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份美國政府文件披露,中國的情報人員今年春季開始追蹤美國商務部一名雇員,當時他正在中國西南地區探親,期間中方人員就其在美國服兵役的經曆進行了盤問。
據《紐約時報》獲得的一份美國國務院電報顯示,這名美國公民自4月中旬以來一直被阻止離開中國。
這份電報由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於5月2日發出,已送至包括國務卿魯比奧及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在內的華盛頓官員手中。
電報指出,該男子4月14日在四川省會成都期間,中國國家安全部的工作人員扣押了他的護照、信用卡、手機和iPad。國家安全部是中國主要的情報與反間諜機構。盡管在4月22日歸還了護照,但中方明確告知這名美國人不得離境。據悉其妻子目前在美國。
這份電報揭示了神秘的國家安全部在這名美國人逗留中國期間對其不斷施壓所采取的種種手段。它還詳細描述了美國外交官在5月初將他從成都轉移至北京的過程,期間中方人員始終對其保持密切監視。
上周末,在美國的新聞媒體報道了他的困境後,此事才得以公開。《紐約時報》獲得的電報未透露當事人姓名及具體背景信息,但首次披露了其處境的最新細節。
中國對這名美國人的離境限製正值一個微妙的時刻:特朗普總統正試圖對這個超級大國競爭對手發動貿易戰,同時又在討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他曾多次以恭維的語氣談及習近平。魯比奧本月訪問馬來西亞期間表示,特朗普和習近平今年舉行會晤的“可能性很高”。
中國禁止離境的美國公民或有數十人,這名商務部雇員是其中之一。這種被稱為“限製出境”的隱秘手段已被中國政府使用了多年。被針對的對象通常(但並非總是)是華裔,且許多人曾是中國公民。部分人員涉及該國的商業糾紛。
近年來,中國情報和安全部門被賦予了更大的權力,可以審查和拘留外國公民及其中國關聯人員,以搜捕所謂的顛覆分子。
另一名美國公民、富國銀行的銀行家茅晨月也被禁止離開中國。
美國國務院在針對中國的二級旅行警告中提及了出境限製措施,敦促前往該國的人員“加強防範”。去年11月,國務院將赴華旅行建議從三級“重新考慮旅行”降至二級。
根據這份外交電報,該商務部雇員後來告訴美國外交官,中方的盤問“重點關注”他在美軍服役的背景,而非其在美國商務部下屬專利商標局的工作。這名男子向中方交代了自己曾在中國某核研究所擔任初級職位、在波多黎各大學攻讀工程學研究生,以及在美國陸軍服役期間從事黑鷹直升機維護工作的經曆。
他的案子變得如此具有爭議性,以至於一位美國高級外交官和一名外交安全官員前往成都與他見麵。電文稱,5月1日該外交官與其會麵時,注意到這名商務部雇員周圍存在“嚴密的監視”。該外交官原計劃陪同該男子參加國家安全部當天安排的會議,但會議被推遲。
電文稱,第二天,這兩名大使館官員和商務部雇員乘坐中國國際航空的航班前往北京。該雇員全程受到中方人員的監視。電文稱,一名沒有行李的男子坐在商務部雇員前排的座位上,似乎在監視他和兩名使館官員。
電報稱,三人抵達北京後,這位美國外交官看到有人在他們就餐時拍攝她和那名男子的照片,當時他們坐在美國大使館附近該男子臨時住所隔壁的一家餐館裏。
電文稱:“他對自己的整體處境以及生活在成都的中國親屬的安全越來越感到擔憂。"
收到置評請求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稱相關問題應由國務院答複。周一上午,國務院未對此案細節發表評論。它在周日晚間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障海外美國公民的安全。”
周一,當記者在北京問及此案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我沒有可以提供的具體情況。中國是法治國家,依法處理出入境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