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撕開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撕開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文章來源: 第貳幕 於 2025-11-13 01:14: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32歲周深曾被那英淘汰,因嗓音自卑如影隨形,今成中國文化“傳聲筒”

撕開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大家都知道,他的歌現在是公認的“深夜解藥”,卻不知這副被譽“天賜之聲”的嗓子,曾是他童年最想剜去的“恥辱印記”。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山村少年成長為國際舞台上的大腕,《人民日報》的專訪揭開了真相——原來那英十年前就已經預言了他如今的逆襲。



周深於1992年出生在湖南邵陽的一個偏遠小山村,童年時便跟著打工的父母遷居到了貴陽。當同齡的男孩開始變聲後,嗓音都從原來的童言稚語,變得非常粗獷且有力時,周深的聲線卻變得清亮且細膩,而這也成了他噩夢的來源。



“娘娘腔”的嘲諷伴隨了他的整個初中時代,整整三年,他都不敢在人前發聲。

而他的人生卻也因他獨特的嗓音而改變。2007年,周深抱著“最後一次嚐試”的心態,參加了貴陽六中的校園歌手大賽,結果是他竟以獨特的空靈嗓音一舉斬獲冠軍。台下雷鳴的掌聲第一次讓他相信:這“怪異”的嗓音或許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而非詛咒。



到了2010年,他以“卡布叻”為網名在網絡上進行翻唱,並迅速累積了不少粉絲,那時他已小有名氣了。



可當他開始露臉直播,揭開了他“男身女聲”的真相時,滿屏“變態”“刪歌”的辱罵如同一盆盆冰冷的水直接澆在了他的頭上,那時人們不再驚歎於他的歌聲,隻在意他是“娘娘腔”。彼時沒人會料到,這個縮在網吧的角落擦淚的少年,日後會代表中國嗓音讓整個世界為之驚歎。



時間來到2014年,那時《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正如日中天,在那個舞台上,21歲的周深以一曲《歡顏》震撼四座。那英激動的轉身高喊:“你比女生唱得還美!”隨即將他收入戰隊。



當觀眾都以為巨星即將誕生之時,他的命運卻再次發生了轉折。

在淘汰賽中,他與李維合唱的《貝加爾湖畔》驚豔全場,而那英卻紅著眼眶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對不起周深,我選李維。”鏡頭定格在他強忍淚水的微笑——這一幕的“意難平”讓無數觀眾扼腕。可這畢竟是比賽,無論觀眾再怎麽為他鳴不平,也改變不了結局,一切還得聽裁判的。



十年後再回看,那英當時淘汰周深時說的那句“你的聲音誰也比不了”,竟成了精準預言。離場時導演的一句忠告點醒了他:“比賽會結束,但聲音不會被遺忘。”



而這,也成為他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

到了2016年,動漫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橫空出世。周深在歌曲的尾聲融入了戲曲吟唱,當美聲技法與中國旋律發生碰撞,直接把烏克蘭導師震撼住了:“這才是中國音樂的樣子!”後來歌曲直接橫掃亞洲,更是登上了美國Billboard榜單。



那一刻他徹底頓悟了:空靈的嗓音不是缺陷,而是傳遞民族文化的密鑰。

此後的五年裏,他四登央視春晚:

《燈火裏的中國》唱響了家國情懷,福州演唱會萬人大合唱衝上熱搜;

《光亮》裏的戲腔如“水墨潑染”,帶著聽眾穿越曆經百年風雨的紫禁城;

《小美滿》《花開忘憂》更是成了國民治愈神曲,聽眾下到7歲孩童上至80歲老人。



當流量歌手還在依賴“7秒副歌”博眼球時,《人民日報》卻在2025年的專訪中定義了周深的堅守:“音樂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能唱出民族魂的歌者永不褪色。”

專訪也是揭露了他“中國風”的創作哲學:

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味夠足,自會吸引世界”;

對抗碎片化:在短視頻時代,堅持完整演繹,“若音樂隻剩高潮,何談觸動人心?”



而今,周深已是《中國唱將》的導師,他一直激勵選手們說:“台上的你們,都是曾經渴望被聽見的我。”



從因嗓音自卑的深山少年,到讓《大魚》遊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從淘汰席上的“遺珠”,到扛起民族音樂大旗的領軍人。周深用十年跋涉印證:真正的“頂流”,從不是追逐潮汐的浮木,而是紮根文化深海的礁石——當萬千浪花退去,唯有靈魂永存。

那英當年那句“無人可比”,如今聽來,字字皆是時代的回響。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六千都給不到”,國內的計算機專業怎麽了
從家暴到割喉,女護士五年的「漫長死亡」
讓辛芷蕾“封後”的這部電影,成色到底如何?
2萬頁愛潑斯坦郵件曝光,稱特朗普私下形象更糟糕
阿根廷人“床墊下”的2700億美元,米萊也動不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腦袋被驢踢了” 官媒火上澆油破口大罵日本首相
震驚!伯克利大學爆發衝突 血跡滿地 多人被捕!
中美貿易休戰,但工廠“去中國化”已難逆轉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中國遊客在著名景點當眾脫褲大便?網絡又炸鍋了
中國向美國舉起稀土屠刀後,俄羅斯為什麽慌了?
福山點破美國困局:免費公交救不了紐約 唯一出路是…
中國同意停止出口"芬太尼相關化學品",FBI局長證實
汪小菲麻六記LA門店開業即關門 食客上吐下瀉集體投訴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再有愛潑斯坦電郵涉及特朗普,我們又知道些什麽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中美貿易戰 川普手上隻剩一張打不出去的牌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選擇與誰結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撕開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第貳幕 2025-11-13 01:14:53

32歲周深曾被那英淘汰,因嗓音自卑如影隨形,今成中國文化“傳聲筒”

撕開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大家都知道,他的歌現在是公認的“深夜解藥”,卻不知這副被譽“天賜之聲”的嗓子,曾是他童年最想剜去的“恥辱印記”。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山村少年成長為國際舞台上的大腕,《人民日報》的專訪揭開了真相——原來那英十年前就已經預言了他如今的逆襲。



周深於1992年出生在湖南邵陽的一個偏遠小山村,童年時便跟著打工的父母遷居到了貴陽。當同齡的男孩開始變聲後,嗓音都從原來的童言稚語,變得非常粗獷且有力時,周深的聲線卻變得清亮且細膩,而這也成了他噩夢的來源。



“娘娘腔”的嘲諷伴隨了他的整個初中時代,整整三年,他都不敢在人前發聲。

而他的人生卻也因他獨特的嗓音而改變。2007年,周深抱著“最後一次嚐試”的心態,參加了貴陽六中的校園歌手大賽,結果是他竟以獨特的空靈嗓音一舉斬獲冠軍。台下雷鳴的掌聲第一次讓他相信:這“怪異”的嗓音或許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而非詛咒。



到了2010年,他以“卡布叻”為網名在網絡上進行翻唱,並迅速累積了不少粉絲,那時他已小有名氣了。



可當他開始露臉直播,揭開了他“男身女聲”的真相時,滿屏“變態”“刪歌”的辱罵如同一盆盆冰冷的水直接澆在了他的頭上,那時人們不再驚歎於他的歌聲,隻在意他是“娘娘腔”。彼時沒人會料到,這個縮在網吧的角落擦淚的少年,日後會代表中國嗓音讓整個世界為之驚歎。



時間來到2014年,那時《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正如日中天,在那個舞台上,21歲的周深以一曲《歡顏》震撼四座。那英激動的轉身高喊:“你比女生唱得還美!”隨即將他收入戰隊。



當觀眾都以為巨星即將誕生之時,他的命運卻再次發生了轉折。

在淘汰賽中,他與李維合唱的《貝加爾湖畔》驚豔全場,而那英卻紅著眼眶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對不起周深,我選李維。”鏡頭定格在他強忍淚水的微笑——這一幕的“意難平”讓無數觀眾扼腕。可這畢竟是比賽,無論觀眾再怎麽為他鳴不平,也改變不了結局,一切還得聽裁判的。



十年後再回看,那英當時淘汰周深時說的那句“你的聲音誰也比不了”,竟成了精準預言。離場時導演的一句忠告點醒了他:“比賽會結束,但聲音不會被遺忘。”



而這,也成為他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

到了2016年,動漫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橫空出世。周深在歌曲的尾聲融入了戲曲吟唱,當美聲技法與中國旋律發生碰撞,直接把烏克蘭導師震撼住了:“這才是中國音樂的樣子!”後來歌曲直接橫掃亞洲,更是登上了美國Billboard榜單。



那一刻他徹底頓悟了:空靈的嗓音不是缺陷,而是傳遞民族文化的密鑰。

此後的五年裏,他四登央視春晚:

《燈火裏的中國》唱響了家國情懷,福州演唱會萬人大合唱衝上熱搜;

《光亮》裏的戲腔如“水墨潑染”,帶著聽眾穿越曆經百年風雨的紫禁城;

《小美滿》《花開忘憂》更是成了國民治愈神曲,聽眾下到7歲孩童上至80歲老人。



當流量歌手還在依賴“7秒副歌”博眼球時,《人民日報》卻在2025年的專訪中定義了周深的堅守:“音樂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能唱出民族魂的歌者永不褪色。”

專訪也是揭露了他“中國風”的創作哲學:

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味夠足,自會吸引世界”;

對抗碎片化:在短視頻時代,堅持完整演繹,“若音樂隻剩高潮,何談觸動人心?”



而今,周深已是《中國唱將》的導師,他一直激勵選手們說:“台上的你們,都是曾經渴望被聽見的我。”



從因嗓音自卑的深山少年,到讓《大魚》遊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從淘汰席上的“遺珠”,到扛起民族音樂大旗的領軍人。周深用十年跋涉印證:真正的“頂流”,從不是追逐潮汐的浮木,而是紮根文化深海的礁石——當萬千浪花退去,唯有靈魂永存。

那英當年那句“無人可比”,如今聽來,字字皆是時代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