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爭奪未來能源主導權之戰:中國正在領先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9:48:10
中國目前在新能源的發展主要是因為要擺脫依賴進口石油和煤炭汙染,政府大力鋪貼。美國則正好相反,石油和天然氣充足,如果現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必然要與便宜的石油和天然氣競爭,需要政府大力鋪貼,還要影響有關開采和汽車工業,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一旦石油供應短缺,美國自然就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沒有任何理由會導致美國無力發展新能源。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8:20:50
樓下,你應該多看多聽。現在除了太陽能以外,還有風能,水能,核能等等作為綠色能源。在這個基礎上,還有生產大型鋰電池的儲能設備,就是讓這些電力儲備起來,在需要的時候應用。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8:18:05
太陽能永遠不可能取代傳統能源,如果都用上了太陽能,結果有兩個,一個是經常沒電,因為陰天的時候黑夜的時候太陽能就無法發電了,二是電費非常貴,如果現在中國電費是5毛錢一度,太陽能是一塊錢一度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7:57:34
中國貧鈾,但是釷多得到此都是。中國也曾經長期研究釷發電的可能性,但是因為進展不大,加上資金困難,所以逐漸冷落了下來。九十年代初在美國公布了其釷基反應堆的資料後,上海應用物理所仔細研究和重複了其全部的實驗,並且結合中國自己的經驗和現代的認知,看出了名堂,再加上中國有餘錢了,於是在2011年提出了建造一座釷基小型試驗發電站。雖然釷基發電站非常安全,但是從小心起見,還是選址在甘肅武威,當然還有可以利用蘭州高能物理所的實力,這個項目由江澤民的公子領銜,2023中國在甘肅武威的實驗堆(2 megawatts)達到了臨界狀態,2024年實現滿載運行,最近又實現了在運行中添加燃料。第四代核能發電有幾種方案,中國的釷基熔鹽發電的突破率先跨進了大規模商業建造和運行的門檻,離大規模商業化隻有一步之隔,現在中國正在經受“首創”的痛苦,因為人類從來沒有在這方麵的任何經驗可以借鑒,中國全部要自己從零開始,從燃料配方,生產,儲存,運輸,保存,加裝,廢料取出,處理,電站各種部件的材料選擇,定期檢測,應急措施,電站的選址,規模,日常操作規範,運行的年限,等等全部要自己去摸索和製定。當其他第四代核電方案還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釷基熔鹽發電已經看到了曙光,因為其優點多得匪夷所思,很可能導致其他第四代核電項目,比如核聚變的冷落。現在世界還處在驚愕之中,有的歡呼,有的不信,五年之內,當中國的10 megawatts的示範電站開始運行時,世界將大變。
清泉出山濁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7:50:48
利用沙漠搞太陽能,即發電解決能源,又降低了空氣汙染,又治理了沙漠,一舉三得。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7:35:33
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的回收是人類的方向,這個趨勢不會改變。從各個國家的利益而言,石油是消耗品(生產對象),太陽能產品是生產資料,太陽能產品進口沒有了隻是沒有了新的成長,石油沒有就什麽都沒有了。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7:00:58
釷基熔鹽發電的概念最先由美國科學家提出,並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個實驗裝置,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胎死腹中 (當時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製造核彈要產生海量的byproduct,這就是核發電的燃料,美國已經擁有了巨大的核燃料的存量,再去開發另外一種核燃料,無異於畫蛇添足,再加上那些巨型鈾加工公司的lobby,所以很難拿到funding,其二,當時那一群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鑒於釷的優勢(極高效率,安全性極高等等)他們提出了一個在當時和現在都不現實的目標, 用釷製造一座釷基航空發動機,讓飛機可以在天上飛幾個星期不降落, 鑒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後來發現這一目標根本不現實,隻有放棄),美國把有關科研成果封存了20年,再加上因為釷基熔鹽不能用來製造核武器,沒有軍事價值,所以美國在九十年代初全部公布了其有關論文和工作情況。因為沒有了funding,美國的科學家哀歎道希望有successor把其工作繼續下去,中國就成了這個successor。

******scmp***/news/china/science/article/3306933/no-quick-wins-china-has-worlds-first-operational-thorium-nuclear-reactor

******scmp***/news/china/science/article/3300360/chinas-thorium-survey-finds-endless-energy-source-right-under-our-feet
霧蒙蒙雨霏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6:48:08
川普取消了EV的優惠,讓美國再次回歸以石油為主導的能源結構。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其進口石油的70%被用於生產能源。forget about 風能,太陽能,中國在兩個月前宣布,中國在第四代核電站(釷基熔鹽發電)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其意義已經在業內引起巨大震動,與當下的核電站相比,釷基熔鹽發電優點多得匪夷所思。中國這次名副其實的站到了世界的最前沿,2023中國在甘肅武威的實驗堆(2 megawatts)達到了臨界狀態,2024年實現滿載運行,最近又實現了在運行中添加燃料,從而完成了釷基熔鹽發電實驗運行的全部重要節點,離商業運行隻有一步之差。注意這與核聚變完全不能同日而語,核聚變還處在試驗論證階段,離商業運行還有猴年馬月,而中國的釷基熔鹽發電實驗站已經完成了商業建造和運行所要求的所有的重大步驟,現在各路人馬都在拉幫結夥,磨拳擦掌的等待中國政府吹響衝鋒號,發放執照。中國下一步將在2030年前建造一座 10 megawatts的示範釷基熔鹽發電站,因為這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中國需要為商業運行製定規範和標準(不僅為中國,也是為全世界),中國建造這座10 megawatts的示範釷基熔鹽發電站的目的就是為商業運行收集數據,用於審批和評估等等,最近有幾種說法,有人說中國應當建造5到10座這樣的電站,這樣才能為商業運行製定規範和標準提供足夠的經驗和數據。釷比鈾的儲量高4倍,中國的釷儲量全球第一,光是中國內蒙的一個礦,就足以為中國提供上千年的電量。比起現在的鈾基核電,釷基熔鹽發電安全,高效,廉價,靈活,必將帶來一輪能源革命。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6:04:14
To 令胡衝,你想的太多了。現在的美國,已經真的沒什麽人真的在乎新一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原因很簡單,美國是市場經濟,錢在哪裏,人才就會在那裏。而現在美國的錢就在金融業和IT虛擬技術。其實看看現在的中印二代,以及中印留學生就知道了。以前很多人去做醫生,做律師,而現在則是則是清一色的華爾街以及IT公司。美國根本沒有人願意做實業,更不用提新一代的科學技術研究。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我當年讀博士的時候,有兩個物理係從中國來的的博士生,畢業後都到美國國家研究所工作並拿到綠卡。之後,他們一個去保險公司做精算,另一個則是去做了房地產經濟。第二個例子,前一段時間認識一個人,他以前和我一樣都是做材料科學家的,結果到了40多歲的時候,竟然轉行去金融公司幹了。這讓我目瞪口呆的同時,也確實知道美國沒希望了。該搞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都去幹金融業了,美國怎麽可能在中美競爭中不輸?
Dalv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5:50:00
政府的計劃經濟 經不起市場競爭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5:02:12
以中國這麽多年新能源技術發展和全產業鏈支持,新能源已經被打成了白菜價了,而且技術已經升級迭代多年了,美國恐怕拍馬都難追了。


德州呆子 發表評論於 2025-07-02 23:20:27以現在的成本,所謂的未來能源都是在浪費能源。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1:29:00
中國政府自作聰明!一力承擔產業升級+能源獨立+碳達峰和碳中和,完全不用考慮企業盈利。
摘星0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0:13:59
中國政府比較聰明,產業升級+能源獨立+碳達峰碳中和,這些看似很難完成的經濟轉型,一次搞定。

核聚變很遙遠,但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核電站就在眼前,未來核電+光伏+風電,基本上可以替代煤炭和天然氣發電。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2025-07-03 00:00:30


確實。但那需要中美通力合作才能變現落實。MAGA退化期不用想了。
——————
陽光燦爛3 發表評論於 2025-07-02 23:58:01 美國的創新能力的確在,但製造能力不行。美國正確的做法是把自己打造成世界智腦,all in創新和設計。
陽光燦爛3 發表評論於 2025-07-02 23:58:01
美國的創新能力的確在,但製造能力不行。美國正確的做法是把自己打造成世界智腦,all in創新和設計。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2025-07-02 23:54:05


中國尚未領先。所謂領先也都是暫時的。美國創新能力依舊存在。

核能、空間太陽能、AI、量子計算、星際航行,這都是未來焦點產業。領先和落後都是暫時的



德州呆子 發表評論於 2025-07-02 23:20:27
以現在的成本,所謂的未來能源都是在浪費能源。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17, 共17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