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聲明:本文不作任何道德評價,豪門內部恩怨情仇也不適合用道德來評價。同時,本文為誅心之論,是依據公開信息和傳媒經驗所做的主觀判斷,請勿強求我提供實證。
因為一場“大女主”和私生子女們爭奪遺產的風波,宗慶後苦心經營半生的愛國企業家形象已毀於一旦。
人們驚訝地發現,當年宗慶後高舉保護民族企業大旗從法國人手裏搶回來的,如今卻要留給一群美國人。
不過呢,說人們“發現”其實不太準確。這些信息存在了十幾二十年,實際知情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麽多年都瞞得密不透風,宗慶後去世一年多也沒浮出水麵,由此可見,無論是宗慶後本人還是傳言中的6位婚外子女,都是沒有動力去把這些信息搬上台麵的。
因為這樣的局麵對大家都有利:
對宗慶後來說,隱瞞婚外生子和子女加入美籍的情況,就可以長久地保住布衣慈父愛國企業家的生前身後名;對6名婚外子女來說,放棄爭奪娃哈哈的控製權換來的是幾世無憂的百億財富傳承,這是最實在的收益。
宗慶後的安排不可謂不周全,他唯一沒料到,或者察覺到了但心裏始終不願意接受的,應該就是接班人宗馥莉成為大女主的決心。
十年前,宗馥莉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被問了太多父親宗慶後相關的問題後反問記者:
你能看見我嗎?
不知道讀者們能不能體會到這種想要證明自己,想要走出父輩蔭蔽被看見的心情,我是完全能懂的。
她想要的,是作為大女主宗馥莉被看見,被尊重,而不是作為宗慶後的女兒被審視,被羨慕。
當然我也是直到今晚看到一篇《別惹宗馥莉》的文章才篤定確認這一點的。這篇文章有著非常明顯的宗馥莉視角,但其中內容對宗慶後本人可謂毫不留情。
果真如此,那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突然浮出水麵的婚外子女,橫空出世的大女主人設,被完全放棄的宗慶後輿論形象管理……
上岸第一劍,先斬老父親。
這從來不是什麽奪嫡之戰。因為宗馥莉早已完成了接班掌權,如今無論在法律層麵還是輿論層麵都沒有人能夠威脅到她的地位。
這從來不是什麽遺產爭奪。一方麵,幾位婚外子女的繼承權益早有安排,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讓人淨身出戶的;另一方麵,相比百億級別的信托資產來說,宗馥莉更核心的利益在於娃哈哈的品牌形象與政治正確。失去政治正確,宗家有可能失去一切,而遺產爭奪導致的宗慶後形象崩塌(包括涉嫌侵吞國有資產的質疑),真的有可能讓宗家對娃哈哈的控製權失去政治正確。
但宗馥莉還是賭了一把,因為她有更在意的東西,那就是作為宗馥莉被看見。
這種心態,如果轉換一下性別就很容易被理解,也就是所謂“弑父情結”,一個男人需要通過精神上“弑父”才能走出陰影建立自我。但放在作為女性的宗馥莉身上,人們就很難第一時間想到這一點。
如今,宗馥莉順利完成了接班掌權,上岸站穩了,要建立屬於她自己的商業帝國,要樹立宗馥莉的大女主形象,有且隻有一條必經之路:
把宗慶後拉下神壇。
所以,主動去觸動那隻留給婚外子女的信托基金,把婚外子女的存在和美國籍身份公開化,不一定真能拿走老父親分給弟弟妹妹們的封口費,但一定可以讓父親苦心經營一生所樹立的形象崩塌粉碎。
如此,人們才有機會真正看見宗馥莉。
再次強調,本文無意對此作任何道德評價,僅僅是提出一個理論來解釋當前的現象。以上推理不一定對,信不信都隨你。
接下來我想講一點嚴肅的話題,就是事情的後續走向,以及牽涉公共利益的問題。
第一,宗馥莉現在的處境其實有著非常大的風險。如果關於時任娃哈哈集團黨委書記杜建英與宗慶後生育子女的事情繼續在公共輿論中發酵,宗慶後家族多年來從娃哈哈集團獲得的財富收益很有可能被重新審查是否合法。相應的,宗馥莉當下對娃哈哈集團的股權控製合法性也將被挑戰。
第二,娃哈哈集團的誕生與發展是一個時代的傳奇,也不可避免帶有那個特殊時代遺留的問題,也就是國有資產與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分配問題。
一方麵,沒有宗慶後就不會有現在的娃哈哈集團,也就不會有那麽多可供分配的商業利益,宗慶後的努力是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麵,如果沒有國資的背景,娃哈哈當年與法國達能的糾紛,娃哈哈多年來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可能那麽順利地解決,國資的存在也不是毫無貢獻的。
對宗家來說,最理想的狀況其實是利益分配問題一直被擱置,同時宗家在娃哈哈體係之外悄悄重建一個獨屬於宗家的純民營體係,把娃哈哈集團架空。
如今,國資與宗氏家族的利益分配問題被重新擺上台麵討論,要不要追究掏空娃哈哈的問題,就在領導一念之間了。
宗馥莉所能憑恃的,是國家對民營企業寒蟬效應的投鼠忌器,但這裏的尺度其實很微妙,隨著輿論的發展,分分鍾有可能變成順應民意的。
第三,宗馥莉的大女主身份能不能立得住,擺脫宗慶後的影響隻是第一步,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她能不能真的在現有基礎上再造一個商業帝國。
雌心壯誌已經展現出來,就看能力是否匹配了。
不過最重要,還是先能挺過這一輪監管部門的合法性審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