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很長,我看了很久。
相比一些同類的公共事件,通報算詳細、全麵,尤其是對於媒體、自媒體質疑的點,基本都做了回應,包括2006年的鉛汙染事件也進行了調查和通報。
這是因為,此次的輿論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種級別的輿論事件,近幾年罕見。
但公眾也不應因此就產生感激心理——因為有詳細的調查結果才是正常,有細致的回應才是正常,這些都是本應就做到的事情。
一定要記得,200多個孩子付出的慘重代價,而不是鼓掌歡呼,讓這事兒的“迅速徹查”很快又成了慶功大會。
看完報告,我還是想說三點這次事件真正的教訓:
教訓之一:
園長想要靠鮮豔的食物來吸引家長,從而縱容從業者購買違規顏料導致鉛汙染,這事兒雖然很蠢,動機也很無厘頭,但卻反映了幼兒園這個教育領域的整體水平之差勁。
教育本應是重中之重,但幼兒園這個教育領域,卻仿佛有著某種“豁免權”,各種劣質幼兒園充斥這個領域,低素質的從業人員遍布其中。
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幼兒園無論從老師到餐飲製作者都應當具備相當高要求的學曆和資質,才能從業。但現實是,大部分幼兒園的工作成了“垃圾工作”,幼師沒人愛幹,後勤工作者錄用更是毫無門檻。
所以第一個教訓,是真正將孩子的教育當成最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靠敷衍、湊合。
一個民族如何對待孩子,就是這個民族最真實的水平和狀態。在這一點上,天水事件是個莫大的恥辱,應當被永遠銘記。
請係統性提高幼兒園的相關財政投入和建設水平,提高從業者待遇和錄用門檻,再不要讓大量的幼兒園淪為“低素質從業者聚集地”。在此我強烈呼籲徹底改革幼兒園教育!
教訓之二:
腐敗,廣泛的腐敗依然在事件當中若隱若現。
從園長辦幼兒園所涉及的周邊市場管理部門腐敗,到教育部門的腐敗(沒有辦學許可證就能開辦幼兒園令人震驚),再到甘肅省疾控中心部分管理層的違紀違法,以及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有關負責人違紀違法,腐敗所涉及的麵極廣,層次從上到下都有。
一個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卻拔出蘿卜帶出泥,引出這麽多腐敗案件,可見隱藏在背後還沒有被發現的腐敗情況有多麽嚴重。
我們不能光看懲處了哪些人,拍手叫好就完事,更重要的教訓是,還有哪些腐敗分子沒有被發現,怎樣預防他們繼續腐敗!
必須要有獨立的、不受幹擾的、機製化的反腐敗係統,才能做到常態化的反腐工作。
教訓之三:
對於一開始的檢測結果造假,其中的“瞞報思維”其實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調查和處置,但這才是公眾最擔憂的、最在意的點。
對甘肅省疾控中心的調查結果,重點是“檢測人員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對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調查定性是“內部管理混亂,檢驗科違規修改血鉛檢驗數據”。
目前的調查結果通報,指向主要是“檢測人員”和“檢驗科”,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執行的人隻是聽命行事,是誰發出的命令才是關鍵。
盡管通報也說了,對於疾控中心和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領導也開始立案調查,但至少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對於“瞞報”這個最核心問題的嚴厲措辭與調查傾向。
可以說,在任何此類事件中,“瞞報”都是最核心的教訓。
我們無法避免危機,任何係統都有出現危機的可能,但重點在於不能瞞報,因為瞞報會嚴重影響處置的結果,甚至讓事情不了了之,造成更大的危害。
而且一個地方瞞報成功,其他地方就會紛紛效仿。導致很多地方出了事,首先想的都是怎麽先壓下去,危機事件就有了廣泛性,受害者們也申冤無門,民眾心中將會醞釀出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所以,這第三個教訓才是最深重的、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調查報告中,目前並非重點提及。
希望,這三大教訓能記錄在我們的社會進步史上,真正成為警鍾。
更希望能借此機會,去徹底改變幼兒園的普遍低劣、廣泛性的腐敗,以及“出事愛瞞報”這樣的一種行事傾向。
單一事件的調查和懲治很容易,如何讓血的教訓成為常態化的係統預防機製,才是200多個孩子的痛苦代價應當導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