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風中,一麵麵迷你美國國旗在華盛頓國會大廈前的國家廣場上隨風飄揚。(圖/美聯社)
美國政府終於結束長達42天的停擺,乍看之下,正是許多民主黨人對華盛頓領導層“軟弱無力”的典型預期結果。然而,即便是對這次結果最為不滿的民主黨人,也不完全認為這場中途收場的戰鬥全然白費。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這些民主黨人主張,透過不斷強調即將於下月底到期的醫療補助延長議題,成功迫使川普與共和黨陷入防守,使醫療議題再次成為他們長期以來的政治弱點。
在共和黨拒絕延長健保稅額補貼、川普總統更入稟法院試圖剝奪低收入民眾的糧食補助(SNAP)期間,民主黨堅持抗戰了數週,過程中也逐漸凝聚出他們進入2026年選戰的核心訊息:共和黨雖完全掌握政府權力,卻對選民最關切的“生活成本過高”問題毫無作為。
這一弱點在部分共和黨州份的反應中表露無遺。像紐澤西與維吉尼亞這些州,上週地方選舉中皆以懸殊差距選出民主黨籍州長。
從長遠來看,這場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事件或許最終仍將成為民主黨在政治與政策上的重大挫敗——他們半途而廢的結局使士氣受挫,也加深了黨內長期存在的裂痕,為明年的期中選舉埋下隱憂。然而,從短期來看,這場危機也可能帶來政治上的轉機。
民主黨這次選擇以政府資金截止期限作為籌碼,要求延長即將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稅額補貼,以避免數百萬美國人麵臨保費上漲或失去保險,可說是一次高風險賭注。
但以過往經驗來看,藉政府關門要脅來爭取政策讓步的策略,幾乎從未奏效。參與過多次政府關門攻防的老手都明白這一點,也沒有人真正預期川普會屈服於民主黨的要求。
川普或許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能讓共和黨內保持團結,但同時,他也成為能凝聚民主黨的共同對手,讓原本可能陷入全麵內鬥的黨內勢力團結起來。
無黨派《庫克政治報告》(Cook Political Report)出版人暨主編華特(Amy Walter)認為,這股情緒將比民主黨對參議院在這次讓步中的失望,更深刻地影響明年的期中選舉,“川普未來的言行一定會讓民主黨支持者感到憤怒與沮喪”。
目前,參議院民主黨人正把目光放在下個月的醫療表決上,他們相信結果要麽是成功延長補助,要麽更可能的情況是讓大批共和黨議員在政治上不受歡迎地投下反對票,反對協助美國人負擔保險費用。
同時,民主黨也準備在預算談判中爭取更多讓步,包括撤銷川普推動的部分重大削減,並設立限製總統權力的防護機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