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滅掉了“300億”?德銀慘案“真凶”浮現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德意誌銀行並未像矽穀銀行和瑞士信貸那樣羸弱不堪地倒下,不過上周五盤中所上演的動蕩局麵,仍令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德銀股價在沒有太多征兆的情況下暴跌了逾 10%,一度令市場懷疑又將經曆新一輪銀行業的 " 生死周末 ",一項追蹤歐洲銀行股的指數市值在短時間內就蒸發了超過 300 億歐元……

而在本周,有關當時這場德銀暴跌恐慌的更多細節,也終於逐漸浮出了水麵!

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機構目前正將矛頭指向一筆德意誌銀行信用違約互換 ( CDS ) 的交易,他們懷疑就是這筆交易引發了上周五的歐洲銀行業全麵拋售。據悉,該筆價值約 500 萬歐元 ( 約合 540 萬美元 ) 的交易押注於與德銀次級債相關的互換。

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已就這筆交易與市場參與者進行了交談。這些合約可能缺乏流動性,因此單筆押注就可能引發重大波動。德意誌銀行發言人拒絕置評。

目前外界還不清楚是誰進行了相關的押注,也不清楚他們為什麽會這樣做。知情人士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這筆交易有任何不法行為。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數據表明,這一交易可能是為了對衝風險。

但正是這筆交易帶來的疑似連鎖反應,導致銀行股重挫,歐洲國債價格大漲,CDS 基點飆升,德意誌銀行的市值一天內減少了約 16 億歐元,一項追蹤歐洲銀行股的指數市值也在上周五迅速蒸發了超過 300 億歐元……

毫無疑問,在 "500 萬 " 滅掉 "300 億 " 的背後,也足以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歐洲銀行業 " 草木皆兵 " 般的恐慌性心理。歐美市場的投資者過去兩周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驚慌失措的交易員不斷尋找其他銀行是否也會麵臨壓力的線索。

CDS 市場成為了恐慌之源?

CDS 是一種衍生品合約,投資者用 CDS 來對衝自己的投資,或用來對企業信用度的變化進行押注。CDS 價格的飆升可能反映了對銀行係統的普遍焦慮情緒,以及風險較大的歐洲銀行債務的動蕩。

德銀的五年期 CDS 從兩周前的不到 100 個基點升至了上周五的逾 200 個基點,原因是人們越來越擔心:在三家美國區域銀行倒閉和瑞信被迫接受瑞銀收購後,這家德國超大型銀行可能是下一家麵臨壓力的金融機構。

鑒於 CDS 就像保險,在相關公司違約時能進行賠付,這使得其作為公司財務實力的指標,在本輪銀行業危機發酵時受到了密切關注。瑞信 CDS 也曾在 3 月從不到 400 個基點升至逾 1000 個基點,反映出市場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此後不久該行就被瑞銀收購。

根據媒體匯編的美國存管信托和清算公司 ( DTCC ) 數據顯示,在德意誌銀行的 CDS 合約中,近期交易最活躍的是以美元計價的、與該銀行優先債務掛鉤的五年期掉期合約,在截至上周五的兩天內,至少有 5100 萬美元名義成交。考慮到單筆交易的報告數據上限在 500 萬美元左右,成交數據甚至可能更高。

不過,眼下的 CDS 市場規模已經無法與 2008 年全盛時期同日而語。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 CDS 市場的規模僅約為 3.8 萬億美元,幾乎隻有 2008 年時的十分之一。

相對於股票、外匯或債券市場而言,CDS 市場的規模要小得多。而這也使得該市場正變得很難駕馭,並造成一種情況,即使是小規模的 CDS 交易也會產生巨大的價格影響。

DTCC 的數據顯示,去年最後三個月,德銀的 CDS 合約平均每天隻有 9 筆交易,盡管其已經是交易量最大的單一名稱 CDS 之一了。

公司、銀行或政府發行的債券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中介機構——通常是投資銀行購買 CDS,中介機構會找到一家金融公司為債券發行保單。這些都是不經過中央清算所的 " 場外交易 "。

監管機構呼籲嚴格審查 CDS 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五 CDS 市場交易加劇了歐洲銀行業的恐慌氛圍後,歐洲最高監管官員目前也正呼籲對該市場進行更為的嚴格審查。

歐洲央行監事會主席 Andrea Enria 就表示," 不透明 " 的信用違約互換 ( CDS ) 交易正在損害銀行股價,並可能導致存款遭到擠兌。

" 隻要有幾百萬歐元,你就可以改變一家擁有萬億歐元資產的銀行的 CDS 息差,這當然會影響股價,可能還會導致存款外流,所以這是我非常擔憂的一件事情,"Enria 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一場會議上表示。

在回答有關德銀上周五股價下跌的一個問題時,Enria 指出,CDS 市場 " 非常不透明、深度很淺且流動性非常差 "。

他認為,CDS 市場應該將全部交易改由中央對手方清算,從而 " 提高透明度 ",並由全球性的監管機構——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 (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 進行審查。

Enria 表示," 幹預永遠是監管者的最後手段。如果你有良好的透明度,例如讓這些市場全部集中清算,而不是進行不透明的場外交易——你根本不知道誰在交易,我認為這將是巨大的進步。"

ShiMaQian 發表評論於
反應西方民眾心態:都被“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嚇壞了,覺得大災難隨時會發生,一有風吹草動就要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