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特朗普貿易政策正在遏製美國電池業的繁榮

紐約時報:特朗普貿易政策正在遏製美國電池業的繁榮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中國客戶拒絕支付更高的關稅後,新成立的Group14 Technologies公司放慢了在華盛頓州摩西湖建設電池材料工廠的步伐。

近年來,國會和拜登政府為電池製造業提供了慷慨的激勵措施,電池製造業開始在美國迅速發展。

但隨著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議員試圖限製中國進入美國市場,這種繁榮現在似乎正在停滯。

從南卡羅來納到華盛頓州,許多公司正在放慢建設速度,或者重新考慮對生產可充電電池及其所需原料的工廠進行大規模投資。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中之間更高的貿易壁壘正在破壞兩國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共和黨人正在尋求阻止與中國有關聯和依賴中國技術或材料的電池製造商享受聯邦稅抵免。此外,電動汽車市場疲軟也對電池行業構成挑戰,電動車是共和黨人和特朗普針對的目標。

獲得眾議院通過的那一版特朗普國內政策法案中包含了與中國有關的限製措施,這將使許多公司難以在此條件下運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生產國,某些部件幾乎全部由中國製造。

特朗普的政策法案凸顯了一個兩難境地。美國希望建立一個本土電池產業,大大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許多共和黨議員希望完全結束這種依賴。但中國在這個行業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如果不與中國公司合作,美國將難以成為有份量的參與者。

專家認為,為了培育國內產業,美國在建立自己的供應鏈和專業技術的同時,還需要依賴外國零部件和專長,就像過去中國在汽車行業所做的那樣。

麵臨風險的工廠包括福特汽車在密歇根州馬歇爾投資30億美元興建的電池廠。該工廠將於明年開始為公司的電動汽車生產電池。福特正在從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獲得技術許可,根據眾議院的法案,這將很快使福特失去獲得聯邦補貼的資格。

失去稅收抵免“將危及我們在馬歇爾的工作”,公司執行主席小威廉·克萊·福特上個月說。“我們根據一項當時的政策進行了一定的投資,”他還說。“在做出這麽多支出後又改變政策,是不公平的。”

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收縮。本月,電池製造商AESC暫停了在南卡羅來納州投資16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廠的建設,理由是“政策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這家為寶馬的電動汽車生產電池的工廠也將很快失去獲得聯邦補貼的資格,至少部分原因是一家中國公司擁有AESC的很大一部分股份。根據瑞銀的數據,這些稅收抵免額平均到每塊電動汽車電池上約為3375美元。

在美國另一端的華盛頓州摩西湖,新成立的Group14 Technologies公司放慢了一家電池材料廠的建設。此前,該公司在中國的客戶不願支付更高的關稅。Group14首席執行官裏克·呂伯表示,該公司正專注於擴大在韓國的產量。

“引起我們的客戶,尤其是中國客戶注意的,是那些極具針對性的舉動,關稅一度提高了100%以上,”呂伯說。“於是人們說,‘要不我們幹脆先停一停。’”

現在,Group14預計摩西湖工廠將於明年初開始生產,而不是今年夏天。

特朗普及其助手表示,他們希望企業在美國製造更多產品。他們還希望美國開采更多的關鍵礦物,其中許多是電池的基本材料。但他們批評電動汽車、風能和太陽能,而這些都是可以推動電池需求的領域。

能源部發言人本·迪德裏奇表示,政府正在投資一些項目,將為美國人帶來投資回報,但並不直接涉及電池。

迪德裏奇說,政府“正在努力為關鍵的能源基礎設施開發更安全的供應鏈”。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表示,政府將以自然安全為由調查此類材料的進口,同時在海外開采這些礦物,並廢除相關法規,從而“加強美國關鍵礦產的供應”。

除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外,國內電池製造商還有其他問題要麵對。其中最主要的是,電動汽車在美國並不像許多公司預期的那樣受歡迎。

因此,甚至在特朗普提高關稅、共和黨議員尋求取消稅收抵免之前,許多公司就已經在推遲、取消或縮減項目。與麻省理工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合作跟蹤投資情況的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稱,今年第一季度,各企業取消了價值超過60億美元的美國電池工廠建設計劃。

共和黨的政策法案將進一步削弱對電動汽車的需求,進而削弱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電池的需求,因為法案取消了許多購買或租賃電動汽車的人可以享受的7500美元稅收抵免。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領導的REPEAT項目的一項分析,如果這項稅收抵免取消,所有計劃中的美國電池工廠將顯得多餘,超過三分之二的現有產能可能會關閉。

拜登總統任內的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表示,取消清潔能源激勵措施將導致就業崗位流失,並使美國更加依賴中國,從而破壞美國的能源安全。

“要製定一個有效的產業戰略,你必須讓美國成為投資的不二之選,”曾擔任密歇根州州長的格蘭霍姆說。“你不可能打一場沒有進攻的比賽。”

她說,議員們應該區別對待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中國設備(比如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和更基本的材料(比如螺絲)。

還有人認為,美國應該歡迎外國投資,包括來自中國的投資,並從中學習。

“限製我們的市場是個非常壞的主意,”經濟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商學院前院長安·E·哈裏森說。她說,競爭推動創新和效率,沒有這些,企業往往難以長期生存。

“中國人已經遙遙領先了,”哈裏森說。“在眼前,如果不減少限製,我不認為我們能實現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