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似乎出現一絲曙光,但專家看法不一。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美中大幅互降關稅,可謂重大且正麵的發展,但2國貿易失衡問題還沒解決,艱難戰役還在後頭。
孫韻坦言,關稅調降幅度驚人,但雙方主要都是受到國內壓力驅使,才會這麽做。對川普政府而言,從中國進口商品變得不可行,「美國消費者要從哪裏獲得同樣產品呢?」對於北京而言,美國也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場,因此雙邊都希望降低關稅。
孫韻認為,取消4月2日以來加征的關稅,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但並未解決美中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川普就職時誓言消除美國遭遇的「不公平貿易」,意味著美中貿易談判才正要開始,「真正艱難的戰役還在後頭」。
至於接下來的談判重點,毒品芬太尼(fentanyl)將位列第一。今年稍早,美國就因為這種合成鴉片類止痛劑引起的問題,對中國加征20%關稅。
其他重要議題包括中國增加采購美國商品、轉口貿易及匯率操縱、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等,尤其是政府補貼措施,這是中國商品充斥全球的原因之一,「要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還有一長串議題需要處理。」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Riley Walters)也對美中談判進展感到驚訝,但長期影響仍不明朗,短期內仍可能看到美國提高對中關稅。
他解釋,調降後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依然偏高,但盡管成本提高,企業至少還能夠繼續做生意。他推測,川普政府希望藉此爭取時間,讓美國企業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商。
華特斯認為,美國的重點不隻是縮小貿易逆差,還有要求中國進行經濟改革,包括開放更多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等,但這些要求對北京而言非常困難,到了某個階段,就不再隻是討論美中經濟結構差異,而是涉及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