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強硬對抗特朗普,對歐洲也毫不退讓

中國強硬對抗特朗普,對歐洲也毫不退讓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07-21 19:13: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通過經濟壓力和戰略反抗迫使特朗普政府達成貿易休戰,現在似乎正在對歐洲采取同樣的強硬手法。

中國已對歐洲的貿易限製措施進行反擊,指責其搞保護主義,中國還放慢了向歐盟出口關鍵礦產,並更緊密地擁抱俄羅斯,包括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本周安排與歐盟領導人舉行峰會的幾天前承諾支持莫斯科。

這些做法是中國政府在貿易和地緣政治爭端中對歐盟采取的強硬姿態的一部分。中國想讓歐洲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高額關稅,並避免采取進一步的貿易限製措施。歐盟領導人認為中國政府實質上在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同時也擔心中國正在把價格被人為壓低的產品傾銷到歐洲,可能給當地產業造成損害。

中國政府已認識到自己擁有對抗外部壓力的籌碼。它通過展示全球工業如何依賴中國的關鍵礦產供應,頂住了特朗普政府的懲罰性貿易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可能評估後認為自己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為西方的團結正在瓦解,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正在削弱歐洲與美國的曆史紐帶。

“中國政府認為全球秩序正在不斷變化,”蘇黎世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高喜明(Simona Grano)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在勉強維持,它已卷入世界各地的多個衝突中,同時在國內麵臨兩極分化問題。”

“在跨大西洋聯盟內部出現分裂或疲態跡象的時候,中國領導層看到了更多維護自身利益主張的空間,尤其是在貿易、技術以及國家安全方麵,”高喜明說。

這個權衡在中國處理周四峰會談判的態度上已顯而易見,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以及其他歐盟高層領導人將出席峰會。舉行峰會是為了慶祝中國和歐盟建立外交關係50周年,這種紀念日在正常情況下本會是中國政府展示其夥伴關係的機會。

然而,峰會的每個細節似乎都凸顯了中國對權力格局的看法。峰會將在北京舉行,盡管本次輪值主辦方本應是布魯塞爾。據歐盟的說法,此次峰會的會期隻有一天,盡管早些時候計劃的是會晤兩天。外界對峰會取得具體成果的預期不高。

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陷入了兩難境地:它一方麵想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正向歐盟施壓,要求其承諾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另一方麵需要與中國保持穩定的關係。

但近年來,由於雙方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去年的逆差超過了3500億美元),加上中國政府與俄羅斯結盟,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已變得更具對抗性。

馮德萊恩本月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指責中國“向全球市場大量投放廉價的、得到政府補貼的商品,以消滅競爭對手”,並指責中國歧視在華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她還警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做法正在歐洲製造不穩定性。

她表示,計劃在北京的峰會上向中國官員提出這些擔憂。但若參照中國近期的強硬姿態,它不太可能在峰會上容忍這種批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反駁了馮德萊恩的說法,稱需要“再平衡”的是歐盟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放緩了對歐洲的稀土礦產出口,這在歐洲各地的高科技企業中敲響了警鍾,並一度導致部分歐洲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生產線暫時停工。本月,中國對歐盟限製歐洲政府采購中國醫療器械的做法采取了反製措施,對歐洲的醫療設備實施了類似的采購限製。

盡管采取了對抗的態度,但中國政府承擔不起過度緊逼歐洲的後果。中國需要歐洲的市場來消化國內工廠生產的過剩的電動汽車、電池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國內激烈的價格戰壓低了利潤空間,甚至促使習近平本人以及其他領導人警告企業不要搞“無序低價競爭”。隨著特朗普政府試圖讓其他國家向中國關閉市場,歐洲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歐洲仍是中國必不可少的經濟夥伴。但如果中國政府錯估形勢的話,可能麵臨更嚴峻的孤立局麵,”高喜明說。

中國在維持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方麵仍持強硬立場——它將俄羅斯視為製衡西方的寶貴夥伴。歐洲長期抱怨,中國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技術,使得克裏姆林宮得以延長其烏克蘭戰爭。

中國聲稱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但西方對這種說法表示高度懷疑,部分原因是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習近平上周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時,呼籲雙方“深入推進”夥伴關係,“維護好兩國”的“安全利益”。

據一名了解情況的歐洲官員透露,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布魯塞爾對歐盟官員私下說,結束俄烏戰爭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因為那可能會讓美國把注意力轉向亞洲。該官員向《紐約時報》講述情況時要求不具名,因為分享的是閉門會議上的談話細節。《南華早報》最早報道了王毅的說法。

中國未對王毅的相關報道置評。

但曾任中國外交官、現任北京的全球化智庫副主任的高誌凱表示,沒有理由認為王毅會那樣說,因為中國相信美國完全有能力在亞洲發揮影響力,同時幹預烏克蘭局勢的發展。

高誌凱對歐洲批評中俄關係的言論不以為然,表示歐洲還是應該管好自己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歐洲人民的生活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沒資格成為地緣政治對手,”他說。“他們未免自視過高。”

中國在歐洲的戰略本質上是分而治之。中國把歐盟的立場視為鷹派,試圖將歐盟政策的影響最小化,同時討好歐洲的主要企業,尤其是德法企業,高誌凱說。

對中國政府會幫助歐洲向克裏姆林宮施壓以結束俄烏戰爭的希望已經“破滅”,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說,他對歐盟和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妥協也不抱任何樂觀態度。

“雙方之間沒有信任,”他說。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兩兄弟共娶一妻 村民載歌載舞三天 “為傳統感到自豪”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驚魂!美客機險與轟炸機相撞 乘客驚呼:巨鳥近在咫尺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版N號房?爆十萬人電報群 涉偷拍性侵 90萬受害者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美國務院:一名美籍專利與商標局職員被中國禁止離境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以軍子彈“傾瀉而下”,領食物饑民慘曆“致命一天”
拜登兒子"狂飆髒話"怒轟喬治克隆尼,記恨老爸被逼退選
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戴項煉"瞬間吸入MRI機器"亡!家屬曝他慘卡1hr才脫困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五角大樓驚爆雲係統由中國工程師維運 防長勒令清查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強硬對抗特朗普,對歐洲也毫不退讓

紐約時報 2025-07-21 19:13:12



中國通過經濟壓力和戰略反抗迫使特朗普政府達成貿易休戰,現在似乎正在對歐洲采取同樣的強硬手法。

中國已對歐洲的貿易限製措施進行反擊,指責其搞保護主義,中國還放慢了向歐盟出口關鍵礦產,並更緊密地擁抱俄羅斯,包括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本周安排與歐盟領導人舉行峰會的幾天前承諾支持莫斯科。

這些做法是中國政府在貿易和地緣政治爭端中對歐盟采取的強硬姿態的一部分。中國想讓歐洲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高額關稅,並避免采取進一步的貿易限製措施。歐盟領導人認為中國政府實質上在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同時也擔心中國正在把價格被人為壓低的產品傾銷到歐洲,可能給當地產業造成損害。

中國政府已認識到自己擁有對抗外部壓力的籌碼。它通過展示全球工業如何依賴中國的關鍵礦產供應,頂住了特朗普政府的懲罰性貿易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政府可能評估後認為自己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為西方的團結正在瓦解,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正在削弱歐洲與美國的曆史紐帶。

“中國政府認為全球秩序正在不斷變化,”蘇黎世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高喜明(Simona Grano)說。“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是在勉強維持,它已卷入世界各地的多個衝突中,同時在國內麵臨兩極分化問題。”

“在跨大西洋聯盟內部出現分裂或疲態跡象的時候,中國領導層看到了更多維護自身利益主張的空間,尤其是在貿易、技術以及國家安全方麵,”高喜明說。

這個權衡在中國處理周四峰會談判的態度上已顯而易見,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以及其他歐盟高層領導人將出席峰會。舉行峰會是為了慶祝中國和歐盟建立外交關係50周年,這種紀念日在正常情況下本會是中國政府展示其夥伴關係的機會。

然而,峰會的每個細節似乎都凸顯了中國對權力格局的看法。峰會將在北京舉行,盡管本次輪值主辦方本應是布魯塞爾。據歐盟的說法,此次峰會的會期隻有一天,盡管早些時候計劃的是會晤兩天。外界對峰會取得具體成果的預期不高。

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陷入了兩難境地:它一方麵想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正向歐盟施壓,要求其承諾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另一方麵需要與中國保持穩定的關係。

但近年來,由於雙方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去年的逆差超過了3500億美元),加上中國政府與俄羅斯結盟,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已變得更具對抗性。

馮德萊恩本月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指責中國“向全球市場大量投放廉價的、得到政府補貼的商品,以消滅競爭對手”,並指責中國歧視在華開展業務的歐洲企業。她還警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做法正在歐洲製造不穩定性。

她表示,計劃在北京的峰會上向中國官員提出這些擔憂。但若參照中國近期的強硬姿態,它不太可能在峰會上容忍這種批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反駁了馮德萊恩的說法,稱需要“再平衡”的是歐盟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放緩了對歐洲的稀土礦產出口,這在歐洲各地的高科技企業中敲響了警鍾,並一度導致部分歐洲汽車零部件製造商的生產線暫時停工。本月,中國對歐盟限製歐洲政府采購中國醫療器械的做法采取了反製措施,對歐洲的醫療設備實施了類似的采購限製。

盡管采取了對抗的態度,但中國政府承擔不起過度緊逼歐洲的後果。中國需要歐洲的市場來消化國內工廠生產的過剩的電動汽車、電池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國內激烈的價格戰壓低了利潤空間,甚至促使習近平本人以及其他領導人警告企業不要搞“無序低價競爭”。隨著特朗普政府試圖讓其他國家向中國關閉市場,歐洲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歐洲仍是中國必不可少的經濟夥伴。但如果中國政府錯估形勢的話,可能麵臨更嚴峻的孤立局麵,”高喜明說。

中國在維持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方麵仍持強硬立場——它將俄羅斯視為製衡西方的寶貴夥伴。歐洲長期抱怨,中國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技術,使得克裏姆林宮得以延長其烏克蘭戰爭。

中國聲稱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但西方對這種說法表示高度懷疑,部分原因是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習近平上周在北京會見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時,呼籲雙方“深入推進”夥伴關係,“維護好兩國”的“安全利益”。

據一名了解情況的歐洲官員透露,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在布魯塞爾對歐盟官員私下說,結束俄烏戰爭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因為那可能會讓美國把注意力轉向亞洲。該官員向《紐約時報》講述情況時要求不具名,因為分享的是閉門會議上的談話細節。《南華早報》最早報道了王毅的說法。

中國未對王毅的相關報道置評。

但曾任中國外交官、現任北京的全球化智庫副主任的高誌凱表示,沒有理由認為王毅會那樣說,因為中國相信美國完全有能力在亞洲發揮影響力,同時幹預烏克蘭局勢的發展。

高誌凱對歐洲批評中俄關係的言論不以為然,表示歐洲還是應該管好自己的事,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歐洲人民的生活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沒資格成為地緣政治對手,”他說。“他們未免自視過高。”

中國在歐洲的戰略本質上是分而治之。中國把歐盟的立場視為鷹派,試圖將歐盟政策的影響最小化,同時討好歐洲的主要企業,尤其是德法企業,高誌凱說。

對中國政府會幫助歐洲向克裏姆林宮施壓以結束俄烏戰爭的希望已經“破滅”,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說,他對歐盟和中國在貿易問題上妥協也不抱任何樂觀態度。

“雙方之間沒有信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