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佘詩曼:忙著成功,沒空戀愛

佘詩曼:忙著成功,沒空戀愛

文章來源: 她刊 於 2025-11-13 01:09:4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佘詩曼:忙著成功,沒空戀愛

上周,《新聞女王 2》開播。

熟悉的TVB配樂響起,屏幕裏的港女們又回來了——冷靜、果斷、雷厲風行。

有人說,這是近幾年來“最強的職場女性群像劇”。

在這場關於女性力量的討論中,佘詩曼無疑是最具象征性的那一個。

劇中,她是充滿野心的資深新聞主播Man姐;劇外,她的名字幾乎成了“港女精神”的代名詞——自信、獨立、敢拚,帶著不肯妥協的韌勁。

但眼前的佘詩曼,真的一直如此嗎?

帶著疑惑,我們與佘詩曼聊了聊。她談《新聞女王2》,也聊生活的新階段。更多時候,她想把一些力量,傳遞給當下仍在尋找方向的年輕女性。

“人生隻能活一次。你不一定要做很偉大的事,但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她說。

成為新聞女王

拍戲28年,佘詩曼依舊會緊張。

拍攝《新聞女王》的第一場戲,是一場火災現場直播。她原以為第一天開拍,會安排演播廳的戲份,讓自己熟悉狀態。

監製卻安排了現場直播突發新聞,沒有提詞器,噪音四起,混亂不堪。她必須像真正的記者一樣冷靜,像新聞人一樣精確。

“我當時真的緊張到爆炸,”她回憶,“起床、刷牙、坐上去片場的車,心跳一直在嘣嘣嘣嘣……像要心髒病一樣。”

到了現場,四周是奔跑的警察、焦灼的消防員,空氣裏彌漫著燒焦味。她站在攝像機前,肩膀僵硬,脖頸的筋都繃了出來。

監製走過來,輕聲提醒:“能不能放鬆一點?你的肩膀太硬了。”

“冷靜,冷靜,冷靜。”她提醒自己。情緒一點一點歸位,台詞像被按下開關,流暢、清晰、準確。

開機那一刻,演員佘詩曼,成了專業的新聞主播——Man姐文慧心。

她刊專訪佘詩曼

文慧心,是佘詩曼在《新聞女王》中飾演的角色。她是香港最大的媒體SNK新聞部的資深主播,人稱Man姐。

Man姐殺伐果決,冷靜鋒利。她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職業標準,也在體製與權力的縫隙裏,堅守新聞人的底線。

2023 年,《新聞女王1》播出後,被觀眾稱為“近幾年來最強的職場女性群像劇”。

過去幾年,內娛的職場劇披著偶像劇的外衣——懸浮、不切實際。女主一路開掛成功,職業形象隻是裝飾,能力全憑男性扶持。

所謂職場,隻是愛情與劇情的背景板。



《新聞女王 1》

上周,《新聞女王2》開播,豆瓣評分7.9。

還是熟悉的 TVB 節奏,職場上的權力與金錢博弈被毫不避諱地呈現。

第一季曾觸及家暴、性侵、精神疾病汙名化等社會議題;而第二季則更緊貼現實,很多劇情神奇地預判了現實。

元朗舊屋倒塌、房地產暗黑內幕、保健品案件,以及AI技術倫理問題,都成為劇情中的關鍵線索。

其中AI議題恰好呼應了近期女星溫崢嶸控訴自己被AI換臉、抖音直播賣貨的事件,使劇情與現實形成強烈映照。



《新聞女王 2》

《新聞女王2》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港劇的鋒利節奏和對現實的批判。

更重要的是,它再次展現了TVB職業女性的魅力——那種對職業的信念、獨立反叛的力量,以及永不言棄的韌勁。

新的一季,文慧心離開了傳統媒體SNK,離開了熟悉的舒適區,轉戰自媒體。

佘詩曼告訴我們,文慧心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情感。“以前她隻有自己,沒有合作。”

過去,她背靠大台,手裏握著充足的資源和權力,執行起來無需顧慮他人;現在,她不再是那個獨攬全局的女王,每一次決策都需要平衡團隊、理想與責任。

文慧心麵臨更大的挑戰和更複雜的局麵。佘詩曼,也再次被卷入那種久違的“緊張感”。

那是她與角色的共通語言,是28年職業生涯中始終不曾消退的信號。

“緊張是一個煙花,如果全部是平平淡淡的不好玩,手到擒來的角色也不好玩,挑戰新的東西,離開舒適區才好玩。”她說。

野心與貪心

“我以前也是文慧心。”

某種意義上,飾演這個角色,是佘詩曼的本色出演。

她曾是徹底的工作狂。“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就是我的生命。”她這樣形容過去的自己,追求極致,講究完美。

那種“要做到最好”的衝勁,貫穿了她的職業生涯。

看港劇長大的人,對她的臉再熟悉不過。她演過宮鬥劇、演過愛情劇,也演過時代劇。佘詩曼是TVB黃金年代的“拚命三娘”,曾創下五天四夜不睡覺拍戲的紀錄。

從《刑事偵緝檔案IV》《倚天屠龍記》《帝女花》到《金枝欲孽》,她留下了一個時代的角色記憶,也在熒屏上定義了“港女”精神——獨立、堅韌、靠自己贏得尊重。



《新聞女王 2》

《新聞女王》中的文慧心,是港女精神的再一次進化。

她能為了達成目的而利用下屬,卻從不逾越專業的邊界。她冷靜到近乎冷酷,卻從未放棄對職業信念的堅守。

從實習生到王牌主播,再到新聞總監、自立門戶,她一步步走到頂點。

佘詩曼理解文慧心的野心。

“野心和貪心,不是貶義詞。沒有野心就不會有進步,不貪心也不會有進步。”

她身體力行地踐行了這種活法。

28年過去,佘詩曼始終沒有“鬆”下來。出道之初,她不屬於那種靠天分吃飯的演員。但當同輩女演員開始轉型、結婚、淡出,她依舊一部接一部拍。

對她來說,競爭的意義不是贏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己。“我要贏的,是過去的自己。”



佘詩曼過去的角色

在事業最盛的時候,佘詩曼選擇離開TVB。那一年她三十六歲。

在TVB的二十年裏,她幾乎全年無休,保持著每年上百集的工作量。可她不想讓自己在重複中消耗殆盡,於是決定抽身。

對中年女演員而言,戲路可能變窄,機會會變少,但佘詩曼反而走得更寬。《延禧攻略》討論度熱度高,《新聞女王》讓她再一次被看見。

她用作品證明,麵對殘酷的名利場,仍能活得自持而清醒。她沒有讓自己在舒適圈呆著,而是嚐試不同的機會,轉戰內地。

“成功對我來說,一生都很重要。從年輕到現在,我都這樣覺得。”她的語氣裏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坦誠。



《新聞女王 2》

多年來,這張被鏡頭熟悉的臉,似乎始終與“冷靜”“果斷”“強勢”這些詞並列。

然而,眼前的佘詩曼,真的一直強悍、冷靜嗎?

在《新聞女王》中,人人都稱文慧心是新聞界的“女王”。這個稱呼聽起來光鮮,卻也暗藏孤獨。

“女王這個稱呼是帶刺的。被人覺得距離很遠,不敢接近。能力太高的人,好的時候讓人羨慕崇拜,壞的時候又容易招來嫉妒。”

她停頓了一下,又笑著補了一句:“但我不是帶刺的。”



《新聞女王 2》

此刻的她,比熒幕上的文慧心柔和得多。

她回憶起年輕時的自己:那時的生活幾乎被工作占滿,一天拍十八、十九個小時,日夜連軸。

她全力以赴,隻想著把戲拍好,卻忽略了生活裏那些微小而珍貴的部分。

如今,她的步調慢了下來,學會感恩,開始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分。那是錢買不到的,也是無法重來的。

“人生中每一次相遇都有原因,無論好壞,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好的時候,去享受;不好的時候,也能從中學習,讓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她語氣平緩,像是在對自己說,也像是在安慰別人。

“這一生,要活在當下,活得盡興一點。”



《新聞女王 2》

不久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佘詩曼開始重新學習如何好好告別。

義父許紹雄的離世,讓她再次體會到,生離死別是生命的常態。

人越年長,告別就越頻繁,這幾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佘詩曼沒有刻意拔高話題,隻是認真地思考:

人該如何接受這樣的規律?如何在失去之後修複自己?又如何在疼痛中安慰他人?

這是她當下仍在學習的事。

我們為何始終迷戀港劇中的職業女性?

50歲的佘詩曼,對演戲依然保持著純粹的熱愛。

她的創作力從未減弱,每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都像是在向表演本身發出熱烈的告白。

對她而言,當演員從沒有倦怠期。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新的人生的體驗——承載著不同的性格、獨特的意義、豐富的情感與表演技巧。

演員這個職業,是一片不斷豐富、不斷延展的世界。



佘詩曼微博

去年,在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她憑《新聞女王》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大灣區最喜愛TVB女主角以及馬來西亞最喜愛TVB女主角,成為“三料視後”,也是TVB曆史上首位達成這一成就的演員。

在她看來,女性可以擁有“超能力”,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她想通過《新聞女王》將這種力量傳遞給觀眾,讓人看到職業女性自信、專業,以及永不言棄的精神。

在她眼裏,性別從不是限製。

“女性的能力不比男性弱,有時甚至更強。細膩的觀察力、周全的體貼、敏感的判斷、圓滑的處事——這些特質讓女性在職場中更具優勢。

男性同樣有他們的力量,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性別,而是不斷提升自己、抓住機會的能力。”



《新聞女王 2》

再次拍攝《新聞女王2》,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四位女主演重新聚首的場景。

劇中,她們各自帶著立場向梁景仁告別,表麵上似乎立場不同、有些隔閡,但實際上彼此心意相通——在競爭與摩擦之外,還有同樣深切的懷念與牽掛。

劇裏的女性關係複雜微妙,它映照的是現實中職業女性的真實處境,我們既在競爭,也在彼此見證成長。

每個人各懷野心、各顯神通,卻共同構成了一幅真實而立體的女性群像。



《新聞女王 2》

第一季裏,女主播許詩晴總被貼上“利用色相換資源”的標簽。

她拒絕蕩婦羞辱,將美色作為手段而非目的,不受傳統道德束縛。有人指責她不自愛,她灑脫反駁:到底是我吃他,還是他吃我,誰說得準?

第二季中,她已成為政府新聞處的發言人,用權力取代了昔日的武器,野心依舊。



《新聞女王 2》

另一位記者張家妍也在成長中“黑化”。男友曾問她:是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她隻淡淡反問一句:“你說呢?”背著包毫不猶豫地離開。

為了新聞理想,她不惜犧牲愛情,也逐漸學會了權鬥。



《新聞女王 1》

Man姐的果敢幹練、張家妍的職場黑化、許詩晴的野心勃發、劉豔的笨拙赤誠……

在港劇裏,職業女性從不隻是溫柔、取悅型的存在。她們可以有各種性格、各種缺點,但底色相同:憑借精準的專業能力,贏得尊重。

小時候,我們看 TVB,那些講述職業女性的角色,像一麵魔鏡,總能照出一個理想化的自己:自信、有力、閃閃發光。

然而,時代變了。裁員、年齡焦慮、35歲職場危機、學曆貶值……種種困擾,讓當下的年輕人感到焦慮與迷茫,努力似乎也未必有回報。

我們渴望港劇女性的那份堅定,卻常被現實和情緒吞沒。

當我問及這個現象時,佘詩曼給出了答案:“女生的腦袋還有錢包,其中一樣,你要把它填滿。”

“人生隻能活一次,你不一定要做很偉大的事,但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佘詩曼微博

佘詩曼最近一次感到挫敗,是在采訪的前一天。

她得知自己需要接受十幾家媒體的訪問,卻沒有時間充分準備每一場,這讓她感到有一點焦慮。

這種挫敗,不源於疲憊,也不是麻木,而是源於無法做到完美。

出道二十多年,她經曆過數不清的采訪。但即便如此,她仍認真對待每一次對話,希望能帶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信息量。

這種對專業的執念,讓她幾乎從未懈怠。

或許,這正是我們始終迷戀港劇裏職業女性的原因——她們對職業有清醒的信念,並為之全力以赴。

明亮、堅定,清晰而明確,佘詩曼本身,就是對職業女性精神的一種生動詮釋。

女強人一定要不婚不育,專注事業,拒絕戀愛腦嗎?

佘詩曼並不認同這樣的定義。“生活中隱藏的女強人很多,無論大事小事,隻要做好,就是一種強的表現。”

停頓片刻,她接著說:“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小看自己。”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六千都給不到”,國內的計算機專業怎麽了
從家暴到割喉,女護士五年的「漫長死亡」
讓辛芷蕾“封後”的這部電影,成色到底如何?
2萬頁愛潑斯坦郵件曝光,稱特朗普私下形象更糟糕
阿根廷人“床墊下”的2700億美元,米萊也動不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腦袋被驢踢了” 官媒火上澆油破口大罵日本首相
震驚!伯克利大學爆發衝突 血跡滿地 多人被捕!
中美貿易休戰,但工廠“去中國化”已難逆轉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中國遊客在著名景點當眾脫褲大便?網絡又炸鍋了
中國向美國舉起稀土屠刀後,俄羅斯為什麽慌了?
福山點破美國困局:免費公交救不了紐約 唯一出路是…
中國同意停止出口"芬太尼相關化學品",FBI局長證實
汪小菲麻六記LA門店開業即關門 食客上吐下瀉集體投訴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再有愛潑斯坦電郵涉及特朗普,我們又知道些什麽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中美貿易戰 川普手上隻剩一張打不出去的牌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選擇與誰結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佘詩曼:忙著成功,沒空戀愛

她刊 2025-11-13 01:09:40
佘詩曼:忙著成功,沒空戀愛

上周,《新聞女王 2》開播。

熟悉的TVB配樂響起,屏幕裏的港女們又回來了——冷靜、果斷、雷厲風行。

有人說,這是近幾年來“最強的職場女性群像劇”。

在這場關於女性力量的討論中,佘詩曼無疑是最具象征性的那一個。

劇中,她是充滿野心的資深新聞主播Man姐;劇外,她的名字幾乎成了“港女精神”的代名詞——自信、獨立、敢拚,帶著不肯妥協的韌勁。

但眼前的佘詩曼,真的一直如此嗎?

帶著疑惑,我們與佘詩曼聊了聊。她談《新聞女王2》,也聊生活的新階段。更多時候,她想把一些力量,傳遞給當下仍在尋找方向的年輕女性。

“人生隻能活一次。你不一定要做很偉大的事,但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她說。

成為新聞女王

拍戲28年,佘詩曼依舊會緊張。

拍攝《新聞女王》的第一場戲,是一場火災現場直播。她原以為第一天開拍,會安排演播廳的戲份,讓自己熟悉狀態。

監製卻安排了現場直播突發新聞,沒有提詞器,噪音四起,混亂不堪。她必須像真正的記者一樣冷靜,像新聞人一樣精確。

“我當時真的緊張到爆炸,”她回憶,“起床、刷牙、坐上去片場的車,心跳一直在嘣嘣嘣嘣……像要心髒病一樣。”

到了現場,四周是奔跑的警察、焦灼的消防員,空氣裏彌漫著燒焦味。她站在攝像機前,肩膀僵硬,脖頸的筋都繃了出來。

監製走過來,輕聲提醒:“能不能放鬆一點?你的肩膀太硬了。”

“冷靜,冷靜,冷靜。”她提醒自己。情緒一點一點歸位,台詞像被按下開關,流暢、清晰、準確。

開機那一刻,演員佘詩曼,成了專業的新聞主播——Man姐文慧心。

她刊專訪佘詩曼

文慧心,是佘詩曼在《新聞女王》中飾演的角色。她是香港最大的媒體SNK新聞部的資深主播,人稱Man姐。

Man姐殺伐果決,冷靜鋒利。她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職業標準,也在體製與權力的縫隙裏,堅守新聞人的底線。

2023 年,《新聞女王1》播出後,被觀眾稱為“近幾年來最強的職場女性群像劇”。

過去幾年,內娛的職場劇披著偶像劇的外衣——懸浮、不切實際。女主一路開掛成功,職業形象隻是裝飾,能力全憑男性扶持。

所謂職場,隻是愛情與劇情的背景板。



《新聞女王 1》

上周,《新聞女王2》開播,豆瓣評分7.9。

還是熟悉的 TVB 節奏,職場上的權力與金錢博弈被毫不避諱地呈現。

第一季曾觸及家暴、性侵、精神疾病汙名化等社會議題;而第二季則更緊貼現實,很多劇情神奇地預判了現實。

元朗舊屋倒塌、房地產暗黑內幕、保健品案件,以及AI技術倫理問題,都成為劇情中的關鍵線索。

其中AI議題恰好呼應了近期女星溫崢嶸控訴自己被AI換臉、抖音直播賣貨的事件,使劇情與現實形成強烈映照。



《新聞女王 2》

《新聞女王2》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港劇的鋒利節奏和對現實的批判。

更重要的是,它再次展現了TVB職業女性的魅力——那種對職業的信念、獨立反叛的力量,以及永不言棄的韌勁。

新的一季,文慧心離開了傳統媒體SNK,離開了熟悉的舒適區,轉戰自媒體。

佘詩曼告訴我們,文慧心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情感。“以前她隻有自己,沒有合作。”

過去,她背靠大台,手裏握著充足的資源和權力,執行起來無需顧慮他人;現在,她不再是那個獨攬全局的女王,每一次決策都需要平衡團隊、理想與責任。

文慧心麵臨更大的挑戰和更複雜的局麵。佘詩曼,也再次被卷入那種久違的“緊張感”。

那是她與角色的共通語言,是28年職業生涯中始終不曾消退的信號。

“緊張是一個煙花,如果全部是平平淡淡的不好玩,手到擒來的角色也不好玩,挑戰新的東西,離開舒適區才好玩。”她說。

野心與貪心

“我以前也是文慧心。”

某種意義上,飾演這個角色,是佘詩曼的本色出演。

她曾是徹底的工作狂。“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就是我的生命。”她這樣形容過去的自己,追求極致,講究完美。

那種“要做到最好”的衝勁,貫穿了她的職業生涯。

看港劇長大的人,對她的臉再熟悉不過。她演過宮鬥劇、演過愛情劇,也演過時代劇。佘詩曼是TVB黃金年代的“拚命三娘”,曾創下五天四夜不睡覺拍戲的紀錄。

從《刑事偵緝檔案IV》《倚天屠龍記》《帝女花》到《金枝欲孽》,她留下了一個時代的角色記憶,也在熒屏上定義了“港女”精神——獨立、堅韌、靠自己贏得尊重。



《新聞女王 2》

《新聞女王》中的文慧心,是港女精神的再一次進化。

她能為了達成目的而利用下屬,卻從不逾越專業的邊界。她冷靜到近乎冷酷,卻從未放棄對職業信念的堅守。

從實習生到王牌主播,再到新聞總監、自立門戶,她一步步走到頂點。

佘詩曼理解文慧心的野心。

“野心和貪心,不是貶義詞。沒有野心就不會有進步,不貪心也不會有進步。”

她身體力行地踐行了這種活法。

28年過去,佘詩曼始終沒有“鬆”下來。出道之初,她不屬於那種靠天分吃飯的演員。但當同輩女演員開始轉型、結婚、淡出,她依舊一部接一部拍。

對她來說,競爭的意義不是贏別人,而是不斷超越自己。“我要贏的,是過去的自己。”



佘詩曼過去的角色

在事業最盛的時候,佘詩曼選擇離開TVB。那一年她三十六歲。

在TVB的二十年裏,她幾乎全年無休,保持著每年上百集的工作量。可她不想讓自己在重複中消耗殆盡,於是決定抽身。

對中年女演員而言,戲路可能變窄,機會會變少,但佘詩曼反而走得更寬。《延禧攻略》討論度熱度高,《新聞女王》讓她再一次被看見。

她用作品證明,麵對殘酷的名利場,仍能活得自持而清醒。她沒有讓自己在舒適圈呆著,而是嚐試不同的機會,轉戰內地。

“成功對我來說,一生都很重要。從年輕到現在,我都這樣覺得。”她的語氣裏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坦誠。



《新聞女王 2》

多年來,這張被鏡頭熟悉的臉,似乎始終與“冷靜”“果斷”“強勢”這些詞並列。

然而,眼前的佘詩曼,真的一直強悍、冷靜嗎?

在《新聞女王》中,人人都稱文慧心是新聞界的“女王”。這個稱呼聽起來光鮮,卻也暗藏孤獨。

“女王這個稱呼是帶刺的。被人覺得距離很遠,不敢接近。能力太高的人,好的時候讓人羨慕崇拜,壞的時候又容易招來嫉妒。”

她停頓了一下,又笑著補了一句:“但我不是帶刺的。”



《新聞女王 2》

此刻的她,比熒幕上的文慧心柔和得多。

她回憶起年輕時的自己:那時的生活幾乎被工作占滿,一天拍十八、十九個小時,日夜連軸。

她全力以赴,隻想著把戲拍好,卻忽略了生活裏那些微小而珍貴的部分。

如今,她的步調慢了下來,學會感恩,開始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分。那是錢買不到的,也是無法重來的。

“人生中每一次相遇都有原因,無論好壞,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好的時候,去享受;不好的時候,也能從中學習,讓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她語氣平緩,像是在對自己說,也像是在安慰別人。

“這一生,要活在當下,活得盡興一點。”



《新聞女王 2》

不久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佘詩曼開始重新學習如何好好告別。

義父許紹雄的離世,讓她再次體會到,生離死別是生命的常態。

人越年長,告別就越頻繁,這幾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佘詩曼沒有刻意拔高話題,隻是認真地思考:

人該如何接受這樣的規律?如何在失去之後修複自己?又如何在疼痛中安慰他人?

這是她當下仍在學習的事。

我們為何始終迷戀港劇中的職業女性?

50歲的佘詩曼,對演戲依然保持著純粹的熱愛。

她的創作力從未減弱,每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都像是在向表演本身發出熱烈的告白。

對她而言,當演員從沒有倦怠期。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新的人生的體驗——承載著不同的性格、獨特的意義、豐富的情感與表演技巧。

演員這個職業,是一片不斷豐富、不斷延展的世界。



佘詩曼微博

去年,在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她憑《新聞女王》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大灣區最喜愛TVB女主角以及馬來西亞最喜愛TVB女主角,成為“三料視後”,也是TVB曆史上首位達成這一成就的演員。

在她看來,女性可以擁有“超能力”,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她想通過《新聞女王》將這種力量傳遞給觀眾,讓人看到職業女性自信、專業,以及永不言棄的精神。

在她眼裏,性別從不是限製。

“女性的能力不比男性弱,有時甚至更強。細膩的觀察力、周全的體貼、敏感的判斷、圓滑的處事——這些特質讓女性在職場中更具優勢。

男性同樣有他們的力量,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性別,而是不斷提升自己、抓住機會的能力。”



《新聞女王 2》

再次拍攝《新聞女王2》,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四位女主演重新聚首的場景。

劇中,她們各自帶著立場向梁景仁告別,表麵上似乎立場不同、有些隔閡,但實際上彼此心意相通——在競爭與摩擦之外,還有同樣深切的懷念與牽掛。

劇裏的女性關係複雜微妙,它映照的是現實中職業女性的真實處境,我們既在競爭,也在彼此見證成長。

每個人各懷野心、各顯神通,卻共同構成了一幅真實而立體的女性群像。



《新聞女王 2》

第一季裏,女主播許詩晴總被貼上“利用色相換資源”的標簽。

她拒絕蕩婦羞辱,將美色作為手段而非目的,不受傳統道德束縛。有人指責她不自愛,她灑脫反駁:到底是我吃他,還是他吃我,誰說得準?

第二季中,她已成為政府新聞處的發言人,用權力取代了昔日的武器,野心依舊。



《新聞女王 2》

另一位記者張家妍也在成長中“黑化”。男友曾問她:是你的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她隻淡淡反問一句:“你說呢?”背著包毫不猶豫地離開。

為了新聞理想,她不惜犧牲愛情,也逐漸學會了權鬥。



《新聞女王 1》

Man姐的果敢幹練、張家妍的職場黑化、許詩晴的野心勃發、劉豔的笨拙赤誠……

在港劇裏,職業女性從不隻是溫柔、取悅型的存在。她們可以有各種性格、各種缺點,但底色相同:憑借精準的專業能力,贏得尊重。

小時候,我們看 TVB,那些講述職業女性的角色,像一麵魔鏡,總能照出一個理想化的自己:自信、有力、閃閃發光。

然而,時代變了。裁員、年齡焦慮、35歲職場危機、學曆貶值……種種困擾,讓當下的年輕人感到焦慮與迷茫,努力似乎也未必有回報。

我們渴望港劇女性的那份堅定,卻常被現實和情緒吞沒。

當我問及這個現象時,佘詩曼給出了答案:“女生的腦袋還有錢包,其中一樣,你要把它填滿。”

“人生隻能活一次,你不一定要做很偉大的事,但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佘詩曼微博

佘詩曼最近一次感到挫敗,是在采訪的前一天。

她得知自己需要接受十幾家媒體的訪問,卻沒有時間充分準備每一場,這讓她感到有一點焦慮。

這種挫敗,不源於疲憊,也不是麻木,而是源於無法做到完美。

出道二十多年,她經曆過數不清的采訪。但即便如此,她仍認真對待每一次對話,希望能帶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信息量。

這種對專業的執念,讓她幾乎從未懈怠。

或許,這正是我們始終迷戀港劇裏職業女性的原因——她們對職業有清醒的信念,並為之全力以赴。

明亮、堅定,清晰而明確,佘詩曼本身,就是對職業女性精神的一種生動詮釋。

女強人一定要不婚不育,專注事業,拒絕戀愛腦嗎?

佘詩曼並不認同這樣的定義。“生活中隱藏的女強人很多,無論大事小事,隻要做好,就是一種強的表現。”

停頓片刻,她接著說:“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小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