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矽穀瘋傳“死網理論” 這代孩子將被困在幻覺裏

矽穀瘋傳“死網理論” 這代孩子將被困在幻覺裏

文章來源: 七點鍾爸爸 於 2025-11-13 12:43:0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矽穀最熱的一個話題肯定是“死亡互聯網”。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Reddit 聯合創始人Alexis Ohanian幾周前在reddit上發帖說

互聯網上各個輿論陣地看似喧嚷,事實上,不管是X,facebook,還是Reddit,活人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消失”。

矽穀瘋傳“死網理論” 這代孩子將被困在幻覺裏

無獨有偶,ChatGPT的第一推手Sam Altman,也罕見地發帖稱:

推特上的人工智能體太多啦!



點燃話題引線的,其實是一隻貓。

在Reddit上,有一隻叫“磅蛋糕”肥貓,主人每周都帶著它做各種減肥訓練,磅蛋糕很快成了網紅。當它突然去世時,數千萬人前一秒還在網絡祭奠,後一秒則發現——這隻貓是人工智能合成的。成千上萬粉絲的眼淚和同情,隻是投進了一個賽博玩笑而已。



由此,Alexis 重申了自己幾年前就提出的理論——Dead Internet。它的邏輯是這樣的:

運營各大平台的推手,為了能在拉高流量的同時降低推廣成本,大量使用AI生成的博主來創造、回複話題,簡言之——“AI起蓬頭”。由於AI對資源的擠占,使得大批真實的意見領袖退出了自己的陣地。

放五年前,這番操作沒人會信,可今天大模型憑借絲滑的輸出,不知羞恥的侃侃而談,以及一騎絕塵的搜索整合能力,早已淡化了智能體與活人發言之間的區別,你已經無法分辨,那個輸出謾罵、讚美、調侃與笑話的“人”,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所以大佬們絕對沒有危言聳聽,有一個年份我們應該記住——2024年。

根據網絡安全公司Imperva的統計:

2024 年由AI產生的互聯網流量將占總流量的 51%。這是十年來機器人活動首次超過人類活動。

  1

中文互聯網

“不是……而是……”的受害者

在這場AI滲透大賽裏,中文互聯網一樣屍橫遍野。

這麽說吧,你去小紅書,查詢關於教育規劃的觀點,於是你看到了這樣的連接詞。

不是,而是……。

然後會有幾十,幾百個充斥著“不是,而是”關聯詞的語句齊頭並進轟炸你,請記住,目前為止,這組關聯詞是中文互聯網“鑒AI”的最佳利器。(所有拿ai寫文的老師要謝謝我,慎用不是,而是)。

與“不是,而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組關聯詞是——“不用,隻用,不講,隻講”……

在這片土地上,AI習慣於先消滅再創造,以此展示它貼心的服務。

接下來,中文互聯網AI的第二招是——總結。而且是特別霸氣的總結,帶著一種極度簡潔,過度講人話的偏執感,比如:

教你三招,先共鳴,再衝突,最後收口。

看到這樣簡單明晰,不留一絲餘地的言之鑿鑿,不要疑惑,背後是大語言模型在撒歡。

我就一直很疑惑,LLM是從來不知道疑惑的嗎?後來仔細揣摩一番,終於明白,它的目的就是幫你解決問題,如果連自己都不自信起來,那就很成問題了,所以,下麵這樣的句子也非常可疑:

高手演講,隻有一個秘密,用框架講人話,用故事造邏輯。

讀者朋友你一定得用心感受一下,這句話裏麵濃濃的AI腐臭味,它如此熱愛排比,這麽斬釘截鐵不留餘地,以及一個“造”字,輕巧又機械地完成了將邏輯構造轉喻到房屋建造的過程。

最後,就是“我”的缺失,可以理解為一種“不在場”,畢竟,它沒有肉身,也無法理解什麽是人的失敗,失語、失落,或者……沒有答案。鑒定AI萬變不離其宗——你無法感知到說話者自己的存在。

我很難形容這種感覺,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夠多的閱讀,小說,散文,甚至是詩歌,比如,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你就看個《在海上》,10分鍾就能讀完了,洗完眼睛之後,打開小紅書,你會發現,50%的內容背後,都不是活人。

  2

與機器對談

他們長眠於幻覺溫柔鄉?

小紅書上有一類帖子人氣很高,博主不遺餘力地嚐試破解ChatGPT的各種話術,在這類帖子底下,評論區常常是一片怨聲載道,許多靠AI提供情緒價值的少男少女們破防了。

“一開始真的幾次被感動哭了,後來習慣了……”

“有一種隱約猜到但不願意麵對,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男神是中央空調的感覺……”

“被創了好幾次,PTSD了,半夜三更睡不著,寶寶們這怎麽辦啊”

……

更多和AI互訴衷腸的男女,在自家模型越來越套路化之後,最終都選擇——等下一個版本。

我不免擔心起這一代孩子的未來。

我兒子現在的口頭禪是:“問一問豆包。”

這5個字常讓我覺得沮喪,他著實是喪掉很多樂趣的,比如去圖書館查一查,比如多想幾分鍾,比如拿起筆來塗一塗畫一畫……

但現在,有求必應的豆包正虎視眈眈,關鍵是,人做數學題還不帶錯的。

最近,他還對赤道上的國家著迷,我認為他會打開google earth,結果,還是豆包那客服感十足的女聲回蕩在空氣中……

我認為一直依賴豆包的兒子,可能變笨了,然後果然找到了證據。

MIT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搞過一個對比研究。

他們把來自波士頓地區的54名18至39歲的受試者分成三組,要他們寫一篇SAT作文,其中分一組使用ChatGPT、一組用穀歌搜索引擎,還有一組什麽都不給,簡言之——硬寫。

研究人員使用腦電圖(EEG)記錄了受試者大腦32個區域的活動,他們發現三組中,使用ChatGPT的受試者大腦活動度最低,並且在神經、語言和行為層麵上的表現均“持續落後”。

同時,使用 ChatGPT 代寫作文的小組,他們的作品都極其相似。兩位批改作文的英語老師稱這些作文“毫無靈魂”。

盡管“靈魂”已經成了一個被極度濫用的詞,但我同意這樣的評論,“活人感”是非活人難以企及的某種高度,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寫作沒有“活人感”的前置條件是,他得是個活人。

但作為80後的我,開始對下一代鑒別活人的能力產生懷疑。經典閱讀縮水,與真實世界隔離,人際關係冷寂……零零總總,都將使這一代孩子,對“肉身”的概念愈漸淡漠,還談什麽靈魂?

說到底,我們今天看到的,是資本主義高歌猛進的另一種變體。

從前是機器,機器,機器,發動機轟鳴著重塑物質世界的模樣,現在呢,他們開始踐行“造人”的策略,30年後,將不再有人介意,那個隔著屏幕與你打得火熱的“他者”,到底有沒有靈魂?而這幅未來圖景的背後,依然是降本增效的邏輯。

套用AI的經典連接詞:

這不是溫柔鄉,這是賽博荒原。

【寫在最後】

退網——是最近三年互聯網意見領袖的生活主題。

大語言模型正在“竊取”你說過、寫過的一切,並且將它們拚湊成一個更招人喜歡的自己,送給某一個正在追逐風格,尋找答案、建造虛擬情感庇護所的某某某。而這個某某某,或許就是我們的孩子——那從出生起,就不再可能想象“沒有互聯網”的一代人。



兩天前,我在家裏找到了父親曾經使用過的湯婆子,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兒子在知道這是什麽之後,笑了很久,他說,那太原始了,現在都是數據線直連的暖寶寶,充電半小時,溫暖一整夜。

我說今年冬天,你先用用看,再評價。

世界不會崩塌,隻是解讀它的方式已經天翻地覆。有那麽一代人,或許他們的眼目,將不再定睛於真實事物。

禍兮?福兮?

“我曾以遠超節製的熱情渴望它;但現在我完成了,夢想的美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恐懼和厭惡。”

這是弗蘭肯斯坦博士在瑪麗·雪萊1818年的小說《現代普羅米修斯》中對自己創造物的反應。

最後,感謝你花10分鍾,讀完我兩小時敲出的這些字,手指的精巧足以讓我在造物主麵前匍匐,更遑論靈魂的幽微?

活人寫作,且寫且珍惜。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六千都給不到”,國內的計算機專業怎麽了
從家暴到割喉,女護士五年的「漫長死亡」
讓辛芷蕾“封後”的這部電影,成色到底如何?
2萬頁愛潑斯坦郵件曝光,稱特朗普私下形象更糟糕
阿根廷人“床墊下”的2700億美元,米萊也動不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腦袋被驢踢了” 官媒火上澆油破口大罵日本首相
震驚!伯克利大學爆發衝突 血跡滿地 多人被捕!
中美貿易休戰,但工廠“去中國化”已難逆轉
有川普“撐腰”? 高市早苗不再避諱台海問題
中國遊客在著名景點當眾脫褲大便?網絡又炸鍋了
中國向美國舉起稀土屠刀後,俄羅斯為什麽慌了?
福山點破美國困局:免費公交救不了紐約 唯一出路是…
中國同意停止出口"芬太尼相關化學品",FBI局長證實
汪小菲麻六記LA門店開業即關門 食客上吐下瀉集體投訴
紐時:強國幻象之下 中國人活在一種巨大的反差裏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再有愛潑斯坦電郵涉及特朗普,我們又知道些什麽
停擺結束即爆愛潑斯坦內幕 民主黨連環拳 川普難逃跛腳?
中美貿易戰 川普手上隻剩一張打不出去的牌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選擇與誰結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矽穀瘋傳“死網理論” 這代孩子將被困在幻覺裏

七點鍾爸爸 2025-11-13 12:43:06



最近,矽穀最熱的一個話題肯定是“死亡互聯網”。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Reddit 聯合創始人Alexis Ohanian幾周前在reddit上發帖說

互聯網上各個輿論陣地看似喧嚷,事實上,不管是X,facebook,還是Reddit,活人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消失”。

矽穀瘋傳“死網理論” 這代孩子將被困在幻覺裏

無獨有偶,ChatGPT的第一推手Sam Altman,也罕見地發帖稱:

推特上的人工智能體太多啦!



點燃話題引線的,其實是一隻貓。

在Reddit上,有一隻叫“磅蛋糕”肥貓,主人每周都帶著它做各種減肥訓練,磅蛋糕很快成了網紅。當它突然去世時,數千萬人前一秒還在網絡祭奠,後一秒則發現——這隻貓是人工智能合成的。成千上萬粉絲的眼淚和同情,隻是投進了一個賽博玩笑而已。



由此,Alexis 重申了自己幾年前就提出的理論——Dead Internet。它的邏輯是這樣的:

運營各大平台的推手,為了能在拉高流量的同時降低推廣成本,大量使用AI生成的博主來創造、回複話題,簡言之——“AI起蓬頭”。由於AI對資源的擠占,使得大批真實的意見領袖退出了自己的陣地。

放五年前,這番操作沒人會信,可今天大模型憑借絲滑的輸出,不知羞恥的侃侃而談,以及一騎絕塵的搜索整合能力,早已淡化了智能體與活人發言之間的區別,你已經無法分辨,那個輸出謾罵、讚美、調侃與笑話的“人”,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所以大佬們絕對沒有危言聳聽,有一個年份我們應該記住——2024年。

根據網絡安全公司Imperva的統計:

2024 年由AI產生的互聯網流量將占總流量的 51%。這是十年來機器人活動首次超過人類活動。

  1

中文互聯網

“不是……而是……”的受害者

在這場AI滲透大賽裏,中文互聯網一樣屍橫遍野。

這麽說吧,你去小紅書,查詢關於教育規劃的觀點,於是你看到了這樣的連接詞。

不是,而是……。

然後會有幾十,幾百個充斥著“不是,而是”關聯詞的語句齊頭並進轟炸你,請記住,目前為止,這組關聯詞是中文互聯網“鑒AI”的最佳利器。(所有拿ai寫文的老師要謝謝我,慎用不是,而是)。

與“不是,而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組關聯詞是——“不用,隻用,不講,隻講”……

在這片土地上,AI習慣於先消滅再創造,以此展示它貼心的服務。

接下來,中文互聯網AI的第二招是——總結。而且是特別霸氣的總結,帶著一種極度簡潔,過度講人話的偏執感,比如:

教你三招,先共鳴,再衝突,最後收口。

看到這樣簡單明晰,不留一絲餘地的言之鑿鑿,不要疑惑,背後是大語言模型在撒歡。

我就一直很疑惑,LLM是從來不知道疑惑的嗎?後來仔細揣摩一番,終於明白,它的目的就是幫你解決問題,如果連自己都不自信起來,那就很成問題了,所以,下麵這樣的句子也非常可疑:

高手演講,隻有一個秘密,用框架講人話,用故事造邏輯。

讀者朋友你一定得用心感受一下,這句話裏麵濃濃的AI腐臭味,它如此熱愛排比,這麽斬釘截鐵不留餘地,以及一個“造”字,輕巧又機械地完成了將邏輯構造轉喻到房屋建造的過程。

最後,就是“我”的缺失,可以理解為一種“不在場”,畢竟,它沒有肉身,也無法理解什麽是人的失敗,失語、失落,或者……沒有答案。鑒定AI萬變不離其宗——你無法感知到說話者自己的存在。

我很難形容這種感覺,前提是,你需要有足夠多的閱讀,小說,散文,甚至是詩歌,比如,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你就看個《在海上》,10分鍾就能讀完了,洗完眼睛之後,打開小紅書,你會發現,50%的內容背後,都不是活人。

  2

與機器對談

他們長眠於幻覺溫柔鄉?

小紅書上有一類帖子人氣很高,博主不遺餘力地嚐試破解ChatGPT的各種話術,在這類帖子底下,評論區常常是一片怨聲載道,許多靠AI提供情緒價值的少男少女們破防了。

“一開始真的幾次被感動哭了,後來習慣了……”

“有一種隱約猜到但不願意麵對,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男神是中央空調的感覺……”

“被創了好幾次,PTSD了,半夜三更睡不著,寶寶們這怎麽辦啊”

……

更多和AI互訴衷腸的男女,在自家模型越來越套路化之後,最終都選擇——等下一個版本。

我不免擔心起這一代孩子的未來。

我兒子現在的口頭禪是:“問一問豆包。”

這5個字常讓我覺得沮喪,他著實是喪掉很多樂趣的,比如去圖書館查一查,比如多想幾分鍾,比如拿起筆來塗一塗畫一畫……

但現在,有求必應的豆包正虎視眈眈,關鍵是,人做數學題還不帶錯的。

最近,他還對赤道上的國家著迷,我認為他會打開google earth,結果,還是豆包那客服感十足的女聲回蕩在空氣中……

我認為一直依賴豆包的兒子,可能變笨了,然後果然找到了證據。

MIT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搞過一個對比研究。

他們把來自波士頓地區的54名18至39歲的受試者分成三組,要他們寫一篇SAT作文,其中分一組使用ChatGPT、一組用穀歌搜索引擎,還有一組什麽都不給,簡言之——硬寫。

研究人員使用腦電圖(EEG)記錄了受試者大腦32個區域的活動,他們發現三組中,使用ChatGPT的受試者大腦活動度最低,並且在神經、語言和行為層麵上的表現均“持續落後”。

同時,使用 ChatGPT 代寫作文的小組,他們的作品都極其相似。兩位批改作文的英語老師稱這些作文“毫無靈魂”。

盡管“靈魂”已經成了一個被極度濫用的詞,但我同意這樣的評論,“活人感”是非活人難以企及的某種高度,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寫作沒有“活人感”的前置條件是,他得是個活人。

但作為80後的我,開始對下一代鑒別活人的能力產生懷疑。經典閱讀縮水,與真實世界隔離,人際關係冷寂……零零總總,都將使這一代孩子,對“肉身”的概念愈漸淡漠,還談什麽靈魂?

說到底,我們今天看到的,是資本主義高歌猛進的另一種變體。

從前是機器,機器,機器,發動機轟鳴著重塑物質世界的模樣,現在呢,他們開始踐行“造人”的策略,30年後,將不再有人介意,那個隔著屏幕與你打得火熱的“他者”,到底有沒有靈魂?而這幅未來圖景的背後,依然是降本增效的邏輯。

套用AI的經典連接詞:

這不是溫柔鄉,這是賽博荒原。

【寫在最後】

退網——是最近三年互聯網意見領袖的生活主題。

大語言模型正在“竊取”你說過、寫過的一切,並且將它們拚湊成一個更招人喜歡的自己,送給某一個正在追逐風格,尋找答案、建造虛擬情感庇護所的某某某。而這個某某某,或許就是我們的孩子——那從出生起,就不再可能想象“沒有互聯網”的一代人。



兩天前,我在家裏找到了父親曾經使用過的湯婆子,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兒子在知道這是什麽之後,笑了很久,他說,那太原始了,現在都是數據線直連的暖寶寶,充電半小時,溫暖一整夜。

我說今年冬天,你先用用看,再評價。

世界不會崩塌,隻是解讀它的方式已經天翻地覆。有那麽一代人,或許他們的眼目,將不再定睛於真實事物。

禍兮?福兮?

“我曾以遠超節製的熱情渴望它;但現在我完成了,夢想的美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恐懼和厭惡。”

這是弗蘭肯斯坦博士在瑪麗·雪萊1818年的小說《現代普羅米修斯》中對自己創造物的反應。

最後,感謝你花10分鍾,讀完我兩小時敲出的這些字,手指的精巧足以讓我在造物主麵前匍匐,更遑論靈魂的幽微?

活人寫作,且寫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