夠接受的。至於額外的針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25%,印度最終應該放棄購買俄羅斯石油,絕對不能為了俄羅斯石油失去美國市場,失去發展印度經濟的良好機會,畢竟還有幾周時間,希望印度政府好好想想,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39:44
true?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02:11主要是因為雙方對印度實力的認知不統一。
川普認為印度實力隻有三分,印度自認為其實力不在中國之下,至少有九分。
雙方在交鋒過程逐漸統一認識,才能達成協議。比如都認識到印度有/隻有六分。
##########################################
不至於,印度要是自認為其實力不在中國之下,當場就給美國加關稅了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37:00
美國既不想中做大,也不想印度做大。等美真的感覺到印度威脅時,會想法使印度分裂。當然,做到做不到,看印度的應對。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30:55
川辣Chicken對 老莫,隻能嘴硬,其他不可能硬, 他陽委。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21:00
老特從沒想和阿三結盟。第一任期是被建製派綁架的訪問印度。但滲透進美西方的阿三間諜太多,積重難返,未來可能的總統夫人都是阿三。
GOATMESSI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15:35
印度在國際事務和商務上很多時候沒有信譽可言,加上對自身實力的蜜汁自信,所以鬧出很多笑話,但是由於其體量巨大,就算不願意和它打交道,世界各國依然無法無視印度潛在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和商業利益。
和印度打交道最好的方法就是短平快,切忌拉鋸戰
true?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7:02:11
主要是因為雙方對印度實力的認知不統一。
川普認為印度實力隻有三分,印度自認為其實力不在中國之下,至少有九分。
雙方在交鋒過程逐漸統一認識,才能達成協議。比如都認識到印度有/隻有六分。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6:48:02
川辣Chicken, 趕緊給老莫道歉
現在嘴硬,早晚都會Chicken,丫骨子裏就是Chicken !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5-08-08 06:45:00
大象不會對老鷹龜縮,後麵有大熊和巨龍作為後盾。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18
, 共
18
分頁: [
1
]
川:另外,別叫我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