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新能源“布局”又添波折。 6月16日,格力電器(000651.SZ)的控股子公司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鈦”)在公眾號發了個聲明,稱公司所持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18.06億元)被法院凍結。 與此同時,格力鈦正陷財務困境。截至2024年6月,其總負債已達247.86億元,半年淨虧損19.05億元,資產負債率逼近100%。 這場失意的投資可追溯至2021年格力電器對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珠海銀隆”,後更名為“格力鈦”)的控股收購。 9年前,格力電器130億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被中小股東否決,不服輸的董明珠此後個人入股坐上第二大股東位置;5年後的2021年,格力電器繞開股東會,通過司法拍賣拿下銀隆股份。 2016年7月23日,董明珠在第二屆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宣布:“格力電器從專業化的空調企業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自此之後,格力電器開始在資本市場“跑馬圈地”。 然而,從傳統企業到跨界新能源,從明星項目到虧損負債。危機之下,格力會是繼續輸血還是斷臂求生? 圖源:罐頭圖庫 18億股權被凍結 一年半14筆凍結公告 格力鈦是一家集鋰電池核心材料、電池、電機電控、充電設備、智能儲能係統、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為一體的全球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該公司旗下擁有廣通汽車、奧鈦儲能兩大品牌,總部位於珠海,擁有邯鄲、石家莊、成都、天津、洛陽、南京等產業園。 天眼查信息顯示,格力鈦持有的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18.06億元股權遭凍結,期限長達三年,凍結期限自2025年6月4日至2028年6月3日,執行法院為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格力鈦表示,該項司法凍結的案件,源於公司的前身珠海銀隆原實控人、法定代表人魏銀倉,未經董事會等依據公司章程審議批準,在2015年12月盜用公司公章在其與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資補充協議上蓋章違規擔保而引起。公司將積極與法院等協商解決該案件,並盡快啟動司法程序,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當前,公司業務運營正常,本次股權凍結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圖源:罐頭圖庫 事實上,之前該法院已經凍結格力鈦三筆股權,凍結期限從2025年1月14日至2028年1月13日,僅2025年上述公告已經是第四筆凍結。而在2024年,公司已經有10筆相關凍結公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數據顯示,格力鈦新能源涉及17起法律糾紛,其中15起為買賣合同糾紛。 陽光保險和格力電器算是“難兄難弟”。據格力電器2021年年報,陽光保險於2015年12月向格力鈦增資10億元,並約定了“業績對賭”。但由於格力鈦業績未達標,陽光保險在深圳國際仲裁院提起仲裁,要求格力鈦、銀隆集團、魏銀倉補償本金10億元、利息1.5億餘元。 除陽光保險外,還有7名股東與格力鈦簽署了“業績對賭”,涉及本金11.1億元。格力電器此後多次在公告中提及上述糾紛,但並未公布事件的進一步發展情況,意味著陽光保險一直沒有從格力鈦拿回昔日的投資款。 目前,陽光保險仍持有格力鈦11.6%的股權,持股比例僅次於格力集團的30.47%和董明珠的17.46%。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楊振鵬表示,從投資是否能盈利的角度來說,這個投資確實是比較失敗的。因為格力鈦原來有很多資金窟窿、爛賬爛債,但是這些事情可能格力電器之前都沒有搞清楚。雖然格力控股了格力鈦,但是格力鈦曆史上的債務窟窿到現在還沒有消化完。另外,格力鈦本身的技術在新能源電動車裏,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化優勢,所以格力鈦這幾年持續虧損。這次格力鈦的股權被法院凍結,起因還是原來珠海銀隆的實際控製人留下的債務包袱。而且之前的曆史遺留問題導致的暴雷狀況,還是在不斷的發生,再加上格力鈦的新能源電池技術目前不是一個主流的技術,在市場競爭中也沒有優勢。所以格力鈦的前景發展並不明朗。 “我賭上全部身家!”2016年董明珠的宣言猶在耳邊,誰曾想9年後,這位商界鐵娘子麵臨跨界之後嚴峻的考驗。 從個人投資到格力接盤 9年造車賭注能否破局? 格力鈦前身是珠海銀隆新能源,由魏銀倉2009年創立。 2016年格力電器的一次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曾聯合阻擊董明珠,否決了130億收購做新能源汽車的珠海銀隆一事。自從2012年開始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來,這是董明珠第一次在股東大會上遭遇重大挫折。但是,2016年12月,倔強的董明珠又以個人名義出資23.4億元,成為了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7.46%。 她還拉上萬達王健林、京東劉強東、中集集團等大佬和企業,總共投資銀隆30億元,進而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這一輪投資之後,董明珠又在2017年連續兩次增資珠海銀隆。對此,董明珠曾表示,為了投資銀隆已壓上了全部身家,甚至還不惜舉債。 而且為了接濟珠海銀隆,大白馬格力電器也是煞費苦心。從2019年開始先後合計斥資10.01億元大舉買入AA評級的民營企業私募債——長安投資私募債,再由長安投資拆借5億元至珠海銀隆“曲線輸血”。 圖源:罐頭圖庫 遺憾的是,珠海銀隆不爭氣,經營情況不容樂觀、背負巨額債務、創始人卷款逃跑、工廠停產…… 2018年年底,珠海銀隆被曝出此前管理上存在問題,公司在公號上發布聲明,控訴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其後,作為股東的董明珠采取雷霆手段接管了公司,並公開舉報魏銀倉等人。 在此前後,銀隆拖欠供應商貨款,以及產能過剩、工廠停工、員工離職等問題相繼曝出,其IPO計劃也隻能擱淺。 2019年4月25日,銀隆原總裁孫國華等6人被刑拘,但創始人魏銀倉卻早已經遠走美國,逍遙法外,2019年逃往美國後被引渡回國。 2021年8月,格力電器通過司法拍賣競買銀隆投資、厚銘投資、紅愷軟件持有的珠海銀隆合計3.36億股股份,以18.28億元拿到珠海銀隆30.47%的股權。結合董明珠個人持股,格力電器合計控製珠海銀隆47.93%的表決權,成為珠海銀隆的控股股東。並在此後將公司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深耕新能源客車和鈦酸鋰電池業務技術。 而銀隆早已深陷財務困境,格力實際上是在為前期的投資決策繼續埋單。 2024年,格力電器年報中,格力電器母公司報表對格力鈦計提減值損失28.4億元,同期,格力鈦相關業務在年報中的描述完全消失,被醫美產品板塊替代。截至2024年6月,格力鈦總負債已達247.86億元,半年淨虧損19.05億元,資產負債率逼近100%。 楊振鵬認為,格力電器是否會調整格力鈦這個資產,目前還不好說。格力鈦眼下經營虧損、資產負債率比較高,格力電器能不能長期挺得住有待觀察。總的來說,格力鈦對格力電器來說肯定不是一個優質的資產,目前對格力電器的經營業績隻會存在一個負麵的影響。 有投資者指出:“造車不是有錢就行,供應鏈、技術積累、品牌口碑,這些都得有。格力還得加把勁,否則真可能被造車新勢力甩在身後。” 董明珠有言:“坑有個填平的過程,我覺得非常有希望。” 你還看好格力的造車夢嗎?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