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蘇州永慶寺突發大火,木質結構建築瞬間被大火吞滅,目前雖已撲滅明火,但樓體已全部被毀僅剩框架。據當地最新通報,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亦未對周邊林區造成影響;經初步調查,此次火災係遊客使用香燭不慎引發。
永慶寺位於蘇州張家港鳳凰鎮,網絡視頻中,一座三層的木質樓閣被大火吞噬,升起濃濃黑煙。網民拍攝的照片顯示,樓閣被燒後僅有水泥框架殘存。
火災發生後,有網傳消息稱,11月1日時,永慶寺才剛剛進行過消防演練。
據官方最新通報,該棟建築為永慶寺內的文昌閣,是2008年所建的仿古建築,採用鋼筋混泥土框架,高度23米,2009年10月建成後,委託臨近永慶寺管理,閣內未收藏文物。

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曆史上永慶寺初建於東吳赤烏年間,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侍禦司陸孝本舍宅擴建,遂名聲大振。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明清兩朝,曾6次修繕,寺基最廣時達86畝。
不過,官方在本次通報中解釋,曆史上的永慶寺經曆多次興廢,本次失火永慶寺為1993年新建。當時考慮到曆史上“永慶寺”的知名度,遂將該鳳凰鎮新建寺廟定名為“永慶寺”。寺廟內所有建築係現代新建,無古代遺構,與相傳杜牧詩中“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慶寺”並無關聯。但據了解,新建的永慶寺已於2007年被列為張家港市文物保護單位。
雖為新建,但據傳曆史上施耐庵曾在永慶寺文昌閣居住10年,在此創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部份內容,《水滸傳》中的108將,亦據稱是照永慶寺的36尊大羅漢和72座小羅漢的形象刻劃,目前寺內還留有“洗硯池”、“磨劍石”等遺跡。





永慶寺文昌閣於2008年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