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已悄然開始對部分美國商品免征關稅,可能涉及價值約4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這似乎是為了減輕貿易戰對本國經濟的打擊。中國據報悄然免除約四分之一美國進口商品關稅 https://t.co/vmJvY2pZ8T pic.twitter.com/vmT9xCC5nM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y 2, 2025
在過去一周裏,一份涵蓋藥品和工業化學品等131種產品的美國豁免產品清單在貿易商和企業間流傳。彭博社此前曾報導過其中一些產品。目前尚不清楚這份清單從何而來,也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至少有六家中國公司能夠在不支付關稅的情況下進口清單上的產品。
彭博社根據中國海關數據計算顯示,這131種產品價值約400億美元,約占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24%。此舉呼應了特朗普政府對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免征“對等”關稅的舉措,包括對中國征收145%的關稅。
根據智庫、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迪皮波(Gerard DiPippo)的估算,美國的這些豁免適用於約1020億美元,約占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額的22%。
中國的豁免措施與美國基本一致,這表明這更多是為配合華盛頓的行動而采取的戰略舉措,而非純粹的善意姿態。這也表明北京的首要任務是保護自身經濟免受貿易戰的影響。
迪皮波分析道:“中國很可能試圖通過避免關鍵進口產品的崩潰來減輕對其經濟的損害。這些豁免不應被解讀為向美國發出的信號,因為中國一直對其豁免保持沉默,通過商業渠道開展工作,避免公開聲明”。
有初步跡象表明,美中貿易僵局可能正發生轉變。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周五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層多次表態,表示願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同時,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麵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對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上述知情人士說,中國官員早在4月的第二個星期就開始要求外國公司列出對其運營至關重要且不易被替代的美國進口商品。從那時起,其中一些商品獲得了中國對美國商品征收125%關稅的豁免。
據知情人士說,該豁免清單是動態的,將根據中方的需要不斷調整。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可能會增加更多產品,而如果中國能夠找到替代品,一些產品可能會被從清單上取消。中國海關總署在五一勞動節期間沒有回複傳真置評請求。
彭博社上周報導稱,中國政府正考慮取消對某些醫療器械和乙烷等工業化學品的征稅。官員們還在討論免除飛機租賃關稅的問題。
雖然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遠多於其他國家,但這些豁免措施凸顯了中方仍依賴美國產品的領域。例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製造商,但它的一些工廠依賴乙烷——一種主要從美國進口的原料。根據分析公司Vortexa的數據,中國已給予嚴重依賴美國乙烷的兩家國內塑料生產商豁免權。
貿易戰對兩國經濟都造成了沉重打擊。中國製造業活動陷入了自2023年12月以來的最大幅度萎縮,這是關稅壓力的早期跡象。包括瑞銀和高盛在內的主要銀行已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4%左右或更低,遠低於當局設定的5%左右的官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