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水門橋”狂卷票房 拍的很熱血 但基本上是導演編的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ali88
發表評論於 2022-02-09 17:56:22
就是說,基本屬於金庸小說。
散兵還當了真了。
麥克老狼
發表評論於 2022-02-09 08:11:54
當年袁克文帶著一幫報人印刷一份特殊的報紙,報道國內國際如何一片形勢大好,來忽悠他老子登基稱帝
《長津湖》《水門橋》也都是類似的忽悠,蒙蔽一下隻有小學學曆、從不看書的包帝,和那一群同樣從不看書、全指著電影 High上頭的小粉紅。
大家一起 high呀high,在無盡的高潮中米帝灰飛煙滅,東升西降,天朝終於撅起
吃素的狼
發表評論於 2022-02-09 01:45:54
嗬嗬,其實呢,老子更愛徐克和吳京們這些厲害國的電影資本家們。
由著它們吃葦子拉炕席胡編亂造軍史曆史,忽悠共軍,包子帝和韭菜,等同於拷貝當年的鴉片戰爭。
結局,大清皇上被騙,軍隊被騙,大清朝被騙,直到武昌起義,大清朝徹底完蛋操。
大共朝重蹈大清朝覆轍,走向滅亡,對厲害國,對世界和平,都是大好事哦。
吃素的狼
發表評論於 2022-02-09 01:31:00
嗬嗬,這話說得,“主要裝備太差,如果這個時候有蘇聯裝備,陸戰一師的番號估計都沒了。”
那麽,美軍可以照搬,“主要兵力太少,如果這個時候有同樣兵力,第九兵團的番號估計都沒了。”
不過,這篇貼文好歹算是說了點實話,矯情的話不說過不了我黨審查關,理解萬歲吧。
雨潤紅塵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21:16:39
嚴格的說,不是導演編的,而應該是編劇編的
minhangcom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8:51:00
不同發展階段對人力資本的理解不一樣 ,是符合人類發展的邏輯的
傷亡人數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標準 ,你可以在英美這樣發展水平一樣的地方用
ztgp3614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8:31:00
說15兵團裝備差不全對,淮海戰役時粟裕的部隊的火力一點都不遜於國民黨的美械師,解放全國後裝備應該更好,而美軍朝鮮戰爭期間步兵裝備沒有什麽改進。兩軍在輕武器和火炮上應該差不多,差距在坦克和飛機上。
pghdoc_北美99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8:18:32
再厲害,現在不是國女都爭著讓美國白人搞嗎?生一個混血,國人拜為女神,那時的誌願軍肯定死不瞑目
tobright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8:00:09
這場戰役基本上來說陸戰一師就是僥幸,遇到了朝鮮幾十年不遇的寒冷天氣,否則不需要別的外在因素,米軍有啥可誇耀的?還幾十個人殲滅了幾千人,愈發吹牛無上限,你以為中國人手裏拿的是燒火棍嗎?米軍空軍不算軍力?一幫白癡還拿原子彈說事,真能扯淡。
舊金山叔叔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6:10:18
隻能說對凍傷的定義肯定大不相同,美軍如果凍掉個腳趾肯定算凍傷,在自願軍方麵估計至少要到凍掉整個腳掌才算。照理隻有死亡人數可比,但中方偏偏沒有公布這個數字。一般認為中方戰鬥陣亡加非戰鬥陣亡,包括凍餓而死的,應該在1-2萬人。
=============================================================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4:08:20
我軍這邊誌願軍第 9 兵團有 3 個軍 12 個師共計 15 萬人參加長津湖戰役,戰鬥傷亡 19202 人,凍傷 28954 人,凍死 4000 餘人,傷亡總數達到了 5.2 萬餘人。
------------
作者引用的這個凍死凍傷3萬3千人的數據嚴重失實,這個數據是中共肆意篡改和隱瞞後提供的假數據,比我十幾年前看到的真實統計數據大幅減少。其實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零下40度的極端低溫下,穿著厚厚的冬裝和防凍靴,吃著高熱量的軍用午餐肉主要靠機動車輛運輸的陸戰一師2萬4千人,最後有7300人凍傷;而沒有冬裝穿著膠鞋吃著麵團和土豆做成的士兵自帶幹糧的整整15萬誌願軍,最後竟然隻有2.8萬人凍傷?凍傷率竟然比美軍低得多,這可能嗎??難道誌願軍都是超人?!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5:21:00
第九兵團戰役結束後,撤回中國,編製取消,兵團司令宋時輪賦閑。
Bukanuirusu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4:25:00
如果當時土共有原子彈現在的美國就是土共的海外省。如果如果整個就一SB
Bukanuirusu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4:21:00
美帝在戰場上贏,土共在螢幕上贏,大家都是半斤八兩彼此彼此,這個就是雙贏嘛!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4:08:20
我軍這邊誌願軍第 9 兵團有 3 個軍 12 個師共計 15 萬人參加長津湖戰役,戰鬥傷亡 19202 人,凍傷 28954 人,凍死 4000 餘人,傷亡總數達到了 5.2 萬餘人。
------------
作者引用的這個凍死凍傷3萬3千人的數據嚴重失實,這個數據是中共肆意篡改和隱瞞後提供的假數據,比我十幾年前看到的真實統計數據大幅減少。其實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零下40度的極端低溫下,穿著厚厚的冬裝和防凍靴,吃著高熱量的軍用午餐肉主要靠機動車輛運輸的陸戰一師2萬4千人,最後有7300人凍傷;而沒有冬裝穿著膠鞋吃著麵團和土豆做成的士兵自帶幹糧的整整15萬誌願軍,最後竟然隻有2.8萬人凍傷?凍傷率竟然比美軍低得多,這可能嗎??難道誌願軍都是超人?!
弟兄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3:56:46
朝鮮人民看看手裏的玉米棒子和金三胖,感到很幸福
wbkds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3:32:31
美國佬幸好是跟誌願軍交手,如果陸戰一師被蘇軍,德軍,或者日軍包圍,肯定會被全殲死得很慘。
lucy1975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3:16:00
下麵的lao-fei認為韓戰打得值,我也認為值,至今韓國人感謝美國而朝鮮人討厭中國,我為美國覺得值。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3:11:22
更正:德洞山口因為是扼守美軍撤退的咽喉要道,如果被誌願軍拿下美軍就徹底被關在裏麵了,所以德洞山口爭奪戰是長津湖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結果在這場戰鬥中,美軍陸戰一師一個加強連,單挑誌願軍兩個師的如潮進攻,最後不但守住了山口,殲滅了大部分進攻部隊,且自己隻陣亡29人!更恐怖的是,Fox連是在經過嚴寒和雪地中整整一晝夜的長途行軍後(為了搶在誌願軍之前趕到山口)立馬投入戰鬥的。所以德洞山口爭奪戰是西點軍校教課書中有關長津湖戰役這個經典突圍成功案例中描述最詳細且最不吝讚美之詞的戰鬥!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3:07:16
德洞山口因為是扼守美軍撤退的咽喉要道,如果被誌願軍拿下美軍就徹底被關在裏麵了,所以爭奪戰因為是長津湖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結果在這場戰鬥中,美軍陸戰一師一個加強連,單挑誌願軍兩個師的如潮進攻,最後不但守住了山口且自己隻陣亡29人,更恐怖的是,Fox連是在經過嚴寒和雪地中整整一晝夜的長途後(為了搶在誌願軍之前趕到山口)立馬投入戰鬥的。所以德洞山口爭奪戰是西點軍校教課書中有關長津湖戰役這個經典突圍成功案例中描述最詳細且最不吝讚美之詞的戰鬥!
commonpeople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58:00
不講史實地販賣極端民族主義,掙黑心錢。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43:52
真正激烈的戰鬥爆發在1081高地,美軍軍史和王樹增書裏都記錄了這裏的戰鬥。
這是我軍阻擊陸戰一師逃竄的最後一個據點,大概處在過了水門橋一公裏左右的一個山頭上,一支我國孤軍,大概一百來人,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守在山頭上,對美軍撤退部隊形成了側射威脅。
----------------
本文作者大部分論點和論據符合實際,但是某些說法不準確,比如爭奪1081高地之戰,這在長津湖戰役美軍殺出重圍的戰鬥中簡直不值一提。真正慘烈的戰鬥發生在柳潭裏以南約10公裏的德洞山口(也就是本文長津湖地圖上的德洞嶺),在這場戰鬥中,美軍陸戰一師7團2營F連240人守衛美軍陸戰一師突圍的唯一通道-德洞山口。而誌願軍9兵團20軍59師整師和27軍79師的兩個團,猛攻德洞山口,最終F連以陣亡29人,牢牢守住德洞山口,保證美軍陸戰一師全師突出重圍,而20軍59師由於在零下40度戰場上沒有冬裝,隻要中彈躺下存活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戰鬥中幾乎被全殲!!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39:00
什麽樣的電影就有什麽樣的觀眾,各取所需,沒什麽問題。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26:51
然後麥帥就被擼了,從日本太上皇的位子退位,去軍校賦閑,烙餅永不思,隻是漸凋零.
尼伯龍根之哥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12:00
Deepspace: “實際上麥帥後撤至35線,誘敵深入。。。” 如果你看過韓國將軍白善燁的寒戰回憶錄《最寒冷的冬天》,大凡你有點曆史知識,就不會發出這麽Z Z的臆斷。
北國美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24:00
編電影沒問題,但要有一個共識哪個是編的,哪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要事先講清楚
Gooddevil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22:00
票房好說明中國人團結一心,愛國
太宇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09:11
如果中國有蘇式裝備,有原子彈,有牛油,有飛機,有大炮,有軍艦,如果秦始皇沒死。
死人多不是失敗。
不宣而戰。
珍寶島不宣而戰。
鐵力克蘇聯也來個伏擊戰,兩個戰鬥死亡人數對比,才能找出誰打得好。
電影不是真實曆史的記述---這點在放映前是否告訴了觀眾。那些中學生知道電影故事是虛構的嗎?以這種方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旦將來他們成熟後發現是被忽悠了,還被花了錢。會咋想?
010101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09:00
好萊塢編得,為什麽我們編不得?
貓二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04:00
朝鮮戰爭到現在還作為正義戰爭來頌揚還不如寫越戰呢,最起碼越南現在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了……
newbigman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2:00:42
當初中蘇交惡時期,朝鮮倒向蘇聯調轉槍頭對付中國,在朝鮮國內,大量的誌願軍墓地被夷為平地,墓碑被損壞;後來中朝兩國和好,誌願軍墓地才再次被修繕,可是很多都已經不可考證了;到了90年代,中朝兩國再次斷交,誌願軍墓地再遭冷遇……
偶偶地來一發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56:03
關於編故事:好萊塢編的厲害,咱還差的遠呢.
關於傷亡:中國軍隊在朝鮮半島戰爭期間獲得了大量蘇式裝備,基本上入朝一批換一批,這點在毛澤東的著作裏有提到.那麽初期的傷亡就是完全值得的了.你初期打的好,一下子把美軍趕過三八線,蘇聯掏口袋才痛快.這些蘇聯裝備使得後期傷亡減少了多少?不可勝數啊.
此外打長津湖的部隊很久沒有再上戰場,也和換裝有關.中國軍隊不存在打殘了不能上戰場這麽一說的,補充戰力很容易.
阿跡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53:46
這就是那種典型的“華人改寫曆史”的宣傳片。
barryv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45:00
這種基於曆史的片子,說好聽點是藝術加工,其實就是欺騙愚民。
Tan7th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44:00
國人的錢都想騙,為什麽?知道好騙!隨便弄個小兒遊戲加上愛國標誌,就大把大把的數錢
tobright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42:22
從戰役指揮層麵上來說,誌願軍是比較成功的,美軍雖然做了撤退計劃的偵查,但還是落入誌願軍的伏擊圈。如果九兵團有十三兵團的棉衣,如果天氣溫度高十度,如果九兵團有蘇聯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到位(一個精銳兵團打阻擊戰連鋼盔都沒有),陸戰一師恐怕早就駕鶴西去了。
威虎山元韭菜大元帥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36:00
另外 腚吃貨2001
威虎山元韭菜大元帥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35:00
我查的是一向比較中立的英國人的記錄:水門橋一帶沒有發生激烈戰鬥 沒有!不過美軍在撤退過程中發現了被凍死的牆國匿名軍烈士 至少美軍是打個寒戰吧 想象一下如果那些烈士還有戰鬥力的話就是何等光景 最後美軍撤離水門橋時丟掉了7輛躺克 用於掩護撤退還是我軍俘獲沒有說明
supernova13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34:49
撤退的美陸戰一師主力用了 77 個小時,平均每前進一公裏用 2 小時。在這條路上,美軍死亡 75 人,失蹤 16 人,負傷 256 人。這個數據和美軍戰史的也能對上。而這些傷亡,基本都是在 1081 高地產生的,水門橋可能並沒有什麽戰鬥。
==========================
水門橋和1081高地相距不遠,作為故事片,兩地素材合二為一,OK啦
yshen05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27:00
兩麵不討好的文章 裏外不是人的作者
趙Q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26:00
農民兵,命苦哇!難怪老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kai2002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1:14:42
別說追擊了,誌願軍已經殘了。
from中國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56:00
廢話 電影多少是真的
亞洲食肉動物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53:00
好文。不過別再深挖了。給厲害國留點麵子
中堂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53:00
廢話,國企都要求寫觀後感的,能不高票房麽
拾麥客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51:01
6萬人的戰損,怎麽美化也不是勝利!這些兵大多數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尤其是援朝戰爭初期的兵,大多是以一當十的老兵。不是後來的新兵可以比的。拿這次戰鬥拍一部宣揚勝利的電影合適嗎?國殤日我從來不戴罌粟花,因為我老家的叔伯輩的人不少都去參戰,地區的男女比例一度失調。紀念歐美參戰的敵國士兵,我無論如何也不接受。不過我也沒看這個電影,這是褻瀆亡者。
人之初性本善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33:00
去看看砥平裏戰役,基本上就是用人一層層堆出來的。有時候總是在想:“為了某人國際共產主義的私心,死那麽多誌願軍到底值不值”?
吃貨2001
發表評論於 2022-02-08 10:30:00
50年後,也會有中國男足在習總親自指揮下勇奪世界杯的電影。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46
, 共
46
分頁: [
1
]
散兵還當了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