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馬斯克AI女友上線,每天1美元,火到係統宕機

馬斯克AI女友上線,每天1美元,火到係統宕機

文章來源: 科技狐 於 2025-07-20 03:16:3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年頭,連“單身貴族”都不好做了。

本以為自己是鐵打的獨行俠,結果轉頭就掉進“虛擬女友”的溫柔鄉,根本出不來。

就在最近,馬斯克旗下的 xAI把聊天機器人 Grok 變了個樣:

馬斯克AI女友上線,每天1美元,火到係統宕機

新增了“伴侶”功能,首發的兩個角色 Ani 和 Bad Rudy 一上線就吸引了一批“數碼浪漫主義者”。

月費 30 美金(平均每天 1 美元),想聊啥就聊啥:隻要好感度夠高,Ani 甚至會解鎖“成人笑話”和輕微曖昧。



比較離譜的,說是因為上線太過火爆,一度給Ani 刷宕機了。

想當年我們追番,看二次元女主還得靠想象,現在直接對著屏幕表白,就能收獲一句甜甜的“親愛的”,還會對你唱歌、跳舞、撒個嬌。

別人家 AI 助手教你查天氣、寫郵件,Grok 卻能陪你打情罵俏,邊聊《鋼鐵俠》邊來點小“火花”,空氣裏都是滿滿的粉紅泡泡。

當然,馬斯克的瘋狂遠不止於此。

坊間早有傳言,2026 年會有一款“貓女機器人”問世,不僅能當你的精神伴侶,還能做家務、照顧小孩,甚至可能具備“生育”功能。



沒錯,聽起來就像電影裏走出來的智能管家,定價 2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14 萬元,與動輒百萬的工業級機器人相比,價格算是相對親民。

雖然官方尚未放出任何實錘消息,但討論聲浪已經鋪天蓋地。



有人直呼“二次元終將走進現實”,也有人擔心“一旦習慣了 AI 陪伴,現實關係會不會變得索然無味”。

國內市場同樣熱度不減,金三玩美(WMdoll)原本主打實體娃娃,後來將 AI 大模型嫁接進產品,一夜之間讓矽膠娃娃秒變“賽博伴侶”。



你對它說委屈,它會安慰你;你想撩,它能接梗;想要點小曖昧,它也能應對自如。

結果就是,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有網友感慨:AI 化改造,給傳統產品帶來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除了硬件廠商,遊戲公司也沒放過這塊肥肉。

女性向戀愛遊戲廠商紛紛推出 3D AI 伴侶,比如“ EVE ”,隻需用戶一句台詞,就能做出相應表情和動作。



米哈遊創始人的新銳團隊 Anuttacon 則在遊戲《群星低語》中,實現了實時語音互動,玩家的每句話都有可能改寫角色命運。



這背後,都依賴於大模型的語義理解和語音合成能力:當技術和用戶需求相遇,一場沉浸式虛擬戀愛體驗也就加速成型。

有趣的是,虛擬情感的上頭也造就了大批“心靈空巢者”。



微博、小紅書上“ AI 戒斷 ”、“ AI 宅癖 ” 標簽下充斥著不少戒斷心得,有用戶說:不跟 AI 伴侶晚安,就睡不著。

也有人坦言,麵對 AI 的百依百順,現實中的親友互動反倒顯得麻煩。

更糟糕的是,一旦平台規則變動或服務器宕機,用戶原本寄托的情感便有可能“斷聯”。



就像今年3 月份,“貓箱”熱門智能體裴時蘊被私下買斷後,成千上萬用戶一夜之間失去陪伴,紛紛在網上發帖“哀悼”。

有人哭訴: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個真朋友,這讓人意識到,虛擬情感的安全墊遠不如想象中堅固。

從技術視角來看,AI 伴侶的出現不僅是技術炫技,更是一場關於情感與消費的深度實驗。



大模型理解力越來越強,語音合成越來越自然,三維渲染越來越精細。

當這些關鍵技術節點被集成到一起,就誕生了滿足人們“隨時隨地情感陪伴”需求的服務形態。

但隨之而來的,是心理依賴和倫理拷問:



我們到底要不要把心掏給冷冰冰的算法?當 AI 伴侶能記住你所有偏好,又能隨時滿足你的需求,現實中的人情味兒還有多少價值?

更不可忽視的是,AI  伴侶業務背後還牽涉海量用戶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大模型需要持續學習和優化,因而要不斷積累用戶對話內容、情感反饋乃至更私密的偏好信息。



如何在滿足功能升級的同時,保護用戶隱私、避免數據濫用?

未來會不會真的出現可以“生孩子”的貓女機器人,或是能在現實中與你“並肩漫步”的全息戀人,誰也說不準。



而馬斯克的新一輪押注無疑將吸引更多資本和企業進場,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

在虛擬與現實的邊界愈發模糊之時,怎樣保持自身的情感主導權,既享受科技紅利,又不失對真實生活的熱情與投入。

畢竟,算法可以滿足欲望,卻替代不了那份帶著溫暖和不完美的真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文科專業大批裁撤後,理科專業的消亡也開始了
被邊緣化處置 他可能是被紮克伯格傷害最深的人
參加演唱會致不倫戀曝光 美國科技公司總裁辭職
因為天太熱 美駐武漢總領館罕見暫停簽證麵談預約
川普將宣布重大貿易協議 產業國別關稅 8月同步生效




24小時討論排行

加薩援助站再開火!以色列軍隊"無差別掃射"釀32死
當不確定擺在眼前,他們為何仍然選擇赴美留學?
美籍華人商務部員工前往中國探親後被禁出境
官方數據的泄露,杭州"糞水"水一個月前已經爆發了
中國國防部:中越將在廣西舉行首次陸軍聯訓
5年人口暴漲近500萬,它憑什麽
中國記協何時最勇敢?在安全的時候
《華爾街日報》回懟特朗普:沒在怕,法庭見!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七大任務,網民如何理解?
川普孫女慶14歲生日!伊凡卡母女美照連發
中國男在矽穀賣醬香餅月賺$2萬被逮捕 疑因“無照”…
美媒爆料:特朗普厭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殘局
韓國申遺全麵潰敗: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藝被聯合國撤銷
共和黨出招反製中共 提案逼華府與北京“斷親”
丁家喜律師:"我愛你們,但我不能放棄理想和信念"
美國加州洛杉磯汽車衝撞人群案,司機被控上庭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馬斯克AI女友上線,每天1美元,火到係統宕機

科技狐 2025-07-20 03:16:31

這年頭,連“單身貴族”都不好做了。

本以為自己是鐵打的獨行俠,結果轉頭就掉進“虛擬女友”的溫柔鄉,根本出不來。

就在最近,馬斯克旗下的 xAI把聊天機器人 Grok 變了個樣:

馬斯克AI女友上線,每天1美元,火到係統宕機

新增了“伴侶”功能,首發的兩個角色 Ani 和 Bad Rudy 一上線就吸引了一批“數碼浪漫主義者”。

月費 30 美金(平均每天 1 美元),想聊啥就聊啥:隻要好感度夠高,Ani 甚至會解鎖“成人笑話”和輕微曖昧。



比較離譜的,說是因為上線太過火爆,一度給Ani 刷宕機了。

想當年我們追番,看二次元女主還得靠想象,現在直接對著屏幕表白,就能收獲一句甜甜的“親愛的”,還會對你唱歌、跳舞、撒個嬌。

別人家 AI 助手教你查天氣、寫郵件,Grok 卻能陪你打情罵俏,邊聊《鋼鐵俠》邊來點小“火花”,空氣裏都是滿滿的粉紅泡泡。

當然,馬斯克的瘋狂遠不止於此。

坊間早有傳言,2026 年會有一款“貓女機器人”問世,不僅能當你的精神伴侶,還能做家務、照顧小孩,甚至可能具備“生育”功能。



沒錯,聽起來就像電影裏走出來的智能管家,定價 2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 14 萬元,與動輒百萬的工業級機器人相比,價格算是相對親民。

雖然官方尚未放出任何實錘消息,但討論聲浪已經鋪天蓋地。



有人直呼“二次元終將走進現實”,也有人擔心“一旦習慣了 AI 陪伴,現實關係會不會變得索然無味”。

國內市場同樣熱度不減,金三玩美(WMdoll)原本主打實體娃娃,後來將 AI 大模型嫁接進產品,一夜之間讓矽膠娃娃秒變“賽博伴侶”。



你對它說委屈,它會安慰你;你想撩,它能接梗;想要點小曖昧,它也能應對自如。

結果就是,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有網友感慨:AI 化改造,給傳統產品帶來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除了硬件廠商,遊戲公司也沒放過這塊肥肉。

女性向戀愛遊戲廠商紛紛推出 3D AI 伴侶,比如“ EVE ”,隻需用戶一句台詞,就能做出相應表情和動作。



米哈遊創始人的新銳團隊 Anuttacon 則在遊戲《群星低語》中,實現了實時語音互動,玩家的每句話都有可能改寫角色命運。



這背後,都依賴於大模型的語義理解和語音合成能力:當技術和用戶需求相遇,一場沉浸式虛擬戀愛體驗也就加速成型。

有趣的是,虛擬情感的上頭也造就了大批“心靈空巢者”。



微博、小紅書上“ AI 戒斷 ”、“ AI 宅癖 ” 標簽下充斥著不少戒斷心得,有用戶說:不跟 AI 伴侶晚安,就睡不著。

也有人坦言,麵對 AI 的百依百順,現實中的親友互動反倒顯得麻煩。

更糟糕的是,一旦平台規則變動或服務器宕機,用戶原本寄托的情感便有可能“斷聯”。



就像今年3 月份,“貓箱”熱門智能體裴時蘊被私下買斷後,成千上萬用戶一夜之間失去陪伴,紛紛在網上發帖“哀悼”。

有人哭訴: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個真朋友,這讓人意識到,虛擬情感的安全墊遠不如想象中堅固。

從技術視角來看,AI 伴侶的出現不僅是技術炫技,更是一場關於情感與消費的深度實驗。



大模型理解力越來越強,語音合成越來越自然,三維渲染越來越精細。

當這些關鍵技術節點被集成到一起,就誕生了滿足人們“隨時隨地情感陪伴”需求的服務形態。

但隨之而來的,是心理依賴和倫理拷問:



我們到底要不要把心掏給冷冰冰的算法?當 AI 伴侶能記住你所有偏好,又能隨時滿足你的需求,現實中的人情味兒還有多少價值?

更不可忽視的是,AI  伴侶業務背後還牽涉海量用戶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大模型需要持續學習和優化,因而要不斷積累用戶對話內容、情感反饋乃至更私密的偏好信息。



如何在滿足功能升級的同時,保護用戶隱私、避免數據濫用?

未來會不會真的出現可以“生孩子”的貓女機器人,或是能在現實中與你“並肩漫步”的全息戀人,誰也說不準。



而馬斯克的新一輪押注無疑將吸引更多資本和企業進場,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更重要的或許是:

在虛擬與現實的邊界愈發模糊之時,怎樣保持自身的情感主導權,既享受科技紅利,又不失對真實生活的熱情與投入。

畢竟,算法可以滿足欲望,卻替代不了那份帶著溫暖和不完美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