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高規格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了未來城市發展的七大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優化現代化城市體係,推動高質量城市更新,改善住房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強化基礎設施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建設智慧城市創新治理模式,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等,引發網民熱議。
結合這兩天杭州餘杭區剛剛發生的一起飲用水汙染重大市政管理失誤,網友@樂得斯基不無擔憂地發帖說:再過三年,能夠有環衛正常掃垃圾,能夠保證路燈有電,能夠確保基本的治安巡視,能夠保證提供大部分2000塊錢以上工資的就業,能夠維持修繕已經坑坑窪窪的路麵,能夠確保冬天16度以上的供暖,能夠不讓黑惡勢力滲透方方麵麵,就是一個及格以上的城市。
網友@星禾發帖說:這是國家治理理念的一次改變,這種指導性的會議,是不會有具體細節的,隻能按照不同群體,所處不同位置,用不同眼光解讀。體製內角度,接下來,對地方官員的任用標準會發生改變,當下地方官員最大的短板是“缺乏發展地方經濟的能力”。
會議首先宣告大拆大建時代結束:在土地財政為主導的過去二十年,劃一塊地招拍掛,地方財政收入就有了,搞大拆大建的大基建,GDP就有了,城市特色沒有,城市造血能力沒有,城市治理能力也沒有,很多城市因為極速擴張,連基本的內澇問題都解決不了,搞新城、開發區、強省會,各地一擁而上,搞文旅,建古城,也一擁而上,最後留下的是一堆債務和一地雞毛。
這次會議精神很明確,不許再搞盲目擴張,搶鄰居土地蓋房子,打造超級大城市的運動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城市的修修補補,提升質量和人居環境,比如我IP所屬城市,過去20年,天天做的就是造城運動,一個新區還沒搞好,立馬開始下一個新區,城市麵積是越來越大了,但規劃、治理、產業都沒跟上,被很多人戲稱為“超級大農村”。
往後,主官離任審計時,任期內的轄區債務率變化情況,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大白話理解就是,你寧可“無為而治”,也不允許當“敗家子“,短短幾年花完幾十年的錢,把債務丟給下一任,管他洪水滔天。接下來地方主官的任用,尤其是縣、市兩級,發展經濟能力,會占很大的權重,如何打造特色經濟,不是一味抄襲模仿,如何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一味等著轉移支付。實在不行,就整建製的撤掉,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模板有現成的,就是學習“江蘇經濟發展模式”,十三太保,各自有各自的核心產業,發展均衡,誰也吸不了誰。
對於體製外普通個體而言,學習這次會議精神,學到八個字即可,那就是“隻信當下,隻信眼前”。比如買房,不要再盲目相信某些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說幾年後地鐵會通到這裏,已經列入本市XX規劃雲雲,不要再信某些機構和個人描述的美好願景,這裏要建商業綜合體,這裏未來會打造核心CBD等等。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十年努力,比不上少踩一坑。對於企業而言,化債和城市更新背景下,那些依靠地方政府基建賺錢的企業,包括一係列產業鏈,接下來要過苦日子了。
網友@Serendipity發帖說:我個人理解:核心點就是不再允許城市擴容。展望未來就是國家正在為人口超老齡化和負增長作準備。對中國人口形勢稍微有一點認知的都應當清楚,中國離年均負增長1000萬已經不足十年。1962嬰兒潮預計將在2035年左右走完他們的一生,屆時中國人口會開始急速下墜。有的城市快一點,像南通泰州這種,有的城市慢一點,像宿遷淮北徐州就會慢一點,也有的像廣東,人口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全國一盤棋,實際上國家已經開始為下一次乃至下下次城市會議定調。
1.城市人口和輻射能力是決定地級市建製能否保留的必要條件。2.縣區產業是縣一級建製能否保留的必要條件。3.注重產業協同,反對城市擴容:國家最重視的還是產業,居民就業最為重要,而不是一股腦地蜂擁而上,到最後大家都無所適從,沒有就業。可以預見對未來的影響:1.高鐵幹線350建設可能會停止納規,國家隻支持建城際列車,減速減班次。2.全麵叫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沒有地鐵的城市很可能會永遠錯過。
3.加速支持長三角珠三角一體化,能者上弱者下,跨越行政體製,以產業建設為主導。4.完全叫停超高層建設,準備為人口負增長而逐步釋放耕地,人口一年減少1000萬以上,完全可以釋放用不完的耕地麵積用以建設低密度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