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難脫身!"3原因"恐被迫介入以伊衝突,成任內最大考驗

川普難脫身!"3原因"恐被迫介入以伊衝突,成任內最大考驗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 川普第二任期之初誓言推動和平。

CNN援引2名知情人士披露,川普周末拒絕以色列暗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計畫,「但有些事不是川普能控製的。」分析指出,他可能被迫介入的原因有三,首先若遭受重創的伊朗政權破釜沉舟,攻擊美軍基地、人員或美國在全球的設施,川普勢必被迫強力反擊,以維持美國威信。

再者,若伊朗轉向攻擊國際航運,中斷紅海或海灣能源運輸,將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川普很難坐視不管。最後則是共和黨內部壓力逐漸升高,有鷹派主張,以色列難以摧毀伊朗福爾多(Fordow)的地下核設施,唯有美軍介入才能徹底消除伊朗核威脅,這樣的呼聲可能使川普在維護盟友與維持中東穩定之間左右為難。

川普對參戰態度保守,他清楚此舉危機重重,CNN指出,21世紀初期帶來的教訓是華府的中東戰爭目標與分析「幾乎總是以災難性錯誤收場。」他5月在沙烏地阿拉伯演說中也曾批評幹預主義,稱過去的「建國者」隻會摧毀國家,強調中東應走向科技與經貿而非戰火。但部分鷹派認為,若要實現這項願景,首先須根除伊朗對核武的野心。

▲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川普深知介入戰事將加深政治基本盤內部裂痕,多年來致力將共和黨轉型成更加孤立主義的政黨,代表他麵臨的政治局勢與小布希入侵伊拉克之前已經不同,若投入另一場中東戰爭,恐怕引發保守派意見領袖不滿,動搖年輕選民與農業州支持者信任。

15日接受《大西洋月刊》訪問時,川普強調自己率先提出「美國優先」,但也對「那些想要和平的人」直言,「若伊朗擁有核武就不可能有和平。所以如果那些人不想對伊朗擁有核武采取任何行動,那就不是和平。」這番言論似乎為可能的軍事行動鋪路,以說服支持者接受參戰是必要之舉。

川普原先以和平作為第二任期外交主軸,力圖解決加薩與烏克蘭戰爭卻事與願違,戰火延燒甚至惡化,如今以伊衝突爆發,更重創他「交易的藝術」外交策略。

川普遭到世界三大強權領袖蔑視,俄羅斯總統普丁無視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努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迫使他在貿易戰中妥協,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決定挑起美方長年避免的伊朗衝突,使川普在國內與國際間都顯得無力,無法如願主導戰局與和平談判。如今事態發展已讓川普無法維持避戰姿態,伊朗衝突恐怕成為他第二任期的決定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