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上任才兩個多星期,中日關係就迅速惡化了。法國世界報周二表示,作為日本曆史上首位女性首相,高市以其超級保守和修正主義的曆史觀聞名,這本就預示著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日本與北京的關係不會是平靜的。然而,外交寒意來得比預期的更快。
11月7日(星期五),高市在國會接受在野黨議員質詢的時候,被問及哪些地區局勢有可能威脅日本的安全。高市回答說:“如果軍艦被動用,而且(對台灣的)海上封鎖涉及使用武力,我認為這完全可以被視為威脅日本生存的情形。”
此言意味著,如果台海爆發戰爭,日本可能以“生存受威脅”為理由出兵支援台灣。
十年前,時任首相安倍晉三(高市自稱是安倍晉三政治遺產的繼承人)修改日本法律,允許自衛隊在危及日本“生存”的情況下,可進行海外幹預,而這雖然憲法奉行和平主義。
“斬斷……脖子”
中國的反應迅猛且激烈。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在X平台上寫道,“我們別無選擇,隻能毫不猶豫地斬斷伸向我們的這令人作嘔的脖子。”
日本立即提出外交抗議,指責此言帶有威脅意味;而北京則正式譴責高市早苗的發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1月10日表示,已經刪除的駐大阪總領事的帖子屬於“個人言論”,但他同時也質問道:“日本是否企圖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阻撓中國的偉大統一大業?日本究竟想把中日關係引向何方?”
高市早苗周一又澄清說,她此前暗示如果發生戰爭,日本將支持台灣的言論隻是“假設性的”,今後她將避免做出過於具體的論述。然而,她的言論正值台海局勢微妙之際。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中國表示傾向於“和平統一”,但迄今未見和平收複台灣的前景。與此同時,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不能一代又一代拖下去”。
紀念之年
美國自1979年通過《與台灣關係法》以來,僅承諾向台灣提供防衛能力,而沒有承諾出兵援助。拜登任內多次公開稱美軍將保衛台灣,似乎打破長期的“戰略模糊”;但自特朗普重返白宮後,華盛頓再度回到模糊立場,不明確表態是否會軍事介入。特朗普甚至還表示,台灣距離美國太遠,軍事行動困難重重,而“台灣離中國太近”。
美國希望地區盟友分擔安全風險。《金融時報》7月份曾披露,五角大樓要求日本與澳大利亞明確表態,在台海衝突中願意承擔何種角色。
法國世界報表示,在這場圍繞“誰願意為台灣出手”的地緣博弈中,日本居於核心地位:韓國專注於朝鮮問題,澳大利亞在地理上相對遙遠。北京方麵則努力阻止東京采取強硬立場。
10月31日,在韓國釜山APEC峰會期間,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麵。會談的氣氛尚算友好,但習近平提醒她要“以史為鑒,麵向未來”,並指出“曆史問題與台灣問題”是兩國關係的敏感領域。豈料次日,高市便在同一會議的場邊與APEC台灣代表--台灣前經濟部長林信義握手合影,並將照片上傳到社交媒體上,稱林信義為“台灣總統顧問”。北京立刻譴責此舉的“性質與影響都極其惡劣”。
法國世界報表示,事實上,10月21日高市早苗當選首相,中國就已經心存警惕。她以往多次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長期激怒中韓兩國。
今年是一個“紀念之年”。9月3日,中國舉行盛大閱兵,紀念日本投降80周年,強調中國的強國崛起與民族複興,誓言讓中國人民“永不再受侵略與屈辱”。
高市早苗的上任,正值“紀念之年”的尾聲。這一曆史的回響,使得中日關係在新首相上任之初便陷入又一輪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