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了這麽多年,終於輪到她火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天,她姐想問看到這篇文章的女性一個問題:

類似這樣的話,你聽過多少次?

" 談男朋友了麽?"

" 男朋友做什麽工作的?"

" 都 30 了還挑,再挑三揀四就把自己剩下了 "

" 女人做事沒魄力 "

" 女人不行的 "

" 她吃不了這種苦 "

" 你一女的,不該穩定點麽?"

" 誰知道她的錢是怎麽來的?"

" 女強人啊,怪不得嫁不出去 "

圖源:《賣房子的女人》

這些聲音太過常見,但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

這些聲音都是同一套話術——

他們總是在 " 關心 " 你的婚姻。

似乎「結婚與否」是女性身上唯一值得關注的點。

他們總是在質疑你的勇氣。

很多女性還沒開始跑步,就已經被拽下起跑線。

他們總是在打壓你的能力。

仿佛女性生來就該低人一等,她要是不肯低頭,那她就算不得什麽 " 女人 "。

同樣的目的——

他在告訴你,你的勇氣不足、你的能力不夠,你的夢想不值一提。

那麽你便不必以事業為重,反正也不會有什麽好的結局。

圖源:《非自然死亡》

但,她姐想知道:

當女性選擇忽視這些毫無根據的、毫無來由的、充滿質疑的、隻為打壓的「屁話」,結果會怎樣?

於是,2021 年底,她刊發起了一場針對關於職業女性的活動,有數百位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職場女性參與其中。

並給出了我一個不同以往的、全新的答案——

「重塑我姓名」

原來,當她選擇忽視,那些聲音就全都失去了威力。

但聽完她們的故事,我也深知這一切並非輕而易舉。

她要先識別、掙紮、掙脫 …… 然後鼓起勇氣喊出那句:

" 去你的吧!"

才能「重塑我姓名」。

身在職場的女性,都能意識到那些不對勁的時刻。

畢竟,那些 " 困境 ",太明晃晃了。

24 歲職場新人 @安安是位大客戶銷售。

入職第一周,她便得到了直屬男領導的通知——周五帶她去見個大客戶。

她本以為這是領導對自己的器重,但還沒來及高興,一盆冷水澆了下來。

領導說:" 小姑娘顏值高,門麵好看,生意好談嘛。"

玩笑話?安安笑不出來。

果然,到了飯局上,一切如安安所料。

客戶主動和她搭了話,但搭話的內容大多與工作無關——

" 小安,多大了?"

" 小安,談朋友了麽?"

" 小安,你酒量怎麽樣啊?"

……

回到家安安大哭了一場。

她說:" 我感覺我不是去吃飯的,我才是那飯桌上的「下酒菜」。"

@阿歆之前是某互聯網大廠的項目主管。

同齡人都結婚的結婚,生子的生子,隻有她選擇了拚事業,但她從沒後悔過自己的決定。

直到 33 歲生日前一周,她收到了來自 HR 的辭退通知——

" 你很優秀,但公司現階段比較困難,要控製成本。"

再次回到就業市場,211 碩士 +5 年大廠經驗,卻無數次卡在了初篩的「年齡要求」上。

即便有機會麵試,也逃不過來自麵試官的「連環發問」:

" 結婚了麽?"

" 有孩子麽?"

" 和老公住在一起麽?"

圖源:《金牌女王》

阿歆很無奈也很不解:為什麽?

30 歲,是男性事業騰飛的起點,卻是女性被職場邊緣的開端。

圖源:豆瓣

不被信賴,是女性在職場上的隱痛,而這對已婚已育的女性來說更是常態。

36 歲已婚已育的 @Alice,最近計劃重返職場。

隻是,麵試了半年,她才拿到了一份還算理想的 offer。

薪資相比她上一份工作降了 40%。

錢雖然少了,但在工作上,Alice 不敢出一點紕漏。

不為別的,隻是因為不想被扣上「一孕傻三年」的帽子,不想讓人看不起。

圖源:《告白夫婦》

被當做花瓶、被嫌棄年齡大、被懷疑工作能力 ……

話術千差萬別,但目的隻有一個:讓她知難而退。

她一旦認命了,這一套就奏效了。

但她姐想起「FIRST 青年電影展」上那個努力推銷自己和姐妹的中年女演員海清。

她不甘心一直在各種「媽媽」的角色裏打轉。

於是,不顧其他女演員的反對和 " 尷尬 ",站在台上直白地推銷自己:

" 我們沒有傍大款、沒有靠父母,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從小走到大 ……

但市場和題材的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優秀的作品,甚至從創意之處,就把我們隔離在外 ……

我們希望有機會和優秀的導演合作,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機會 ……"

那一套話術又來了:" 真不嫌尷尬啊。"

但海清不為所動,她就是要為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爭取機會。

嘲她的人估計沒想到,海清真的等來了機會。

一個好消息是——

前幾天,海清主演的電影《隱入塵煙》入圍了第 72 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那一套話術,並不是永遠都會奏效。

職場上的女性,已經不再會被這一套輕易擊垮了。

她們已經開始開始掙紮、掙脫、反抗 ……

她們早已迫不及待喊出那句憋了太久的:

去你的吧!

# 去你的吧,別妄想把我踢出職場

海清不是個例。

數百位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職場女性都在證明:

原來,當職場女性選擇反抗,真的會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麵。

你會突然發現——

所有 " 這行你們女的幹不了 " 的話,都是偏見。

比如,電影攝影師。

電影攝影師鄧璐,人稱「穿斯坦尼康的女王」。

穿戴著七八十斤斯塔尼康,在片場飛奔,完全不在話下。

但在成為「穿斯坦尼康的女王」之前,鄧璐一度被這行擋在門外。

她等不來機會。

遞交簡曆後常常當晚就被刷了下來,原因:

你是一個女生。

得不到信任。

成了攝影助理後,一次她在片場順線,跟機員突然打斷了她:" 放下,這不是你娘們動的東西。"

鄧璐咬著牙 " 開玩笑 " 道:" 你就當我是個二百五,你教教我,我就會了。"

甚至,不被賦予期待。

多年後,鄧璐成為了真正的攝影師,同行依然冷嘲熱諷:你做這一行圖什麽?

" 我想做攝影師,我想有一天拿金馬獎。"

" 你不切實際,那玩意兒和你有什麽關係?"

但你猜怎麽著?

如今她有很多很多的工作機會。

《相親相愛》《大象席地而坐》《後來的我們》《大約在冬季》……

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的信任。

入行多年的鄧璐,早已合作過無數知名導演和演員。

陳凱歌提起鄧璐時說:" 鄧璐,你穿個鐵馬甲,但你像個女詩人。"

離她夢想的金馬獎,也並非遙不可及。

她參與拍攝的《大象席地而坐》,獲得了第 55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

再比如,搞科研。

最近讀到的一個粉碎 " 女性不適合搞科研 " 這句偏見的故事,來自法醫鄧亞軍。

她是中國第一代 DNA 鑒定師,也是現任北京中正司法鑒定所所長。

最初聽聞她報了法醫專業後,同學哈哈大笑:

我們把你和屍體關進一個屋子裏

等我們再開門的時候地上兩具屍體

本科畢業後,老師想讓她繼續讀研究生,她拒絕了。

老師質疑道:

就你們瘦瘦弱弱的

你以後如果真的到一線當法醫

你能幹動多少年?

但她真的去了一線,初到警局,所有人都很詫異:女法醫?

那個年頭,女性從警的少,女法醫更少。

整個刑警隊,包括鄧亞軍在內一共隻有三個女性。

所有人都不相信她能做好這份工作。

但鄧亞軍的每一步都在粉碎那些質疑的聲音。

她膽大。

經常淩晨一兩點出警,曾在連環殺手的藏屍地裏挖過屍。

曾在屍橫遍野的災難現場取過千具人骨。

也心細。

一個疑似強奸的現場,她憑借死者的胸部一眼判定:她懷孕了。

現場的男老師不信,摁了摁死者子宮說:不可能。

結果回來一解剖,真的從死者肚子裏取出了一個小小的胎兒。

在災難現場取人骨的時候,是 2004 年。

這一年,印尼突發海嘯,罹難人數超過 23 萬人,是全球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之一。

這一年,也是她已辭掉法醫工作,去北京讀博士的第二年。

海嘯發生後第四天,外交部一通電話,鄧亞軍和四名同事一起被派到了泰國南部災情最嚴重的攀牙。

那裏存放著數千具高度腐敗的遇難者的屍體,急需進行身份識別。

而她和同事識別了 2000 多份骨骼樣本,相當於幫 2000 多個人找到了家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骨骼屬於疑難樣本。

當時各個國家的識別準確率為 50% 左右,而鄧亞軍團隊的準確率,高達 84.7%。

後來有關救援的一檔紀錄片在央視播出,鄧亞軍的名字後麵寫了這麽幾個字:

代表中國。

後來采訪,有主持人重複了一遍這句話:" 你代表中國,也代表了中國的 DNA 鑒定水平。"

鄧亞軍堅定地說:" 是的,我代表著中國。"

像鄧亞軍這樣代表中國的女性,還有很多。

比如女咖啡師杜嘉寧。

她曾代表中國拿到了「WBC 世界咖啡衝煮大賽」冠軍。

這是中國人在手衝咖啡界獲得的最高榮譽。

世界綜合格鬥冠軍熊競楠。

前段時間,熊競楠在一次比賽中完勝日本選手三浦彩佳,守住了中國唯一一條金腰帶。

這是她第六次衛冕世界冠軍。

當女性開始打破偏見,打破外界給她定的框架和天花板,當她甩開膀子,決心大幹一場。

結果已經不僅僅是 " 我可以做到 "。

而是——

# 去你的吧,別試圖決定我的方向

當職場女性選擇反抗,奪回的不僅僅是職場。

還有 " 解釋權 "。

以往,職場女性被各種話術踢出職場、被各種偏見框定方向。

當女性不在場,那關於她一切,便成了 " 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似乎一切的解釋權,都不在她的手裏。

最常見的又難以察覺的,是對女性之間情誼的汙名。

各種影視劇裏,女性的關係總是離不開爾虞我詐。

圖源:《小時代》

魔幻的是,電視劇裏時時在汙名女性之間的情誼,但女性之間的互助,其實從未停止。

我可以舉出太多大大小小的例子。

把 @雨田 拉出人生的泥沼的,是她的直係女領導。

那時她剛考研失敗回到老家。

家人勸她知足," 女孩子學曆沒必要那麽高 ",並給她安排了一個 " 安穩 " 的文職工作。

但身體安穩下來了,心還在躁動。

" 我每天都會哭,每天都要吃抗抑鬱的藥,一度感覺我的人生已經看到盡頭了 ……"

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她,所有的一切都很糟糕。

唯一朝她伸出手的,是她的直係女領導——一個是個非常溫柔、善良的姐姐。

她陪雨田一起加班、趕稿,給雨田買零食夜宵。

看雨田狀態不好,就爭取假期讓她調整情緒 ……

" 後來,她發現了我無法適應這裏,就鼓勵我再試一次。當時她其實正在經曆婚姻的背叛,她還是努力先把我拉出泥沼 ……"

現在雨田成功考上了政法大學的研究生。

她說:如果不是遇到他,我不確定,自己現在是不是還在那裏浪費生命。

她還說:原來,女性可以拯救女性。

讓殺夫案的當事人徐秋雲重獲自由的,是兩位女律師。

2019 年,徐秋雲在一次丈夫的慘烈毆打後反擊,意外致其死亡。

兩位女性律師——龍亭伊律師和劉書屏律師,因為一次偶然接下了這個案子。

徐秋雲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她和丈夫是一個組合家庭。

" 因為修房子、兒子結婚,家裏欠了一些債。為了還債,這些年她一直在打工。"

" 她丈夫是建築工人,但是愛打牌、愛喝酒,經常是幹幾天歇十幾天,沒錢了就找徐秋雲拿,不給他就鬧。"

案件審理的半年裏,她們去看守所會見了徐秋雲無數次,每次都是徐秋雲在裏麵哭,她們在外麵哭。

她們決定幫助這個 " 沒想殺人,隻是想保護自己 " 的女人。

最終,兩位年輕女律師堅持為她做「無罪辯護」,並寫下了這份讀來讓人震動的辯護詞:

" 迄今為止,可以說徐某某的人生是非常悲慘的。為家庭付出一切,卻長期遭受致命的家庭暴力 …… 為了保全全家,徐某某都選擇了忍耐。"

" 辯護人懇請,二審法院能夠適用正當防衛製度,改判徐某某無罪,給徐某某一條自由之路,給正當防衛製度一條光明之路 ……"

二審,這份辯詞說服了法院改判,徐秋雲被認定為防衛過當,被改判緩刑。

徐秋雲,收獲了自由。

對了,那啟發生在韓國的震驚世人的「N 號房事件」,也是無數女性在其中奔走。

曝出事件的,是化名 " 追蹤 " 和 " 火花 " 的兩名韓國女大學生。

案件調查過程中,韓國女律師會共 111 名女律師站了出來,宣布為那些在受害女性提供法律援助。

還有我們熟悉的女高校長張桂梅。

這個 65 歲的老人,奔走一生,以一己之力改寫了 2000 多個山區貧困女孩命運。

圖源:視覺中國

你看,當女性奔走在職場。

她們不僅打破了偏見,戳破那些關於職場女性的謊言,還擁有了 " 定義權 " 和 " 解釋權 "。

定義和解釋她們的存在、選擇、成就 …… 以及情誼。

當職場女性開始掌握她們的定義權和解釋權。

那所有來自外界的偏見和汙名襲來,都隻會得到同一個答案:

# 去你的吧,我要自己書寫結局

重塑「我」姓名

回到開頭。

當職場女性選擇忽視這些毫無根據的、毫無來由的、充滿質疑的、隻為打壓的「屁話」。

結果已經呼之欲出了——

那些聲音全都失去了效力,她不必再去回應那些質疑。

那迎來的,將是一個全新的局麵:

她的選擇,不由他們左右。

她的成就,也跟他們無關。

她的一切,由她一手書寫。

即便最後她沒能成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她也重塑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姓名。

圖源:《美國夫人》

瑪麗 · 奧利弗在《上遊》中寫了這麽一段話:

一開始,我太年輕,對自己太陌生,自我幾乎不存在。

我不得不走進世界,看見它,傾聽它,回應它。

之後我猜完全了解,我是誰,我是什麽,我想成為什麽。

這不是個體的感受,這是更普遍的、群體性的症結和困境,身在其中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感受到過這種困惑和無力。

而作為職場女性,則更是會或多或少有這種揮之不去的 " 無力感 "" 捆綁感 "……

這種更集體氛圍的東西,將身在其中的你我緊緊籠罩,因而我們隻能在其中打轉、輾轉、自我懷疑,直至放棄。

而這也是她姐為什麽做這次關於職場女性的活動。

前段時間,她姐拍了一支視頻。

演員周海媚、演員菅紉姿、攝影師鄧璐、DNA 鑒定師鄧亞軍、女咖啡師杜嘉寧、女拳擊手熊靜楠 …… 有 12 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優秀職業女性、以及從上千份征集中選出的 353 多張普通女性麵孔參與其中。

她們不再任由那些條條框框擺布,也不再回應那些 " 為什麽 "。

而是選擇,「重塑我姓名」

「重塑」,是她姐一直很喜歡的一個詞。

它意味著打破,意味著改寫,意味著重新定義。

意味著打破那些不由你意誌而來的所有東西。

這當然是很難的,也並非一蹴而就的。

但參與這次活動的數百位職場女性讓我意識到,這並非無法實現。

一直有人在做「重塑我姓名」的事,且她們做到了。

這樣的一群勇敢的、堅定的職場女性,應該被看見。

不隻是為了她們,是為了更多的「我們」。

1896 年,世界上的第一位女導演愛麗絲 · 蓋拍攝了她的第一部作品;

1963 年,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員瓦蓮金娜 · 捷列什科娃進入了太空。

是的,當有人站出來講述一個從未被講述過的故事。

當有人站在從未被點亮的聚光燈前。

那結果可以預見——

無數人追隨光束而來,然後成為更多人的光。

希望我們早日「重塑我姓名」。

更希望早日看到全新的局麵。