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湖北高速橋90度側翻釀4死 傷者:快2秒就沒命了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wang5zhao6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22:30:31
- 錢比生命重要
- 僥幸心理
- 差不多就行

中國製造不能達到日本德國製造的3個文化根源。
吃貨2001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9:37:00
不超載,吃什麽?天朝有不收費的公路嗎
ProfessionalEngineer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8:23:14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橋梁都有設計荷載,車輛超載就能給橋梁帶來危險,這是沒錯的。但是中國對於車輛超載有沒有執法?有沒有卡車稱重站?美國高速沿途都是有稱重站的。卡車如果違規不稱重,是會吃罰單的。 如果有法規而無執法,那政府還是犯了不作為的過失。
排量有限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8:07:46
198噸,從陝西蹽到湖北,一路過橋無數,正說明中國製造質量杠杠的。
要是在這,不出幾個橋,就得壓塌。
東方明珠中國風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7:57:00
超重側翻的問題。
華倫久費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7:01:16
單柱設計是我國獨立自主研發出來的高架新技術,利用雙向行駛的車輛保持橋麵平衡,可以節省大量建築材料。
胡同仙女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6:29:59
看評論笑死了
某老張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6:24:48
這種簡單的單柱設計太不靠譜,為了降低成本卻加大了安全隱患。
cn_abcd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6:12:24
1.載重190噸
2.路中間在維修,司機就轉向路側
lurenjia2014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6:12:14
中國速度,彎道超車。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49:54
匪夷所思 下麵的車道照開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29:04
這個箱梁做法可是美帝貨哦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27:32
仔細一看 是雙行的 那更離譜啦
faseb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25:38
橋麵板質量杠杠的,這麽嚴重側翻都破碎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25:04
哇啦啦 一個好話題 不要錯過

看上去是一條單行弧形跨高速的高架 可是沒想到這次因車輛較長 借偏了一點 哇啦啦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10:00
明顯就是單柱設計出問題;前後橋麵都是用雙柱沒事。
L1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08:49
三輛大貨車用連接杆相連,運送的變電設備,應該是非常重,但是行車路線規劃和沿途措施都沒有,就是為了節省成本。

正好昨天我在美國的家附近看見也是這樣三車連接運送設備,輔助的車有好幾輛,前麵有一輛小車頂著Oversized Load的牌子開路,後麵還有一輛小車頂著Oversized Load的牌子結尾,旁邊有4輛警察陪伴,按規定線路走。不過這樣成本就貴多了,所以美國建一個變電站,成本是中國的幾倍,耗時也是中國的幾倍。

中國的做法是用少數人的生命,換取大多數情況下的快速完成任務。不單運輸如此,很多工程項目也是如此。
kingfish1116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06:39
厲害了我的國!!!
johnjyu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5:03:50
這就是無視規則的報應!
貓貓哥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54:41
死者情緒穩定!
newbigman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44:23
橋麵看起來還完整無損。
為了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 整點萬能膠, duck tape 什麽的粘上還應該繼續用。
不過建議不要靠邊開, 違者後果自負。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39:05
哈哈哈看清了 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 柱體和橋體怎麽連接的 會計算嗎
★火眼金睛☆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24:29
橋沒有質量問題。單純就是這種單圓柱橋墩設計不合理,已經被棄用,但是現存的還不少。關鍵還是貨車不能超出橋麵設計的承重,或者在這種情況下開在橋麵正中間。
StolenMind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22:32
不要推卸責任。要好好調查事故原因,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
楊楊20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16:11
車輛超載,司機太胖都是原因。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2021-12-20 14:15:14
用橋的事實證明。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26, 共26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