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名校,你想去哪?
選擇、確認、辦理,就這麽簡單。
在中介的承諾裏,全世界高校,都有一份清晰的價目表,隻要交夠錢,就能坐上通向名校的直通車。
如今,這樣一個誘人的幻覺,被一則新聞戳破,變成赤裸裸的謊言。
近期,中國香港警方表示,2025年1月到7月份,一共接獲126宗涉本地大專院校學生懷疑假學曆案件,與此同時,香港大學聲稱發現了數百宗假學曆申請個案,香港理工大學發現了約十宗。幾個院校都強調,這樣的個案未給予錄取。
中國香港警方表示,2025年1月到7月份,一共接獲126宗涉本地大專院校學生懷疑假學曆案件/圖源:香港01
早在一年前,香港的高校就爆出大規模的“假學曆”事件,即涉嫌用虛假本科學曆,申請入讀碩士課程,一年後,類似的情況依然存在。
由於假學曆案件的猖獗,2024年,澳門城市大學少見地發布公告,列出十多家涉嫌虛假宣傳的中介名單,表示“未與任何機構合作招生或舉辦入學考前培訓”。
一批留學中介主導的“保錄取”生意,就這樣浮出水麵。涉嫌參與學曆造假的學生,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更換教育背景,成功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因各種原因被揭發。
留學,向來是一門信息差的生意,而“保錄取”的利潤最為可觀,一筆交易收費30萬到100萬不等,是普通中介費的10倍以上。最為隱秘的是,由於操作涉及跨境學校,即使東窗事發,申請者本人也鮮少會公開聲張和追討——這給了中介莫大的灰色操作空間和議價權。
澳門城市大學列出十多家涉嫌虛假宣傳的中介名單/圖源:澳門城市大學
“保錄取”,不僅承諾直送香港高校,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留學目的地,以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傳統留學熱門國家。“保錄取”價錢的高低,隨著個人學術背景的好壞和學校的難易程度決定。比如,一名二本學生,想保錄取澳門科技大學碩士,費用為30萬。一名聲稱能進行該操作的中介表示,香港學校至少60萬。
有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告訴南風窗,在留學圈,“保錄取”,其實是為特定群體而設的“殺豬盤”。
01
打假潮
香港“假學曆”大規模被發現,源自2024年。當時,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現,一名碩士生涉嫌抄襲他人的作業,此前,該學生還有過違紀行為,這讓學校對其能力產生懷疑。
此後,學校決定對其申請材料進行二次審核,並要求學生聯係本科院校,由本科院校直接遞送成績單,以證明材料的真實性。然而,這名學生一直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學校在調查後證明,該生確實存在學曆造假行為。
以此為導火索,港大展開了大規模調查。
不過,即使各所高校發出公告聲明禁止,“假學曆”事件並未銷聲匿跡。
2025年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在本科入學信息日上披露,2025/26學年共截獲數百宗懷疑使用虛假學曆的申請,這一數字較去年的十宗大幅上升。
香港中文大學在2025/26學年共截獲數百宗懷疑使用虛假學曆的申請/圖源:星島頭條
在世界各地,學曆造假的案例並不少見,但往往是零星出現,也少有學校會專門刊登公告聲明和揭露中介名單。但這兩年來,一條有明確分工的留學造假產業鏈條正在形成。
“假學曆”是怎麽產生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線上線下鋪天蓋地的“保錄取”廣告。在留學機構的包裝下,客戶隻要交付一定數量的金額——一般是30萬起步,就能保證獲得香港八所公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價格隨著個人學曆背景、學校知名程度等而浮動。
比起繁瑣的普通申請流程,“保錄取”顯得很吸引人。一方麵,中介給客戶承諾了美好的圖景,因為有“內部途徑”,包括香港在內的全世界名校,可以隨便選擇,就像選菜單一樣簡單和便捷。其中,30萬能申請到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60萬能申請到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至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費用則在80萬往上。
中國香港媒體揭假學曆黑中介大本營/圖源:香港01
另一方麵,中介提供了充足的情緒價值。
李豐是一名留學顧問,聲稱是保錄取行業裏的“源頭廠家”。李豐向南風窗介紹道,其他操辦該業務的中介,會通過他獲得的錄取成績,再“批發”給自己的客戶,“我接觸的是一手關係,是學校和學院裏的‘老大’,不是所有中介都有能力辦這個業務”,他保證說,“我們在海外有團隊的,我現在還在海外維持關係。”
李豐告訴南風窗,隻要確定走“保錄取”的流程,那學生“什麽都不用做”,連語言成績也不用考,隻需要在家裏等著,就能在申請季靜待好消息。
甚至麵試也不需要。
李豐介紹道,有的專業需要麵試,而他們提供代麵試服務。需要加收8000塊的費用,“學生不用出麵,我們找一個跟他長相差不多的,走個過場就行了,線上不會留檔。”
有的中介機構還提供代麵試服務/圖源:pexels
從中介提供的案例來看,“保錄取”針對的學生有著特定的特點:第一類,是他們本身背景一般,在普通的一本或者二本學校就讀,但是有名校情結;第二類,是一些學業不佳的學生,在學校裏頻繁地掛科和缺考,已經無法順利畢業了,急需更換學校完成畢業流程。
這兩類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家庭資金充裕,“相信用錢能解決任何事情”,由於他們有超出實際的需求,就成了“留學殺豬盤”被瞄準的對象。
02
“換背景”
“看你想去哪裏,如果去特別好的學校,一定要換背景”。在一對一的谘詢裏,李豐這樣說道。“換背景”,是“保錄取”操作最重要的一環,也就是將學生原本平庸的學曆,變成海外的學校,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山路哥是一名有著多年從業經驗的留學中介,從2021年開始揭發“保錄取”的內幕,他告訴南風窗,“保錄取”的流程裏,中介會事先考察和篩選學生的情況,然後進行兩種操作:
其一,如果學生的學術背景“還可以”——專業對口,績點在3.5左右,那麽留學中介會采取表麵上“保錄取”實際上正常申請的辦法,換言之,幫助該名同學用正規途徑進行申請,因為這樣有概率能錄取;
其二,如果本身學術背景一般——成績很差,但是還想不費力申請到名校的,那就是直接造假。
《天才槍手》劇照
造假也有門道。以研究生申請為例,李豐表示,學校分為一二三檔,一檔是牛津劍橋這種QS排名世界前十的頂級名校,“這種就別想了,怎麽樣都申請不到”,而二檔學校就有“操作空間”了。這些學校排名在QS前100到前200之間,本科學曆能換成海外的背景,“這樣還能享受語言豁免政策,不需要專門考雅思托福,畢竟你自己去考,也不一定能達標。”
怎樣避免簽證和學曆上的漏洞?上述中介提及,假若申請英國的研究生,那麽本科就換成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學校,“我們不會拿英國本科申英國的研究生,不然經不起查驗。”
事實上,很多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學曆認證體係,“頗有空子能鑽”。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高中畢業證書,和主流的三大國際課程體係不一樣的是,OSSD平時成績占比達到70%,而且還能網上授課,因此就有了“亂給分”和直接花錢買成績的亂象。
此外,山路哥表示,“近年來,國內一些國際學校的經營狀況不佳,生源減少,為了增加收入會出現賣學籍的情況,一個學籍能賣到接近10萬塊錢,還能驗證各種平時的成績單。”
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高中畢業證書
當然,在“保錄取”中介的承諾裏,還藏著很多貓膩。最常聽到的情況是,中介向客戶承諾,隻要學校能下發錄取通知書,那麽證明換背景的材料過審。事實上,學校的審核機製沒有想象中的嚴苛。
現實情況是,很多高校的招生委員會傾向於相信申請人所提交的材料。以香港的高校為例,在今年以前,可以稱得上頗為寬鬆。山路哥告訴南風窗,“在香港,學術造假是一項嚴重的刑事罪名,最高判刑14年,高校傾向於認為不會有人冒這麽大的風險來偽造學曆。”
2025年開始,香港高校的招錄程序進行了更新,有的學校要求申請材料必須通過線上平台提交,確保可追溯,還有的學校網申係統則要求列出實習的發證授權人聯係方式,也有的選擇增加麵試環節。
香港大學/圖源:香港01
風聲鶴唳之下,“保錄取”也變得隱秘。市麵上,“保錄取”的字眼漸漸減少,轉而被中介替換為“推免”“內推”“直通車”“家長托舉”等等說法。還有的中介明麵上表示“保錄取”不可取,轉而表示,可以不改變學曆,但能提升背景,比如“做一些劍橋的項目豐富背景,不是直接改,那樣會被發現。”
為了證明流程可信度,“保錄取”的中介往往會承諾,收費將會分幾次進行,初期先交30%到50%,最後才繳納尾款。
現在,有些中介也會表現得相對謹慎,“會基於學生背景進行挑選,不建議申請排名太高的學校”。一名中介給出的理由是,“如果是英語太差的,我們不會挑特別好的學校,講實話,進去讀書大概率所有的作業都寫不出來。”
03
留學“殺豬盤”
“保錄取”,即100%錄取,從常識來看,這已經違背了正常的申請邏輯。但是,為什麽還是有這麽多人相信?這和供需關係有著密切的聯係。
新冠肺炎疫情以後,國內學生留學的動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國家間的外交政策變動頻繁,出國留學充滿風險,地理位置方便的香港,從以前的“保底選擇”變成現在的“第一選擇”。
2025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收到超過1萬份非本地生入讀申請,與去年5月相比,保守估計增加逾20%。一名留學中介分析道,“2019年以前,香港的學校很好申請,2017年以前更好申請。現在難申的原因是候選人太多了,香港已經被卷得沒有辦法,像港中文一個專業才招70個人,有4000人競爭,怎麽辦?”
反而是以前熱門的英國,現在比香港還容易申請,“因為去讀的人少了,入學標準降下來了。”
香港放寬自資收生限製/圖源:香港商報
同時,2024年起,香港高校開始了擴招。官方公告裏提到,自2024/2025學年開始,特區政府決定放寬“政府資助大學”招收非本地學生的比例限製:原本每所大學的“非本地生”(包括內地、澳門、台灣及海外學生)占比最多不得超過總入學人數的20%,新政策將這一比例上限提升至40%。
現在,這一比例擬再次提高。
2024年,英國Pie News的一篇報道提到,2021年到2023年間,K12教培機構數量下降了65.5%,但留學機構數量增加了242%,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混亂程度增加。
作者提醒道,留學中介市場正在變得“碎片化”“去中心化”,這也增加了海外高校辨別正規中介的風險。在競爭對手如此之多的情況下,“保錄取”的業務可以稱之為暴利,低則數十萬,上則不封頂的費用,可謂相當可觀。
圖源:pexels
由於申請的過程相當隱秘,很難說申請者本人是否完全不知情。山路哥告訴南風窗,“在我了解的案例裏,其實大部分學生或者家長是知情的,當然也會有一些本人不了解的情況。有的保錄取合同裏寫著,申請材料不能造假,中介不能替換掉學曆,但學生是進去讀書之後才知道的,還有的最後一個學期被學校開除掉了。”
但是,一旦遭遇到學校開除,很難向中介追討費用。現實裏,“保錄取”確實存在維權的困境,山路哥接觸過很多被保錄取騙局詐騙的學生,也嚐試過幫他們進行追討,但他發現,“這個業務很難定義為詐騙和欺詐,因為這一般是指偽造學位證書和錄取通知書,但這本身不屬於偽造證書的範圍,其次,欺詐的對象不在境內的學校,往往是在境外,警方很難立案處理。”家長想要聯合大學進行取證,難度很大,所以一般選擇走民事訴訟的途徑。
“有超過一半的案子是不了了之的,有些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名字出現在卷宗裏,也有一部分學生群體的父母背景敏感,要不就是錢的來源有些敏感,他們並不想搞得沸沸揚揚的,也擔心自己的問題,所以,黑中介抓住的是這些人的心理。”
在“保錄取”規模龐大的業務背後,藏著各種或違法、或貪妄、或無奈的訴求,等到騙局揭發,為時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