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文章來源: 價值線財經 於 2025-07-18 22:59: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價值線導讀

2025年7月的香港高等法院,三位持美國護照的年輕人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對峙公堂。他們手持出生證明要求DNA鑒定血緣關係,追索18億美元信托基金與200億元股權。

生前以簡樸示人,出差坐高鐵二等座,“一妻一女一布鞋”的老企業家宗慶後,在去世後人設徹底崩塌。

女兒宗馥莉與三位弟妹的母親杜建英,爭奪權力的越來越多細節開始浮出水麵,但在街頭巷尾吃瓜的大眾很少有人知道,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至今仍是國資。

在娃哈哈發展的曆程中,國資大股東存在感一直偏弱,不參與企業管理,宗慶後寧願用公司的分紅給私生子成立信托基金,也不願意給國資大股東分紅。

當宗慶後父女利用”體外帝國“,“掏空”了娃哈哈集團,國資也依舊一言不發。

7月17日,國資突然發聲,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證實,針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離世後引發的家族內部權益爭奪、商標轉讓爭議及國有資產安全等問題,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介入處理。

國資為何突然不再沉默了?



杭州國資最新發聲

介入!

沸沸揚揚的宗慶後三名子女與”大小姐“宗馥莉爭奪遺產案還在發酵。

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證實,針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離世後引發的家族內部權益爭奪、商標轉讓爭議及國有資產安全等問題,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介入處理。

外界感慨,大股東終於不再沉默了。

當宗慶後精心為生子女構築財富堡壘時,娃哈哈集團真正的第一大股東——杭州國資委卻遭到了係統性忽視。

根據其三名子女提供的文件,宗慶後2003 年《Letter of Wishes》明確:“待集團年可分配利潤≥30 億元人民幣時,優先注入信托,直至21億美元足額。”

作為娃哈哈集團第一大股東的杭州上城區國資局,持有46%的股份。1999年混改後,宗慶後每年大筆分紅,國資卻一直缺席這場財富盛宴。

為了擺脫國有大股東,近年來,宗家通過構建體外公司體係(如宏勝集團),將娃哈哈集團的代工業務、銷售渠道利潤鏈牢牢掌控,形成“集團虧損、關聯方盈利” 的套利閉環。

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公眾對於國有資產是否被合理利用、是否存在流失風險充滿擔憂。

杭州官方此次介入宗家官司,能否徹查這一曆史遺留問題,確保國有資產的收益權得到保障,避免國有資產繼續受損?



戴國資“帽子”的娃哈哈

成立於1987年的娃哈哈集團,早期性質是校辦工廠,宗慶後最初的身份隻是承包商。企業全部產權歸屬上城區政府。

1978年,33歲的未婚大齡青年宗慶後結束知青生涯回到杭州,頂班進了母親工作的小學。由於他隻有初中學曆,未能擔任教師崗位,於是被調去同屬教育係統的杭州上城區郵電路小學工農校辦紙箱廠當工人。宗慶後他善於與人打交道,廠領導於是讓他當供銷員,每天拉著板車,去各個學校推銷作業本和雪糕。

1987年,杭州市上城區文教局對下屬校辦企業開展承包經營,為了拿到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的承包權,已經42歲的宗慶後主動把文教局要求的4萬元創利指標提高到10萬元,企業全部產權仍歸屬上城區政府。

當時杭州,普通人月薪百元都屬於高工資了。無論是他賣中小學書本,還是棒冰飲料,根本撐不起上交的利潤。但宗慶後善用人脈,也會借勢。

宗慶後的弟弟所在一家名叫“中國保靈”的公司。宗慶後與該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代銷該公司的花粉口服液。

宗慶後利用了上城區文教局的資源,幫他向全區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去推銷。花粉口服液僅3個月就賣掉了120萬盒。經銷部承包滿一年之際,宗慶後和同事們完成了436萬元的經營業績,上交了22.2萬的利潤。

宗慶後意識到,少兒營養品的市場竟然這麽大。他先是成立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做代工(仍屬國有校辦體係),然後又去浙江醫科大學找了營養學專家朱壽民教授,利用中醫中用於健胃消食的山楂、桂圓、紅棗等食物,搭配出了一個新配方,這就是日後的娃哈哈營養液。

靠那句“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和出現在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娃哈哈1990年銷售收入超過9800萬。

宗慶後在自傳中強調:

在娃哈哈成立的過程中,“國家並沒有一分錢投資,完全依靠企業自籌資金滾動發展起來”。

他又一直不肯摘掉國資的身份。

“一方麵為了好聽好看好辦事,另一方麵是為了安全。”

畢竟在80年代末,民營企業不被信任,甚至還會被掛上投機倒把的罪名。

以成立娃哈哈前身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為例:

宗慶後得到了上城區教育局校辦企業辦公室提供的10萬元貸款、調撥的10萬元設備、以及劃撥的場地、調配的工人,同時校辦工廠享受著多項國家政策上的優惠。

這是當時民營企業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1991年,宗慶後“蛇吞象”將當時虧損的杭州罐頭廠收入囊中,背後牽線的依然是杭州國資。

上世紀90年代初,娃哈哈迅速擴張,在短時間快速兼並了100多家小廠,這背後也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結果。

捧著金飯碗要飯?

員工1元買股分紅8毛

國資大股東20多年未分紅

1999年,在娃哈哈集團發展曆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娃哈哈完成了混合所有製改革,宗慶後和員工們終於可以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

杭州上城區國資局為第一大股東,持有46%的股份。宗慶後家族持股29.4%,近2000名正式職工組成的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娃哈哈給予了員工和管理層超高額的分紅,增加了企業凝聚力。

有老員工表示,當時普通員工一人能買5000股-2萬股,定價1元/股。持股後,“一元錢能分八九毛”,即如果持股份額2萬,每年約有1.6萬的分紅。當時的一位領導,一口氣買了45萬股,一年光分紅就能拿36萬元。

就在娃哈哈全員享受企業分紅帶來的狂歡時,隻有國資大股東缺席了這場財富盛宴。

當時為了支持娃哈哈企業的發展,國資大股東做了極大的讓利。

按照最早方案,杭州市上城區國資局持股51%,保留控股地位。但後來國資大股東轉讓了5%股權給職工持股會,放棄了控股股東的身份。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這5%股權的轉讓款,國家一直沒有收取,而是暫放在娃哈哈集團,由娃哈哈集團支配使用,按照銀行基準利率下浮10%的費率支付資金使用費。

同時,國有股東的分紅款,也按借款的形式,借給娃哈哈集團使用,該分紅借款的利息,被用來獎勵給經營者和職工。

2008年至2022年末,娃哈哈集團因未與上城區政府簽訂優惠政策,娃哈哈集團幹脆賬麵不進行利潤分配。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說,每年出具形式上的股東會決議,管理層和職工持股會的分紅以“資金往來”名義拿走,國有股東則不分紅。

在改製後,娃哈哈管理層和入股的職工每年分紅都不低於每股0.8元,如果按照此比例,身為第一大股東的上城文商旅(持有2.42億股)每年分紅應當為約2億元。

一位前高管痛心道:“國資股東如同捧著金飯碗要飯。”

盡管國有股仍占46%,但宗慶後通過個人持股+職工持股會聯盟 ,在股東會、董事會中掌握絕對話語權(宗馥莉接班後延續此結構)。

這種“國有資本參與、民營團隊經營”的模式,讓娃哈哈集團實質成為民營主導的企業。



被“體外帝國”掏空的

娃哈哈集團

深圳龍崗娃哈哈老廠區大門緊鎖,鏽跡斑斑的鐵柵欄後,褪色的LOGO在空蕩車間裏形同虛設。而300公裏外的河源生產基地,18條飲料生產線24小時轟鳴,宗馥莉掌控的宏勝集團正以“衝刺年產10億瓶” 的速度狂奔。

同一品牌,兩個世界,一個是體內,一個是體外。

娃哈哈品牌依舊在,產品依舊熱銷,但利潤的主引擎,早已轉移到了宏勝集團。

這一體外帝國的構建,始於當年娃哈哈和達能合資破裂後,引發的”達娃之爭“。

1996年娃哈哈集團與達能成立合資公司,為擺脫大股東達能,宗慶後開始以個人和家屬以及職工持股公司的名義在合資公司之外逐漸設立了61家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與合資公司相同或類似,仍舊使用娃哈哈商標(娃哈哈商標不屬於達娃合資公司),其中就包括2003年成立的宏勝。

達能發起多起訴訟,起訴娃哈哈,均以失敗告終。

如今的娃哈哈集團與當年達娃合資公司何其相似?

2007年,宗馥莉正式執掌宏勝飲料集團。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初,宏勝飲料集團在全國有19個生產基地,48家子公司,擁有104條現代化生產線,承擔了娃哈哈1/3產品的加工業務,連電商運營都歸它管。

宗慶後曾在媒體采訪中直言:“她公司(宏勝飲料)的利潤率比娃哈哈還高。”

2024年,宗馥莉執掌娃哈哈,先是關停了深圳、大理、重慶等地的18家工廠,而這些工廠多數與杜建英存在股權關聯,後又因產能不足,去找今麥郎代工。

她還推動員工合同轉簽,要求員工終止與娃哈哈集團的合同,改與宏勝飲料集團簽約,取消“幹股分紅”待遇。將原娃哈哈13個核心部門逐步替換為宏勝飲料人員,12省經銷商合同主體變更為宏勝係公司。

媒體報道稱:娃哈哈桶裝水的出廠價被從7.52元“砍”到2.44元。原本產銷一體的工廠,現在得按成本價給宏勝集團供貨,而宏勝轉手就能以12元賣出——中間近10元的差價,全進了宗馥莉掌舵的公司。

有經銷商表示:工廠每賣一桶水倒貼1.5元,宏勝卻能淨賺8元。明麵上是“內部合作”,實則像把娃哈哈的血輸給自家產業。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22年娃哈哈集團總資產僅58億元,淨利潤1871萬元;而宗馥莉控製的體外“娃哈哈係”總資產高達370億元,淨利潤47.67億元。

也就是說,娃哈哈集團當年淨利潤,隻有體外“娃哈哈係”的0.4%。“體內輸血、體外造血”模式,正在損害包括國資在內越來越多人的利益。

有傳聞稱,國資持有娃哈哈集團46%的股份,原本打算轉讓給宗馥莉,可雙方因為價格問題談崩了。而宗慶後另外三個孩子的母親杜建英想收購國資股份。

宗馥莉於是加快了動作。

今年1月,宗馥莉試圖未經合規程序,將387件“娃哈哈”係列商標從娃哈哈集團轉移至其控股公司,引發職工維權,並被國資方緊急製止。

有內部人士指出:宗馥莉不是真的要轉移商標,她是在試探國資的底線。

目前,國資已經出手了。

有消息稱,最新成立的專班將協調國資、宗馥莉與非婚生子女三方利益,核查1999年股改協議中未收取的國有股權轉讓款,並可能啟動重新評估程序。國資方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異議,要求終止商標轉讓。針對18億美元離岸信托,專班正聯合稅務、外匯管理部門調查資金流向,評估是否存在偷逃稅款或違規轉移資產行為。

宗慶後其實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臨終前,宗慶後曾跟親信說:“小莉性子太衝,萬一在娃哈哈待不下去,宏勝能讓她有個退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燒! 傳當事女大生遭懲處後墜樓
宗馥莉:上岸第一劍,先斬老父親
黃仁勳急了!英偉達H20解禁,卻已擋不住“中國芯”
63歲阿湯哥和女友乘遊艇放鬆,37歲安娜穿吊帶裙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馬斯克連發35條貼文:抨擊特朗普“掩蓋愛潑斯坦案”
當不確定擺在眼前,他們為何仍然選擇赴美留學?
特朗普起訴默多克和新聞集團 索賠百億美元
馬克龍澤連斯基通話,更多幻影戰機將進入俄烏戰場
接收31名離美研究者,馬克龍真從美國搶到了人
愛潑斯坦門,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煩
特朗普:這語言最難學 我不會模仿 會引起很大混亂
禍從口出!ASML一句話致使市值蒸發300億美元
特朗普自稱“從不畫畫” 但他的許多簡筆畫都在拍賣
丹麥議會高票通過法案,格陵蘭島主權易主?
爸爸是清華博士,但娃可能連高中都考不上
宗慶後未在香港設立家族信托?律師分析三種可能
18億美元的隱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萬就擊穿了?
與多名高僧有染的35歲女子被捕入獄,和住持育一子
美媒猛批:中國人想通了,如今美國人卻不懂了
大連工業大學女生被退學:一場“有損國格”的交往風波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價值線財經 2025-07-18 22:59:38
宗慶後遺產案新進展,這次國資大股東不忍了!

價值線導讀

2025年7月的香港高等法院,三位持美國護照的年輕人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對峙公堂。他們手持出生證明要求DNA鑒定血緣關係,追索18億美元信托基金與200億元股權。

生前以簡樸示人,出差坐高鐵二等座,“一妻一女一布鞋”的老企業家宗慶後,在去世後人設徹底崩塌。

女兒宗馥莉與三位弟妹的母親杜建英,爭奪權力的越來越多細節開始浮出水麵,但在街頭巷尾吃瓜的大眾很少有人知道,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至今仍是國資。

在娃哈哈發展的曆程中,國資大股東存在感一直偏弱,不參與企業管理,宗慶後寧願用公司的分紅給私生子成立信托基金,也不願意給國資大股東分紅。

當宗慶後父女利用”體外帝國“,“掏空”了娃哈哈集團,國資也依舊一言不發。

7月17日,國資突然發聲,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證實,針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離世後引發的家族內部權益爭奪、商標轉讓爭議及國有資產安全等問題,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介入處理。

國資為何突然不再沉默了?



杭州國資最新發聲

介入!

沸沸揚揚的宗慶後三名子女與”大小姐“宗馥莉爭奪遺產案還在發酵。

7月17日,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證實,針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離世後引發的家族內部權益爭奪、商標轉讓爭議及國有資產安全等問題,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介入處理。

外界感慨,大股東終於不再沉默了。

當宗慶後精心為生子女構築財富堡壘時,娃哈哈集團真正的第一大股東——杭州國資委卻遭到了係統性忽視。

根據其三名子女提供的文件,宗慶後2003 年《Letter of Wishes》明確:“待集團年可分配利潤≥30 億元人民幣時,優先注入信托,直至21億美元足額。”

作為娃哈哈集團第一大股東的杭州上城區國資局,持有46%的股份。1999年混改後,宗慶後每年大筆分紅,國資卻一直缺席這場財富盛宴。

為了擺脫國有大股東,近年來,宗家通過構建體外公司體係(如宏勝集團),將娃哈哈集團的代工業務、銷售渠道利潤鏈牢牢掌控,形成“集團虧損、關聯方盈利” 的套利閉環。

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公眾對於國有資產是否被合理利用、是否存在流失風險充滿擔憂。

杭州官方此次介入宗家官司,能否徹查這一曆史遺留問題,確保國有資產的收益權得到保障,避免國有資產繼續受損?



戴國資“帽子”的娃哈哈

成立於1987年的娃哈哈集團,早期性質是校辦工廠,宗慶後最初的身份隻是承包商。企業全部產權歸屬上城區政府。

1978年,33歲的未婚大齡青年宗慶後結束知青生涯回到杭州,頂班進了母親工作的小學。由於他隻有初中學曆,未能擔任教師崗位,於是被調去同屬教育係統的杭州上城區郵電路小學工農校辦紙箱廠當工人。宗慶後他善於與人打交道,廠領導於是讓他當供銷員,每天拉著板車,去各個學校推銷作業本和雪糕。

1987年,杭州市上城區文教局對下屬校辦企業開展承包經營,為了拿到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的承包權,已經42歲的宗慶後主動把文教局要求的4萬元創利指標提高到10萬元,企業全部產權仍歸屬上城區政府。

當時杭州,普通人月薪百元都屬於高工資了。無論是他賣中小學書本,還是棒冰飲料,根本撐不起上交的利潤。但宗慶後善用人脈,也會借勢。

宗慶後的弟弟所在一家名叫“中國保靈”的公司。宗慶後與該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代銷該公司的花粉口服液。

宗慶後利用了上城區文教局的資源,幫他向全區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去推銷。花粉口服液僅3個月就賣掉了120萬盒。經銷部承包滿一年之際,宗慶後和同事們完成了436萬元的經營業績,上交了22.2萬的利潤。

宗慶後意識到,少兒營養品的市場竟然這麽大。他先是成立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做代工(仍屬國有校辦體係),然後又去浙江醫科大學找了營養學專家朱壽民教授,利用中醫中用於健胃消食的山楂、桂圓、紅棗等食物,搭配出了一個新配方,這就是日後的娃哈哈營養液。

靠那句“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語,和出現在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娃哈哈1990年銷售收入超過9800萬。

宗慶後在自傳中強調:

在娃哈哈成立的過程中,“國家並沒有一分錢投資,完全依靠企業自籌資金滾動發展起來”。

他又一直不肯摘掉國資的身份。

“一方麵為了好聽好看好辦事,另一方麵是為了安全。”

畢竟在80年代末,民營企業不被信任,甚至還會被掛上投機倒把的罪名。

以成立娃哈哈前身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為例:

宗慶後得到了上城區教育局校辦企業辦公室提供的10萬元貸款、調撥的10萬元設備、以及劃撥的場地、調配的工人,同時校辦工廠享受著多項國家政策上的優惠。

這是當時民營企業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1991年,宗慶後“蛇吞象”將當時虧損的杭州罐頭廠收入囊中,背後牽線的依然是杭州國資。

上世紀90年代初,娃哈哈迅速擴張,在短時間快速兼並了100多家小廠,這背後也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結果。

捧著金飯碗要飯?

員工1元買股分紅8毛

國資大股東20多年未分紅

1999年,在娃哈哈集團發展曆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娃哈哈完成了混合所有製改革,宗慶後和員工們終於可以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

杭州上城區國資局為第一大股東,持有46%的股份。宗慶後家族持股29.4%,近2000名正式職工組成的職工持股會持股24.6%。

娃哈哈給予了員工和管理層超高額的分紅,增加了企業凝聚力。

有老員工表示,當時普通員工一人能買5000股-2萬股,定價1元/股。持股後,“一元錢能分八九毛”,即如果持股份額2萬,每年約有1.6萬的分紅。當時的一位領導,一口氣買了45萬股,一年光分紅就能拿36萬元。

就在娃哈哈全員享受企業分紅帶來的狂歡時,隻有國資大股東缺席了這場財富盛宴。

當時為了支持娃哈哈企業的發展,國資大股東做了極大的讓利。

按照最早方案,杭州市上城區國資局持股51%,保留控股地位。但後來國資大股東轉讓了5%股權給職工持股會,放棄了控股股東的身份。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這5%股權的轉讓款,國家一直沒有收取,而是暫放在娃哈哈集團,由娃哈哈集團支配使用,按照銀行基準利率下浮10%的費率支付資金使用費。

同時,國有股東的分紅款,也按借款的形式,借給娃哈哈集團使用,該分紅借款的利息,被用來獎勵給經營者和職工。

2008年至2022年末,娃哈哈集團因未與上城區政府簽訂優惠政策,娃哈哈集團幹脆賬麵不進行利潤分配。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說,每年出具形式上的股東會決議,管理層和職工持股會的分紅以“資金往來”名義拿走,國有股東則不分紅。

在改製後,娃哈哈管理層和入股的職工每年分紅都不低於每股0.8元,如果按照此比例,身為第一大股東的上城文商旅(持有2.42億股)每年分紅應當為約2億元。

一位前高管痛心道:“國資股東如同捧著金飯碗要飯。”

盡管國有股仍占46%,但宗慶後通過個人持股+職工持股會聯盟 ,在股東會、董事會中掌握絕對話語權(宗馥莉接班後延續此結構)。

這種“國有資本參與、民營團隊經營”的模式,讓娃哈哈集團實質成為民營主導的企業。



被“體外帝國”掏空的

娃哈哈集團

深圳龍崗娃哈哈老廠區大門緊鎖,鏽跡斑斑的鐵柵欄後,褪色的LOGO在空蕩車間裏形同虛設。而300公裏外的河源生產基地,18條飲料生產線24小時轟鳴,宗馥莉掌控的宏勝集團正以“衝刺年產10億瓶” 的速度狂奔。

同一品牌,兩個世界,一個是體內,一個是體外。

娃哈哈品牌依舊在,產品依舊熱銷,但利潤的主引擎,早已轉移到了宏勝集團。

這一體外帝國的構建,始於當年娃哈哈和達能合資破裂後,引發的”達娃之爭“。

1996年娃哈哈集團與達能成立合資公司,為擺脫大股東達能,宗慶後開始以個人和家屬以及職工持股公司的名義在合資公司之外逐漸設立了61家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與合資公司相同或類似,仍舊使用娃哈哈商標(娃哈哈商標不屬於達娃合資公司),其中就包括2003年成立的宏勝。

達能發起多起訴訟,起訴娃哈哈,均以失敗告終。

如今的娃哈哈集團與當年達娃合資公司何其相似?

2007年,宗馥莉正式執掌宏勝飲料集團。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初,宏勝飲料集團在全國有19個生產基地,48家子公司,擁有104條現代化生產線,承擔了娃哈哈1/3產品的加工業務,連電商運營都歸它管。

宗慶後曾在媒體采訪中直言:“她公司(宏勝飲料)的利潤率比娃哈哈還高。”

2024年,宗馥莉執掌娃哈哈,先是關停了深圳、大理、重慶等地的18家工廠,而這些工廠多數與杜建英存在股權關聯,後又因產能不足,去找今麥郎代工。

她還推動員工合同轉簽,要求員工終止與娃哈哈集團的合同,改與宏勝飲料集團簽約,取消“幹股分紅”待遇。將原娃哈哈13個核心部門逐步替換為宏勝飲料人員,12省經銷商合同主體變更為宏勝係公司。

媒體報道稱:娃哈哈桶裝水的出廠價被從7.52元“砍”到2.44元。原本產銷一體的工廠,現在得按成本價給宏勝集團供貨,而宏勝轉手就能以12元賣出——中間近10元的差價,全進了宗馥莉掌舵的公司。

有經銷商表示:工廠每賣一桶水倒貼1.5元,宏勝卻能淨賺8元。明麵上是“內部合作”,實則像把娃哈哈的血輸給自家產業。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22年娃哈哈集團總資產僅58億元,淨利潤1871萬元;而宗馥莉控製的體外“娃哈哈係”總資產高達370億元,淨利潤47.67億元。

也就是說,娃哈哈集團當年淨利潤,隻有體外“娃哈哈係”的0.4%。“體內輸血、體外造血”模式,正在損害包括國資在內越來越多人的利益。

有傳聞稱,國資持有娃哈哈集團46%的股份,原本打算轉讓給宗馥莉,可雙方因為價格問題談崩了。而宗慶後另外三個孩子的母親杜建英想收購國資股份。

宗馥莉於是加快了動作。

今年1月,宗馥莉試圖未經合規程序,將387件“娃哈哈”係列商標從娃哈哈集團轉移至其控股公司,引發職工維權,並被國資方緊急製止。

有內部人士指出:宗馥莉不是真的要轉移商標,她是在試探國資的底線。

目前,國資已經出手了。

有消息稱,最新成立的專班將協調國資、宗馥莉與非婚生子女三方利益,核查1999年股改協議中未收取的國有股權轉讓款,並可能啟動重新評估程序。國資方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異議,要求終止商標轉讓。針對18億美元離岸信托,專班正聯合稅務、外匯管理部門調查資金流向,評估是否存在偷逃稅款或違規轉移資產行為。

宗慶後其實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臨終前,宗慶後曾跟親信說:“小莉性子太衝,萬一在娃哈哈待不下去,宏勝能讓她有個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